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男孩跳桥自尽“妈妈不是我远离你,是你把我推远了!”

 65顽童 2019-06-09

搜狐网

04-19 20:10

两天前,在上海卢浦大桥上,一名男孩打开车门,跑出来,毫不犹疑地一跳而下,妈妈紧随其后没有拉住。

据悉,男孩今年17岁,是某职校二年级学生,因与同学发生矛盾后遭到母亲批评,后与其母亲发生口角,跳桥身亡。

从生到死,这孩子哪来的这么大的勇气与怒气?

我们发文不是来指责谁,是想帮助更多的家庭,看到事情下面的真相,避免同类悲剧的发生。

1

他是怎么想的

在跳桥之前,他打了一个电话给他妈妈:

“妈妈,我做错事情了,你不要说我,也不要骂我。您别来找我了,也别想我,您和爸爸养我这么大,我没能报答你们,只能来生再报答了。我走了,不要来找我。”

作为一个父母,你实在无法理解,费了那么大的劲儿让孩子进入一所学校,孩子为什么不珍惜,为什么要与同学闹矛盾,为什么要跳桥自尽。

当你告诉孩子不要与同学发生矛盾时,他可能会说一些伤人的话,“我讨厌你”,甚至会做一些破坏性的举动,比如摔东西、自残、自杀(跳桥)。

十几岁的孩子正在经历一个重要的人性化过程,他们对于父母的“检验”,往往表现我叛逆。

“我说你,是为了你好!”

在孩子看来,你不是为了我好,而是为了管教我,冤枉我,压制我。

十几岁的孩子,常把周围其他人的语言误解为挑衅性行为。

相对于较小的孩子来说,十几岁的孩子,更不甘屈于俯首帖耳的地位,不甘于被父母训斥、责备、指责。

与他们沟通要格外注意,语言表达清楚,而且不能妄加揣测。

你能做的就是:充满关切地倾听,而不要批判,不要辩解、解释或试图改变孩子的看法。

2

过度管教

家,是爱与温暖的传递通道,也是恨与伤害的传递通道。

——《原生家庭》

过度管教,对于十几岁的孩子来说是灾难性的。

要知道,控制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根本是不可能的——已经太迟了。你越控制他,他就越反抗,越不屈,并且越是远离你。

“妈妈不是我远离你,是你把我推远了!”

3

平等尊重

要帮助孩子,就不能指责,要首先要表达你对他受伤的感觉:“我看的出来你很烦,我们先不谈,但我希望你一会能找我谈谈。”

问题的解决,是在没有指责和羞辱的前提下,平等地进行的。

我们要相信,每个孩子的初衷都是好的,都想与他人有良好的关系,都想有归属感和价值感。想到这点,我们就不会认为孩子再给我们找麻烦。

他们现在还没有做好,是因为自己还不具备足够的技能,我们能做的就是帮助他,培养孩子需要的这些能力。

如果孩子们有了很好的沟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的人际关系和人生环境会得到极大改善。

而教他们这些能力的最好办法,就是在你和孩子相处时,用你自己的行动以及处理问题的方法为他们做出表率。

你必须意识到

如果你总是忍不住对孩子发火,对孩子进行责骂,那么,你的孩子也会成为一个有暴力倾向的人!

Vigilant

著名亚洲顶级萨提亚亲子专家、“心理营养”首创者、美国心理辅导学博士林文采说过,“如果妈妈自己有情绪的话,一定要想办法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再面对孩子。不能把你的情绪给到孩子。”

如果妈妈平时控制不住情绪,对孩子是责骂、大喊大叫,大打出手的惩罚性管教,那么,你指望孩子能学会什么样的人际关系处理技巧呢?

收听林文采老师的经典课程

“为什么我总是忍不住对孩子发火,

我们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僵?”

4

无条件的爱

我们唠叨,无非是希望孩子在各方面做的好。

我们希望他更好,是因为我们爱他,并且认为如果孩子做我们认为对他们好的事,他们就会更幸福。

而在孩子看来,却是,“我永远做的都不够好,我达不到你们的要求,你们想我做的更好是为了你自己,为了你们的面子,而不是我。”

著名亚洲顶级萨提亚亲子专家林文采曾经说:“我们常喜欢为孩子做我们认为最好的事情,我们常常会让孩子做什么,不做什么,而实际上,这个时候最好的就是,我们坐在一边,让孩子能根据自己的需要然后来试验他的成长。”

没人有什么能比无条件的爱,让孩子感觉更好的了。

指责、责骂、教训……大多数父母都是以爱的名义在运用惩罚。

我们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惩罚,语言暴力。

“为什么不能骂孩子,犯错了就要受教训!”

“我小时候也是被骂过来的,不也挺好?”

是的,我们大多数人“都挺好”,但你想过没有,如果当初我们和善、快乐地主动从错误中学习,会不会比现在的“挺好”更好呢?

5

屏蔽社会压力

当大人感到社会压力时,对孩子进行科学管教就比较困难。

什么是社会压力?压力从哪里来?

当朋友、老师、亲戚或者同学家长在一旁看你如何处理孩子的不良行为时,你可能会觉得,自己作为父母是否合格,取决于你对此事处理的好坏。你感到这些旁观者正在期待着立竿见影的完美,这就是压力。

你可能会运用惩罚来处理这件事,以获取旁观者的满足,因为你觉得惩罚能更快奏效。

当处于社会压力之下时,要避开旁观者,你带孩子走开,或者在旁观者面前不立马“处理”孩子。

保持头脑清醒,战胜自己的虚荣心,把问题留下,你和孩子私下里解决。

6

将不良转为积极

你的孩子可能80%是优点,20%是缺点,但我们看到了什么?你可能用80%的精力都用来关注孩子20%的缺点。

自此,消极方面会膨胀,当你的孩子与他人发生吵架、打架等矛盾时,你眼里就只有孩子的不良行为。

大多数父母都觉得,惩罚孩子,让孩子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到羞辱、责难和痛苦,他就会就住这个教训,不再犯错。

然而,如果这样做,孩子就不会主动参与到弥补中去。

父母的责任在于帮助孩子,将不良行为向积极的方面靠近,当孩子做出了不尊重他人的行为时,我们要用友善而尊重的态度处理,让孩子愿意去弥补。

孩子经历了一个从错误中学习,并且改正所造成的后果的过程,他们一次知道了,他们能够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而不必受到责难、羞辱和痛苦。

7

理 解

孩子的一跳而下,是对父母的报复,是“你对我妄加指责的报复”!是对“你不和我站在一条战线上”的报复!是对“你不理解我的报复”!

对孩子来说,当与他人发生矛盾时,他是多么渴望,父母与他能站在一边!

一旦他觉得他被理解了,就会更愿意听取你的意见。

问孩子,去倾听,而不是告诉孩子该怎么做,是最有效的正面管教之一。

指责孩子的行为、告诉孩子该怎么做,只会营造一种疏远而敌意的氛围,引起孩子的抗拒和反叛。

而以同情的态度去聆听,以尊重的态度让孩子参与问题的解决,才能营造一种让人感到亲近和被理解的气氛,能使孩子感受到自主性,愿意去解决问题。

记住,在孩子感到你的倾听之后,他们才更可能听你的。

8

安全感

一切矛盾都是有原由的,与同龄人吵架、打架,他是想得到同龄人的认可。

当没得到同龄人认可后,他感到他受伤了,他需要关注,需要父母的关爱。

林文采曾经说:“妈妈最好的功能,就是给孩子安全感。你怎么样给孩子安全感呢?你的情绪的稳定,你的孩子自然就会有安全感。所以妈妈要保持心平气和。”

如果妈妈自己有情绪的话,一定要想办法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再面对孩子。不能把你的情绪给到孩子。

对孩子而言,最好的妈妈是愿意学习,让自己情绪稳定,孩子就会有安全感。

◆ ◆ ◆ ◆

让林文采老师教你在分岐、争吵、沟通、教育中

建立越来越信任、越来越亲密的亲子关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