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阳明龙场悟道,张三丰祖师在贵州有道场,二人的思想有何不同?

 江山携手 2019-06-09

王阳明龙场悟道,后人解读心学的书籍,现在随处可见。大家都知道王阳明在贵州龙场悟道,很少人知道,贵州还有张三丰祖师的道场,即现在的贵州福泉山太极宫。二人皆是得道高人,他们提出的思想理论有何不同?下面一一解读。

王明阳的思想体系,主要包含3个:

1、致良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

王阳明认为,通过自性,致良知,人人皆可成圣。

他打了一个比喻:每一个人都是一块有杂质的黄金,黄金有大,有小,而圣人之道,就是提炼自身的纯度,拔除杂质,不管是一千两黄金,还是一两黄金,只要纯度足,都是纯黄金。每个人只要吾性自足,就能到达良知,所以人人皆可成圣。

2、知行合一: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

和行合一,比较好理解,但是实际行动中做到的人不多。

比如,你在炎热的夏天,谈论寒冷,你只是知道,只有你亲身经历过冬天的冷,那时候不用说,你才知道寒冷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一个人真正做到知行合一,才是真知,否则都是空谈。那些说一套,做一套的人,更是和“知行合一”相差甚远。

3、心即是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这条理解起来,比较抽象。打个比方:

你没认识我之前,你的世界里,根本就没有我。这叫心外无物。

有人骂你几句,你不在乎,不放心上,转身就忘记了。这就是心外无事。如果你在乎,入心了,就会很生气,这才是事。

心外无理,是相对朱熹的“格物”而言,朱熹主张格物致知,而王阳明龙场悟道后,认为“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王明阳认为理不在心外,心即是理。

我个人认为:心学是致道的方法,格物亦是致道的方法,只是适合不同的人罢了。一个真正学道之人,不需要排他,不适合你的东西,未必不适合别人。

道家有张三丰“武当山得道,福泉山成仙”的说法。福泉山,即在贵州。张三丰祖师的理论,主要体现在“三教合一”。三教合一,最早是道家的重阳子提出来,“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

张三丰继承和发扬,他认为:儒释道三教仅是创始人不同,实质是一样的,“修己利人,其超一也。”“一阴一阳之谓道”,“三教圣人皆本此道以立其教也”。

所以,他们同时学习老子的《道德经》,佛家的《般若心经》,儒家的《孝经》等,跳出各个教派之间的限制,主张三教合一。“孔之仁民,老之济世,牟尼之救苦,皆利人也,修己利人,其趋一也。”

金庸武侠小说的故事,并不是无中生有,但也有诸多虚构,和事实相差甚远。比如,当今三丰派第十四代传人张云龙道长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电视里演的“掌门人”是没有的事。现实中,他们更重要的是“尊老”,比如他自己是14代传人,但对13代的人,都要尊敬,没有掌门人一说。这是继承了儒家的“孝道”,以老为尊。

综上所述,可见王阳明、张三丰两位大师的不同理论,各有千秋,值得借鉴。

我们读书,学习,应该用蜜蜂采蜜的态度,采纳百花之蜜,博取百家之长,吸收为己用。科学需要批判精神,修行需要包容气度。一个人应该懂得灵活切换意识,该批判时批判,该包容时包容,方能成大。

PS:本文由易先生原创,从一个全新的视野解读人文、历史。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