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华教授的江南水乡故事,究竟有什么独特之处?

 skysun000001 2019-06-08

又一年高考日,最热闹的话题是与高考无关的人们在用各种方式回忆过去。记忆很神奇,有时候,一段文字、一种气味、一段乐曲都能让你穿越时空。

所以说,尽管“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部作品对每个读者来说都有不同的意义。可你想过没有,对作家本人来说,它或许只是用来回忆往昔的载体。

关于这一点,悦文君印象最深刻的一段话来自清华大学教授格非。在一次颁奖典礼上,格非曾说:“写作《人面桃花》,也可以看成是一次返回久已不存的故乡的想象性旅途”。

刘勇,笔名“格非”,1964年出生于江苏镇江,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

在这本书的序言中,他又说“我以为,小说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反抗遗忘”。

他生长于江南水乡的长江之畔,但十五六岁就已经离开了家乡。此后的许多时间,故乡只是偶尔回去。可是,奇怪的是,格非认为,家乡的面目似乎不曾模糊,它在记忆中的形象愈加清晰了。

这当然不难理解,因为他借助文字返乡了,他一直在依靠文字反抗遗忘。但是这个故乡是不存在的了,一切都变了,书中的那个江南水乡,是作家想象出来的、虚构出来的。

画家吴冠中笔下的江南水乡

但文学作品的真实并不等于写实,这一点无关紧要。在《人面桃花》里,你依然可以通过作家的文字梦回民国初年的江南。

此外,这本书也是获得矛盾文学奖的《江南三部曲》之一。在《人面桃花》之后,时间来到了五六十年代,也就是《山河入梦》,再之后就是当下的中国——《春尽江南》,三部曲的时间跨度正好是百年中国。

但篇幅所限,本期的悦文只想介绍第一本书——《人面桃花》。

从书名上来看,这似乎是一本爱情小说,因为读者会想到的是“人面桃花相映红”。但其实,我们还会想到后面的诗句——“桃花依旧笑春风”,如此就颇有物是人非之感。

然而,事实上,这四个字应该分开来看——“人面”和“桃花”。人是故事的主角,种种经历都是人在推动,桃花则是代指“桃花源”,所以,这本书其实写的是人对桃源世界的想象和追求。

桃花源得名自陶潜的《桃花源记》,在这篇文章中,他描写了一个没有剥削、人人自得其乐的大同社会。自此,“桃源”一词几乎成了理想世界的代名词。

长久以来,追寻它建造它的人络绎不绝。而到了风雨飘摇的晚清社会,桃源世界的实现方式便有了独特的时代背景。

在《人面桃花》这本书里,女主陆秀米就是一个革命者,为了革命,她走上了不归路。但格非的独特之处在于,这本书脱离了宏大叙事,我们看不到壮志豪情的革命者,我们看不到与之相关的鲜血淋漓的牺牲场景,我们看到的只是下面的这些……

这本书共有四个章节,对应的是女主陆秀米的人生阶段,从懵懂无知的少女到被绑匪掳去花家舍、再到留日归来的革命党人,最后则是失去了梦想和亲人的“哑巴”。

第一章 六指

第二章 花家舍

第三章 小东西

第四章 禁语

可是,陆秀米在日本经历了什么,她为什么走上了革命之路,书中并没有这段故事的讲述。但结合秀米的成长经历,就会理解。

其实,她是因为三个男人——父亲、张季元和王观澄走上的这条路。而这三个男人,都是桃源世界的追寻者。

父亲要造一条风雨长廊有什么错?

开篇里,被世人看作疯子的父亲突然离开家了。秀米想要叫人,却没有任何回应。这时候的她是这样的孤独:

“地上的花瓣、尘灰,午后慵倦的太阳不理她;海棠、梨树、墙壁上的青苔,蝴蝶和蜜蜂,门外绿得发青的杨柳细丝、摇曳着树枝的穿堂风都不理她。”

她很好奇,不明白父亲的所作所为,也不理解其他人对父亲的嘲笑。在父亲走后,她曾向自己的老师讲述自己的疑惑。

秀米不明白,造一条风雨长廊有什么错,但世人皆认为这是疯子才有的想法。也许,从父亲身上,秀米继承了部分基因,即改造社会、建立桃源世界的基因。

但我们更可以说,她对父亲所思所想的好奇是更主要的动因。

张口革命闭口大同的张季元也是个大色鬼?

父亲走后,家里来了个张季元。对少女秀米来说,张季元有着很大的吸引力。也许是荷尔蒙,也许是好奇,总之她对他有着无限的兴趣。

之后,张季元被打死了。她才知道,原来他是革命党人。尽管不理解,但“她隐约知道,在自己花木深秀的院宅之外,还有另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是沉默的,而且大得没有边际”。

张季元死了,却留下了一本展现自我的日记。在这本日记里,秀米看到了许多不堪的秘密。比如说,张季元原来不是什么亲戚,他只是母亲的情人;比如说,原来张季元对秀米有着那么多情欲的想法……

我们读过的大部分故事里,革命志士都是高大全的英雄形象。但其实,谁都知道,是人都有欲望,格非这里的描写会让人感觉更加真实。

在张季元生前,两人其实没有太多交流。可以说,对秀米影响最大的是这本日记。书中说,“只有在阅读张季元的日记时,秀米才觉得自己还活在这个世上。”

在每一次阅读之中,她对他的感情在加深,对他所追寻的世界也愈加好奇。

世外桃源般的花家舍,是王观澄毁掉的吗?

故事的第二章是很多读者都喜欢的 ,这里的一切都带着浪漫又迷幻的色彩。花家舍,这个名字就很仙的地方是一个小型的桃源世界。

“这个村庄实际上是修建在平缓的山坡上,她吃惊地发现村子里每一个住户的房子都是一样的,一律的粉墙黛瓦,一样的木门花窗。家家户户的门前都有一个篱笆围城的庭院,甚至连庭院的大小和格式都是一样的。”

在各种意外之下,本来要出嫁的秀米被绑匪掳到了花家舍。在这里,她经历了各种屈辱,却也看尽了人心。

王观澄是花家舍的总揽把,也就是这个桃源世界的领导者。他辞官之后在这里建造了一个世界,此处“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洵然有尧舜之风”,俨然是王观澄心中的大同世界。

有意思的是,秀米并没有见过王观澄,可是后者在死前给她托梦了,因为王观澄认为秀米和他是一样的人。这里就很有一种冥冥之中自有注定的感觉了。

可是,他在死前也很清楚,花家舍要变成一片废墟。果然,和太平天国后期一样,几个领导者自相残杀,最后一个也被一个手下杀了,整个花家舍在内乱中几乎被烧毁了。

“光阴流转,幻影再生”,说明世间总会有人为了一个理想世界而拼命。但终究,他们都会失败。

为什么呢?花家舍的尼姑韩六给过秀米解释。她说:“人的心就像一个百合,它有多少瓣,心就有多少个分岔,你一瓣一瓣地将他掰开,原来里面还藏着一个芯。人心难测,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一个人看透生死倒也容易,毕竟生死不由人来作主,可要真正看透名利,抛却欲念,那就难了。”

她认为,还是因为人心难测,还是因为人很难无欲无求。一个人的成功需要执念,而最终又可能毁在执念上。

第三章之后,秀米就是一个从日本归来的革命党人了,带着她的孩子“小东西”。这时的她冷漠而沉静,全心放在革命事业上。

可是,她明白了什么是革命吗?在这段和老虎的对话中,你会觉得,其实她说不清。

在最后一章里,秀米回忆往昔,“她觉得自己就如一片落入江中的树叶,还没有来得及发出任何声音,就被激流裹挟而去,说不上自愿,也谈不上强迫;说不上憎恶,也没有任何慰藉。”

这或许是乱世中许多人的状态,他们只是被时代的潮流裹挟着前进,像一片树叶一样身不由己。

但终究,她的一生还是很传奇了,这个江南烟雨里的故事还是很值得一读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