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该诗流传千古,但大家只知其中一句,诗人因此诗遇害留下千古之谜

 文化点心铺 2019-06-10

自古“文人相轻”成魔咒!大凡做学问的人在内心深处,往往都带着一点点轻狂与自恋。这样就容易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引发矛盾。文学史上,两个彼此看不顺眼的读书人见面不理不睬的有,张嘴就骂的有,甚至一个眼神不合直接打起来的也有。

但是无论如何,在封建圣贤文化的制约下,读书人之间的争斗多数都是点到为止。可是,人性的恶永远也无法估量。据史料记载,在唐朝,有一位才华横溢的年轻人,竟然因为诗句中的某句诗太惊艳,而遭到同样身为文人的舅舅嫉恨,最后竟然被舅舅闷死。

这位因一句诗而丢掉性命的年轻人叫刘希夷,这首诗就是《代悲白头翁》。而这位据说“因诗杀人”的文人,就是初唐著名诗人宋之问然而,事实究竟是怎么样的,我们不得而知。这也成了文学史上的一个千古之谜。今天笔者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这首诗:

代悲白头翁 [ 唐 ] 刘希夷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洛阳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

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光禄池台文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

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

但看古来歌舞地,唯有黄昏鸟雀悲。

关于这个“千古之谜”,我想,宋之问当时名气那么大,官也做地很高,因为一首诗杀死自己的亲外甥,实在是有点难以理解。不过由此也可以说明,这首诗写地非常好,尤其是诗中的这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更是惊艳了很多人。

这首是一首宫体诗,诗的大意是讲:洛阳城东的桃花李花随风飘来飞去,不知落在谁家。一位洛阳女子,容颜美丽,却独坐院中对着零落的花瓣长声叹息:今年花落,我的容颜也因此衰减。明年花开时节,不知还有谁会怜惜。你看,松柏已被砍做柴薪,那沧海也成了桑田。

古人现在已经不再悲叹城东凋零的桃花李花了。而今天的人们,却依旧面对风中飘零的落花暗自伤怀。虽然繁花依旧,但其实岁岁年年的看花人却已经不同了。请转告正当青春的红颜少年,应当怜惜行将就木的白头老翁。

如今他白发苍苍,但他从前也曾是一位风流倜傥的美少年。他与公子公子王孙一道在芳树之下欢歌,也曾在落花之前清歌妙舞,也曾像东汉光禄勋马防用锦绣装饰石台,也曾像贵戚梁冀在亭台楼阁间四处涂画神仙。

然而,无论他们曾经多么有权有势,一旦卧病便无人理睬。往昔的所有繁华,如今都不知道已经消失在了哪里。青春容颜能保有几时,须臾之间,所有人都满鬓白发。你看古往今来那些歌舞之地,如今只剩下黄昏时节悲鸣的鸟儿。

刘希夷是唐高宗上元二年的进士,年少有为,风姿绝佳,很有才华。他擅长做歌行,尤其是擅长写闺情。在诗句的用词上,风格柔婉华丽,多含感伤情调。《代悲白头翁》最有名的“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以花喻人,用“年年岁岁”和“岁岁年年相对”,回旋跌宕。

此外,诗人还用“花相似”和“人不同”作对比,将人世间的生死变化同大自然的草木荣枯联系起来,读之令人有种难以言说的巨大悲痛,无力而伤感。因此,这句诗也成了千古名句,流传至今。千年过去了,很多人可能背不出整首诗,但是这一句却能张口就来。

诗作从开篇红颜少女感叹落花易逝,红颜易老,写到后来白发老翁感慨认人生坎坷,自己的遭遇无人问津,由极盛写到衰败,抒发出世事无常的慨叹,充满了人生哲理。与其他宫体诗的浮华艳丽相比,这首《代悲白头翁》就像风雨之后宁静的月夜,引人深思。生命短暂,请多珍惜!

(注:文中图片皆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本作者删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