分享

所有的高效学习都以这种学习为前提

 控弦破左的 2019-06-08
所有的高效学习都以这种学习为前提

学习可以有很多种分类方式。

我已经介绍过一种ICAP分类法。学习可以分为四种:互动式学习(I),建构式学习(C),主动式学习(A),被动式学习(P)。

每一种学习,都包含后面的学习,同时又跳动了更多的认知活动,因此比后面的学习更有效。

这种分类方式指的是学习的活动层面。

从学习的内容层面,还可以有别的分类。

学习领域一个重要理论家分为四类。

第一类是累积学习,第二类是同化学习,第三类是顺应学习,第四类是转换学习。

同化和顺应来自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同化指的是把新知识加到我的已有系统之中。顺应指的是改变我的系统,来适应学到的新知识。

累积学习这个词挺容易让人误解的,让人想到渐进、叠加这些意思。其实不是。其实指的是第一次学某些知识,之前根本没有旧知识。

前面说到的同化和顺应,都是旧知识和新知识之间的互动。但是旧知识哪里来?就是累积学习而来。

转换学习其实是比较大的顺应学习。心理学家罗杰斯用过“有意义的学习”,就是转换学习。“有意义的学习”让你像变了一个人一样。

著名的学习理论家梅齐洛的名字跟“转换学习”这个概念联系在一起。不过梅齐洛所说的转换学习,把比较小的转换(顺应学习)也包括了。

可以这样理解,顺应就是局部转换,转换就是整体转换。当然,局部和整体之间,并没有一个清晰的界限。

这四种学习,都以累积学习为基础。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关键不在于后面,而在于累积学习就不行。

累积学习可以视作建立模式的学习。你建立了模式(累积学习),然后把别的知识碎片整合到你的模式之中(同化学习),也许到了某个时刻发现自己的模式需要调整、改变(顺应学习)。在生命中某个阶段,你突然调整、改变了自己的根本模式,或者说改变了一系列模式(转换学习),全面升级了自己的操作系统。

建立模式很重要。建立一个强大的模式,就能够很好的吸收碎片。这是我在《极简管理学》一书中比较的模式化学习与碎片化学习。

比如为什么我现在看领导力和管理的书很快?因为我建立了比较强大的模式。

建立模式这一步是比较慢的。这一步跟同化学习不能完全分开。因为建立模式的过程,一开始是累积学习,但是累积了一点知识之后,旧知识就开始跟新知识互动了。不过,在很长时间内,这些互动还是建立模式的互动。

所以,不是管理的所有领域我都熟悉。我对一般管理(general management)熟悉一些。

也不是所有领导力的领域我都熟悉。基本上我都熟悉。但是有那么两三个领域,我特别熟,比我更熟的人,全世界也没有几个。

因为,学习其实是很慢的事情。至少一开始很慢,需要下很多功夫。

以前我从领导力的角度看学习,属于同化学习。我把学习这件事,用领导力的模式来理解。比如,同化学习是管理,顺应学习是领导。

但是,我决定要从学习的角度看学习之后,学习学习这件事,对我成了累积学习。我需要先建立我关于学习的模式。

我已经读了上百篇论文、几十本书了。我脑子里关于学习的模式越来越清晰了。

这个过程也是四问学习法。我读(听)了很多东西,我把它们联系起来(想),然后形成我自己的一组模式(变),用来创造出可以指导管理者和其他成年人学习的方法和原则(用)。

所以,累积学习很重要。累积学习就是建立旧知识的过程。而所有的新知识都以旧知识为基础。

所有不会学习的人,都是累积学习这一关,首先就没过。

这里一方面是能力问题:有没有建立模式的能力?

另一方面是态度问题:愿不愿意沉下心来,读上百篇论文,几十本书(而这还只是个开始)?

所有的高效学习,都以建立模式为基础。

另外三种学习的重要性,我们以后再讲。现在可以提一句。你现在脑子里也有模式的。不然你什么新知识都学不到。

大多数人脑子里有“好人——坏人”这种二元对立的模式。这种模式有问题啊,基于这种模式的学习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那你需要转换学习——打破这个关键模式,转换成更为有效的模式。

显然,打破旧模式来建立新模式,比凭空建立一个新模式更难。

(这是“刘澜每日一讲领导力”在猪年的第123篇公众号文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