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言文学习方法总结

 大爷是英雄啊 2019-06-10

一、概说

 其实无论高考如何改革,在文言文的学习方面,我认为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我们要了解高中学习文言文的意义所在,以往的高考考查的都是最基本的能力。首先要读懂,如果读不懂,何谈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另外,文言文毕竟是已经死去的表达形式,与我们的现实生活离得很远,所以高考不会在这一方面为难大家。

不过我们要注意一点,就是高考的性质决定了它必然要有一定的区分度,必然要在题目中考查一些普通同学无法掌握的知识。因此,我们还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关键在于,一篇文言文放到我们面前,我们应该学会哪些知识。这一点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

 首先谈谈一些基本的规律。现在北京高考文言文的选文越来越多样化,除了以往常见的人物传记,还有山水游记,小品文,书序,政论文等等,甚至出现类似《了凡四训》这样的文章,尤其从18年开始,非常侧重先秦政论文的阅读,所以大家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尽量多读一些不同题材的文章,掌握其规律。

今天先笼统地说一下考场上的一些技巧。首先,看到一篇文章,要先精读一遍,注意,文言文一定要精读。关注文后的注释,标出文中主要信息:文章主人公的生活经历、官运仕途、从政业绩、人品性格以及其他与之相关的人和事(以人物传记类文章为例)。至于文中出现的人名、地名、官名、物名、典章等,有些生疏,可以暂不去管它。

其次,借助选择题的选项来理解和推测文意。“分析概括题”不管是“正确的一项”,还是“错误的一项”,错误的只在一小点,换句话说,选择项中绝大部分分析概括的内容都是正确的,这就大大有助于我们理解阅读文段,有助于我们理解解答文言实词、文言虚词以及信息筛选题时所应该掌握的具体的语境。

    第三点,读完文章后,如果基本上明白了文章的意思。要做一个认真的思考,这篇文章可以告诉我们什么,可以给我们什么启示。我说一下这样做的原因,姑且不论题目中会不会有这样的试题,这都是我们阅读的一个习惯。古语讲“读史使人明智”,“明智”体现在什么地方呢?无非就是历史能让我们思考,指导我们的人生。所以平时养成这种习惯,对我们的学习是有很有帮助的。进一步说,也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帮我们解决写作的问题。很多同学写作文时觉得没什么可写的,主要原因就是对任何事没有思考,或者说是没养成思考的习惯。我们读的所有文章都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呀。

因此,我在讲授文言文和诗歌的时候,都会设计让同学们思考的问题,多想想,多写写,这是语文的本质。

      最后一点,我想跟大家说,文言文实词和虚词的题目,做起来是有一些技巧的。有些题目,我们甚至可以不用看文章,只看四个选项就可以做出来。当然,这种技巧是需要我们在练习比较多的典型题目中得出来的。有两点:比较多和典型。比较多不是特别多,典型指的是不是见题就做,而要有所选择。

二、断句

文言文断句一直高中学习的一个难点。题目的难度也经常会有很大变化,所以有时候,有的同学可以轻易拿到满分,有时候就只能得一二分,甚至不得分。分析原因,主要是同学们对文言文掌握的不全面,只是熟悉某一类型,遇到一些偏的题目,就束手无策了。但是高考是不会管你这些的,他要把分给那些掌握的比较全面的学生。明白了这一点,大家需要做的就是练习不同类型的文段,总结规律。

第二点,我还想让大家明白,不要把文言文断句当做孤立的的题目来看。文言文断句既可以单独出在一个小题里,也可以出现在文言文阅读之中。所以要掌握这类题目,前提还是掌握文言文一定要到位。这里面,我认为出声朗读,培养语感是很重要的。但这一点是大部分同学忽略的。所以在这里,我要重点提出来。

下面给大家介绍几个小规律,或者说是小技巧。

1、盯住谓语,思考词类活用。在文言文中,谓语动词一般不能省略,如果谓语对应的位置上不是动词,我们得首先确定它的词性,继而确立词性活用类别,最后推知它的意思。

举两个例子:1、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者。2、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驾游幸,深恐非宜。大家可以试着翻译一下。

你能不能意识到两个句子中的难点呢?或者你会不会分析命题者的意图?他把得分点放在那个字上呢。

我们先看第一句。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者。“吾君可帝中国”,这几个字与我们现代汉语的结构是一样的,但是在谓语的位置却是一个“帝”字,它是名词,怎么能做谓语呢?这时候就要考虑它是否是活用。因为只有活用,才能讲的通。

所以这个“帝”字应该翻译为“称帝统治”。

再看第二个句子“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其中“兴”和“咨怨”都处在谓语的位置上,所以我们翻译的时候要从动词这个角度考虑。翻译为:皇上您发动军队,百姓容易生出咨嗟怨怒。

2、盯住宾语,思考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名词、形容词、不及物动词带上宾语就成为使动或意动用法了。带宾语是这类词活用的基本标志。

同样看几个例子。1、人有一方之良,一言之善,必重币不远数百里而师之,以必得而止。2、上读表,曰:“孰谓方氏无人哉?是可以活其命矣。”乃赦之,不问。

第一个句子中,“师”是名词,这里带了宾语“之”(有一方一言的人),是意动用法,直译就是“以他为师”。这一点其实在我们的课文《师说》中是学过的。  

第二句中的“活”是不及物动词,不可带宾语,但其带了宾语“其命”,这就是值得我们注意的地方,也极有可能是命题者设置的得分点。再者,“活”在课文《鸿门宴》中出现过(项伯杀人,臣活之)。稍加迁移,即可译出。 

3、整齐句式中,可借助同位置词义对举关系来推测词义。

文言文中为了强调表达的效果,常常在一句话中将意义接近的两个词在相同的语法位置上并列出现,形成对举关系。这样,我们便可利用这种对举关系来推测两个实词中较难的那一个实词的词义。注意一点就是会有近义和反义两种情况,但即便这样,依旧是给了我们推测的思路。

例一,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其中“以”的意思你能推测吗?“忠”和“贤”是近义,我提示到此,下面的自己思考吧。

例二,  故乡邑有好义士,足以补朝廷之治,救宰相有司之失,而有功于生民。

“补朝廷之治”与“救宰相有司之失”两个句子的结构相同,意思也应该相近。“失”“失误、过失”之义。根据对举关系,就不会将前一句的“治”这个词简单理解成“治理”了,而应该翻译成“治理的不足或欠缺”。  

三、今天我重点谈一下如何在平时的学习中提高文言文的阅读水平。

大家都知道,阅读水平不是一日之功,文言文尤其如此,那么我们有什么办法可以较快的掌握文言文的阅读规律呢?我想有两点值得大家注意。一是积累,二是转化。

先谈积累,我们知道,语文的学习本身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而文言文尤其重要。我们的很多同学平时的学习只满足于认真听老师的讲解,然后自己能够懂得,这样就认为是学到位了。可是到最后高三复习的时候,仔细想想,一共学了多少文言文呢又说不清楚。或者是印象模糊。这种学习方法是低效的。要想高效的学习,积累是很重要的。而积累的最好办法就是背诵,把文言文中的若干重要篇章熟记在心,文言的实词的意义、虚词的运用、各种句式的变化等也就已经包含在其中了。更重要的是,通过背诵可以学到古代名篇的构思立意、布局谋篇、语言修辞等方面的要义,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那么,我们应该背诵哪些语段呢?我认为《高考说明》中规定的背诵篇目更多的是从文章的本质来选的,未必是文言现象最典型的篇目。所以,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应该选取一些句子来认真记忆,最好达到熟练背诵的境界。当然,文段的选取一靠自己,还可以让老师帮助一下,因为老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知道高考的考点在哪儿,选取的文段就更贴近于高考了。

做积累工作的同时,我们还要追求更高一点的学习境界,就是上面说的转化。毕竟我们的考题都是出自课外,所以能把课内知识转移为自己的能力,这一点是极其重要的。这里说的转化是指迁移能力,即在阅读背诵的基础上,能够阅读其他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把课内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就是要掌握一些文言的学习规律和方法,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掌握实词的意义。虽然《大纲》中只规定需要掌握150个文言实词,但实词掌握得越多,阅读水平就越高,这是不争的事实。

掌握文言实词主要有4个方面:

1.词的古今异义。着重掌握词语古今意义的变化,有的词义扩大了,有的词义缩小了,还有的词义转移了。如1999年高考第11D人灾,绝食者千余家句中,绝食断绝粮食讲,与今天的绝食意义完全不同。这是词义演变。 

2.一词多义。文言中词的多义现象非常普遍,一个词往往少则有几个义项,多则有十几个义项,在学习时要随时总结,不断深化。如字,在见其发矢十中八九(《卖油翁》)中作发射,在顷之,未发,太子迟之(《荆轲刺秦王》)中作出发;在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赤壁之战》)中作点燃;在发图,图穷而匕首见(《荆轲刺秦王》)中作打开;在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以猝发(《五人墓碑记》)中作发动;在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五人墓碑记》)中作抒发;在孤当续发人众,多载资粮,为君后援”(《赤壁之战》)中作“派遣”;《醉翁亭记》)中作开放等。这些都是课内所见的,平时不断积累实词在语境中的意义,掌握得越来越多,就会形成触类旁通的能力,阅读能力自然会不断提高。 

3.通假字。通假字是指本应该用甲字,而使用时却借用与其意义毫不相干、只是音同或音近的乙字去替代它,乙字就是甲字的通假字。如张良出,要项伯”(《鸿门宴》)中,是通假字,而其本字是。另有一些古今字,在课本中也列入通假字的范围,这是由于在古代有的字义项较多,后来就在原字的基础上另造了一个新字,以分担它的一个意义,原来的字叫古字,后起的字叫今字。如是古字,是今字。从意义上看,通假字与本字是无关的,而古字与今字则是有关的。高中课本中涉及到的通假字和古今字大约不超过100个,识记起来并不困难。

4.词类的活用。古汉语有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某种语法功能,并且临时改变了词性,有的还改变了读音。这是文言实词的特殊用法,如名词用作动词,名词用作状语,名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形容词用作名词,形容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动词用作名词,动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理解词类活用对掌握实词是大有好处的,但不必死记硬背。在平时学习、诵读过程中,即可把握这种语言现象,关键要用心去理解。  

 掌握虚词的用法。虚词在文言文中虽然数量较少,但使用的频率高,用法灵活,语法功能突出,因此也是学习难点之一。由于虚词常常分属于几类词性,故学习时首先要注意分清其词性,然后弄清其意义和语法作用。《大纲》规定要掌握18个虚词。我们可以把这些虚词分为若干类来把握:以代词为主的有之、其等,以副词为主的有既、但等,以介词为主的有以、于等,以连词为主的有而、则等,以语气词为主的有也、矣等,另有兼词等。只要有了诵读的基础,掌握虚词应该比较容易的。

第三个方面是特殊句式。

文言中的句式与现代汉语大体是相同的,我们只需掌握其不同的部分。这不同的部分主要是:判断句式、被动句式、倒置句式和省略句式。 

1、判断句式在现代汉语中主要借助于判断词,而文言文中主要借助于,也可单独使用或单独使用,甚至两者全省略,如刘备,天下枭雄,就是个典型的判断句。此外,文言文中还可以用等词来表示判断。当然,文言文中有时也用来表示判断,如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2、被动句式在现代汉语中主要借助于被动词,而文言文中表达被动的形式较多,主要有下列几种:

  1)借助……来表示。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等。

  2)借助……来表示。如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羸兵为人马所蹈藉等。 

  3)借助于来表示。如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等。

  4)从语境本身来判断,这是被动句式中最难的一种,必须根据上下文来断定。如戍卒叫,函谷举(《阿房宫赋》)句中的即表被动,是说函谷关被攻占了;又如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谋攻》)句中的字表被动,是说(攻城的)士兵被杀了三分之一,可是城还是攻不下来,这是攻城的灾难啊。                                                                                

大家一定要把文言文中表示被动的词语积累起来。

3、倒装句式在现代汉语中运用很少,但在文言文中却十分普遍。主要有:

  1)主谓倒装,一般为强调谓语,将谓语放到前边,如小人哉,樊须也!”(《论语》)

  2)宾语前置,有三种情况:

    在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该宾语置于动词的前边,如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

    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该宾语也置于动词的前边,如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借助”“将宾语提到动词的前边,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吞舟是漏。(《与陈伯之书》)。

  3)定语后置,现代汉语一般为定语在前,中心词在后,而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中心词在前,定语在后的情况。如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

  4)介词结构位置,在现代汉语中,介词结构在动词前边的作状语,在动词后边的作补语;而文言文中,介词结构明明在动词的后边,翻译的时候却必须作状语。如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必须译成向孙将军求救,而不能说成求救向孙将军

4、省略句,是文言文当中最普遍的。它可以省略主语、谓语、宾语,还可以省略介词等。以上诸多现象把握并不困难,难的是要把这些知识在阅读实践中自如地运用。这就需要多读,找到语感,熟悉句型。

最后总结。文言的词语和句法掌握起来并不困难,只要平时注意,到高三时大约只需花一天的时间,便可总结出来。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文言文课内学习是第一位的,是基础,课内学得好、学得精,脑中装了几十篇文章,知识便可转化为能力,就会举一反三,阅读文言文的水平也就会提高得很快;相反,平时不好好学习课文,学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到考试前只是盲目做题,考试时全凭猜测,那么,十个有十个是不会成功的。 

石老师(语文)教龄18年,海淀区高级教师。班主任工作经验15年,完整的带过三届高中生(2003-2006,2008-2011,2011-2014),参加过四次北京市高考语文阅卷工作。曾获得海淀区北部新区骨干教师、海淀区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

    所教学生最高语文成绩是2014届文科班课代表,高考141分,当年是北京市第35名。2018年辅导的人大附中第一实验班的陈同学语文成绩从上学期的104到高考的132,最终顺利被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录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