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答读者问 看到读者的留言 对患者表示慰问 劝说患者就医问诊之余 将问题整理一下 并附上小验方以供各位参考 再叮嘱读者朋友一下 去正规医院问诊就医 阔别临床两年多的小编 近日 被读者一个“不宁腿” 问住了 说实话 真没听过这病 一查 才知道 头发长见识短 无奖问答
现代医学认为: 什么是不宁腿综合征 不宁腿综合征是一种临床上比较常见但不被大部分人所知的疾病。 多发生在夜间睡眠时,症状与体征分离,安静状态下表现严重,活动后反而消失。此症的特点是患者时常感到腿部有不适感或蚁走样的疼痛及紧缩感,因而有摆腿的冲动。 不宁腿综合征的发病机制 目前认为不安腿综合征属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具体病因尚未完全阐明。主要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不安腿综合征患者往往伴有家族史,目前认为BTBD9、Meis1、MAP2K5、LBXCOR1等基因可能跟不安腿综合征有关;继发性不安腿综合征患者可见于缺铁性贫血、孕妇或产妇、肾脏疾病后期、风湿性疾病、糖尿病、帕金森病、II型遗传性运动感觉神经病、I/II型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及多发性硬化等。 不宁腿综合征的诊断标准有哪些? 1995年国际不宁腿研究组(IRLSSG)首次提出RLS诊断标准,标准如下: 1.不宁腿的症状 ⑴有活动双腿的强烈愿望,且常伴有腿部不适感; ⑵多于休息或静止状态如坐位、卧位时症状加重,或仅发生在晚上或夜间; ⑶持续运动腿部,如走动、屈曲双腿、捶打等可使症状得到部分或完全缓解; 2.不宁腿的体征 夜间安静睡眠时,从一侧下肢到另一侧下肢出现交替性的、周期性的肌肉活动亢进,可见下肢肌肉的交替性不适。 3.不宁腿的物化检查 一般没有阳性结果发现,有时可有下肢发凉,或者中度贫血, 血清铁降低。神经系统检查、肌肉电图、肌肉活组织检查均正常,可有患侧肢体的血管紧张度增高,血流量降低。 多导睡眠图检查可帮助明确诊断。 不宁腿综合征有哪些治疗措施? 1. 一般治疗 临睡前用温水洗脚,或用艾叶水洗下肢。按摩局部肌肉。 2. 对症治疗 如有贫血,则应纠正贫血。如在 妊娠期发作,则分娩后症状可以消失。 3. 西药治疗 (1)肌醇1g,每晚1次服用。 (2)使用血管扩张剂,如烟酸、山莨菪碱5mg治疗。每日1次。 (3)使用多巴胺能药物或多巴胺促效剂,如美多巴125-250mg,信尼麦125mg,每日1次。国内较少用。 (4)抗痉剂 如卡马西平或丙戊酸钠,均为0.1g,睡前一次服用。 (5)使用维生素B1 100mg,维生素B2 50mg,轮流在 委中、 承山或者沿腓神经干的体表部位注射,每日患肢一穴1次,5天为一个疗程。 中医认为: 病名病机 中医对本病并未找到明确病名记载,按症状来看明代薛己在《内科摘要》中的表述“夜间少寐,足内酸热,若酿久不寐,腿内亦然,且兼腿内筋似有抽缩意,致二腿左右频移,辗转不安,必至倦极方寐”,与本病发生特点相似,但对病机未予阐述。中医应属“痹症”范畴。 中医辨证论治 1.气血不足 l临床表现:双下肢肌肉内的不适无可名状,或酸胀、麻木、困重乏力、似痛非痛,捶打后减轻,夜间更甚,神疲乏力,面色萎黄,纳少便溏,舌质淡,苔薄,脉细。 辨证要点:双下肢肌肉无可名状的不适,神疲,面色萎黄,舌淡,苔薄,脉细。 治则:益气补血。 方剂:气血双补汤 党参30克,黄芪60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山药30克,芍药15克,川芎12克,当归15克,丹参30克,黄精15克,补骨脂15克,益智仁12克,莲子15克,灵芝12克,甘草6克,水煎服。 参茯丸、通脉丸口服。 2. 肝肾亏虚 临床表现:双下肢肌肉无可名状地不适,或酸胀、麻木、困重乏力、似痛非痛,腿动不安,烦躁失眠,口苦咽干,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弦细。 辨证要点:双下肢肌肉难以名状的不适感,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弦细。 治则:滋补肝肾。 方剂:补肾汤 熟地20克,山萸肉15克,龙眼肉20克,枸杞子20克,黄精15克,玉竹12克,山药30克,黄芪50克,芍药20克,茯苓15克,沙苑子15克,茺蔚子15克,覆盆子12克,菟丝子15克,甘草6克,水煎服。 知柏丸、还少丸口服。 3.瘀血阻络 临床表现: 双下肢肌肉无可名状地不适,或酸胀、麻木、困重乏力、疼痛明显,腿动不安,舌黯淡,脉沉涩。 辨证要点:双下肢肌肉疼痛明显,舌黯淡,脉沉涩。 治则:活血化瘀。 方剂:活血汤 丹参30克,泽兰12克,坤草15克,桃仁12克,红花12克,当归15克,川芎12克,熟地20克,赤芍12克,党参20克,黄芪30克,鸡血藤20克,地龙15克,水蛭10克,寄生20克,甘草6克,水煎服。 活血丸、蛰虫丸口服。 4.寒湿痹阻 双下肢肌肉无可名状地不适,或酸、麻、胀、痛等,困重乏力,腿动不安,活动、揉搓局部肌肉可缓解,肢冷,疼痛明显,舌淡苔白,脉迟缓。 辨证要点:双下肢肌肉困重疼痛,舌淡,苔白,脉迟缓。 治则:散寒通络。 方剂:通痹汤 独活15克,羌活12克,寄生30克,鸡血藤30克,川断15克,杜仲12克,附子10克,肉桂6克,细辛6克,元胡15克,白芥子10克,小茴香10克,姜黄12克,丹参30克,红花12克,黄芪50克,甘草6克,水煎服。 桂附丸、天麻丸口服。 5.湿热下注 临床表现:双下肢肌肉无可名状地不适,酸胀、灼热、困重乏力,腿动不安,活动后可减轻,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辨证要点:双下肢肌肉无可名状地不适,灼热困重,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治则:清利湿热。 方剂:清热利湿汤 双花20克,连翘30克,菊花15克,公英30克,地丁30克,败酱草30克,络石藤15克,海风藤15克,寄生30克,鸡血藤30克,黄柏12克,生地20克,丹皮12克,元胡12克,细辛6克,防己12克,泽泻12克,甘草6克,水煎服。 热炎宁、败毒丸口服。 针灸疗法 1.头穴:足运感区(前后正中线中点旁开左右各1cm,向后引平行于正中线的3厘米长的直线)、情感区(共三针,第一针神庭穴与印堂穴连线中点,其余两针在目内眦直上,平行于正中线第一针) 配穴:足三里、阳陵泉、丘墟、太冲 上肢不适者加:曲池、外关、中渚、合谷,睡眠差者加:内关、神门。 2.经颅重复针刺法:选取0.3×40mm的毫针进行针刺,头穴平刺进针35mm,并施以经颅重复针刺法,要求每分钟捻转速度200次以上,连续捻转3-5分钟,留针40分钟。 3.治疗时间:每日针刺一次,每周针刺5天,2周为一个疗程。 针刺疗法验案举隅 李某,男,67岁,主因“双下肢不适十余年,加重2个月”就诊。 患者自述近十余年常于夜间静息状态下出现双下肢酸胀、无力、疼痛感,活动或来回踱步后好转,近年症状加重须用力捶打揉捏方能缓解入睡。 既往病史:糖尿病史1年。 诊断为“不宁腿综合征”,针刺选足运感区和情感区,运用经颅重复针刺法持续捻针5分钟,再针刺体针阳陵泉、足三里、丘墟、太冲穴,留针40分钟后起针。针刺当晚自述症状有所减轻,共针刺两个疗程痊愈,随诊3个月无复发。 中药疗法验案举隅(一) 青海省中医院 消化科 伏新顺主任医师 这名吴姓女婴两小腿内侧不停地互相摩擦,哭闹不休,入夜尤甚,难以入睡,易于惊醒,每天睡眠时间不足3小时,乳食不思半月,经当地县医院儿科确诊为不安腿综合征,但治疗因西药毒副作用较大主诊医生不敢使用,遂建议病儿父母找中医大夫看看。就这样,我成了这名女婴的主治医生。 只见患儿两小腿内侧不停地互相摩擦,局部红肿,并有擦伤及出血点,颜面潮红,烦躁不安,哭闹不休,舌红少苔,指纹暗红。中医辨证当属精血不足、筋脉失养、虚风内动,治宜滋阴养血、荣筋熄风,方用首乌、黄精、生地、麦冬、生牡蛎、炙鳖甲各3克,地骨皮、银柴胡各2克,天麻、钩藤各1克。首方一剂,加水浸泡两小时后用大火烧开,然后用小火煮沸20分钟,连煎两次,分3~4次温服。 第二天家长抱患儿再次来诊,代诉用药后昨晚总共睡了4个小时,但仍然眠后易惊,醒后上症复发,但发作强度有所减弱,持续时间明显缩短。遂在原方基础上加用蝉衣、僵蚕、丹皮、赤芍各2克以增强凉血熄风之效,并加茯苓、内金各5克以顾护脾胃,健脾消食。处方三剂,日一剂,煎服法同上。 第五天复诊,诸症明显缓解,晚上可睡6个小时,白天可睡2个小时,眠而不惊,乳食增进。遂效不更方,每2~3天继服上方一剂,连用9剂,诸症消失而宣告痊愈。 由此看来,滋阴养血、荣筋熄风法治疗不安腿综合征有着明显的临床疗效,值得实践、探索和研究。 中药疗法验案举隅(二) 松原市中医院 推拿按摩科 副主任医师 人年老后,身体的肌肉常会莫名其妙地颤动,这虚风内动。 中医取象认为,这个风性善行而数变。 凡是抖动震动颤动之象,比如老年人脚抽筋,手抖,肌肉抖动,都是风性,而肝气属木,能通于风。 所以治风当治肝。 有个老爷子小腿肌肉经常莫名其妙地颤动,而且情不自禁地腿会抖,不知道什么原因。 到医院检查,发现是不安腿综合征,可是拿了一些补钙,镇定的药来吃了后,发现腿部还是不由自主。 老人家找到刘爷。 刘爷笑笑说,凡是不安之症啊,芍药甘草汤能够安缓之。 于是开出芍药50克,炙甘草30克,杜仲20克,怀牛膝30克。 非牛膝不至膝! 不是牛膝啊,那些药很难引到膝盖以下去。 腰脚加杜仲! 芍药甘草汤在杜仲、牛膝的带领下,能够下达腰脚。 老人吃了五付药,腿脚那种莫名其妙地颤动,抖动感,消失了。 在《祥本医案》上面提到,芍药甘草汤治疗不安腿综合征,临床疗效好,为首选之方,凡是老年人肌肉颤动,胀痛,酸软麻木之症,多以芍药甘草汤加减治之,疗效肯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