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从游戏中,观察孩子的社交发展程度?爸妈需了解这6种游戏

 昵称56648399 2019-06-11

当琪琪三岁的时候,她有了自己人生中第一个好朋友东东。

他们俩亲密无间,经常在一起玩得忘记时间。琪琪会假装为东东读故事,东东会和琪琪分享自己最喜欢吃的小蛋糕。

就算时间太晚,该回家睡觉了,他们还是舍不得对方,巴不得妈妈能允许自己在彼此的家中睡觉。

对于三岁的孩子来说,这样的友谊是非常了不得的大事,他们都觉得没有比和这个“最好的朋友”在一起更好的事了。

你家的宝贝,最近有没有交到好朋友呢?

每个正常的宝宝的家庭,都能提供给他们需要的,几乎所有的社会联系。

对于一个三岁左右的孩子来说,父母家庭仍然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孩子们也开始发现同伴之间友谊的快乐。

而且,家庭关系和同伴关系,这两者可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亲子关系能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孩子之后的同伴关系和社交能力;同伴关系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亲子关系的质量和特征。

如何从游戏中,观察孩子的社交发展程度?爸妈需了解这6种游戏

具体来说,亲子关系是如何对同伴关系产生影响的呢?

  • 一、爸爸妈妈帮孩子创造同伴交往的机会

有很多爸爸妈妈,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本来就很在意孩子的社交能力的发展,于是会特别采取一些措施。

比如,爸爸妈妈会邀请其他的孩子来家里玩,或者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别的孩子家去玩一会儿。有意识地给孩子创造和同伴互动的机会。

  • 二、指导孩子解决交往中出现的问题

小孩子们在一起玩的时候,难免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

我想跟哥哥玩,但哥哥不跟我玩怎么办?

我的玩具被别的小朋友抢了!

那个小姐姐推我,我也推了她,我们打起来了!

发生这些问题,有的父母可能直接让孩子“避免接触”,再也不要和这些孩子玩了。

而有的父母,会和孩子一起讨论这些问题,和孩子一起想办法,知道孩子如何做,才能更好地融入群体、处理冲突,这样的孩子更容易形成良好的社交技能。

如何从游戏中,观察孩子的社交发展程度?爸妈需了解这6种游戏

  • 三、良好的依恋关系为孩子提供探索世界的安全基地

孩子和妈妈之间建立起了怎样了的依恋关系,将成为孩子和其他小伙伴之间建立关系的“内部模式”。关于依恋关系的具体内容,可以参考我之前的文章:不粘人、不哭、超好带……真的好吗?孩子可能缺乏安全感

比如,和妈妈的依恋关系安全感高的孩子,也更容易与小伙伴们建立起安全的同伴关系,他们的同伴关系更好,友谊的质量更高;

而与妈妈的依恋关系安全感低的孩子,也会将这种不安全感带到同伴关系中,从而影响友谊的质量。

  • 四、教养方式、家庭关系,影响孩子的行为,继而影响同伴关系

爸爸妈妈对孩子的管教方式、抚慰、惩戒的风格,也会影响孩子和同伴之间的关系。

比如,良好的家庭教育,使得孩子举止得当,自然会更容易受到同伴的欢迎;

如何从游戏中,观察孩子的社交发展程度?爸妈需了解这6种游戏

但如果家庭关系不好,使得孩子身上出现一系列的行为问题,例如爱打人、爱说脏话,没有礼貌,这些行为问题被带到小伙伴的群体中,很容易导致同伴的拒绝和忽视。

孩子因此没有朋友,就更容易感到孤独,也更容易对社交失去信心,对别人产生不满,恶性循环。

总而言之,良好的同伴关系、社交技能,都是以良好的亲子关系、家庭教养为基础的。

如果孩子们能交到好朋友,对孩子的成长也非常有利。

如果说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反映出照顾、保护、指导的需求,那么同伴之间的关系,就更多地反映出孩子对陪伴、游戏、乐趣的需求。

3岁左右的孩子,他们友谊的焦点就是共同参与游戏所带来的快乐,等孩子再大一些,他们还会更体验到信任、支持、共同兴趣等比较抽象的概念。

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来说,一起玩游戏,是友谊中最重要的部分。

如何从游戏中,观察孩子的社交发展程度?爸妈需了解这6种游戏

对学龄前的孩子来说,玩游戏的作用有多大?

玩游戏,并不仅仅是学龄前孩子用来打发时间的事情,相反,它能促进孩子的大脑发育,对于孩子的社会发展,认知、身体发展也均有帮助。

  • 游戏如何促进孩子的大脑发育?

去任何一个幼儿园,观察一下自由玩耍的孩子们,我们肯定都能看到下面的场景:

琪琪把橡皮泥搓成长长的一条;

东东让玩具汽车在桌面上飞驰,他的朋友叮叮在旁边一边看一边笑;

娜娜在桌旁假装看书,一边翻书一边自己和自己说话。

这样的游戏,绝不是简单的娱乐,孩子们在玩这些游戏的过程中,不仅能提高自我控制和预先计划的能力,学习自我调节的技能,还能促进大脑的发育,使大脑变得更加复杂。

心理学家派拉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他和同事观察处于两种不同条件下的大鼠。

一种条件下,年轻的“目标大鼠”与其他三只年轻雌性大鼠被置于一处,并给它们机会参与和大鼠游戏。

在另一种条件下,年轻的“目标大鼠”也与三只成年雌性大鼠被置于一处,成年大鼠会抚摸年轻的大鼠,也会帮它们做清洁,年轻的大鼠还能够从成年大鼠处获得社会经验,但他们没有参与游戏的机会。

当派拉检查这些大鼠的大脑时,他发现:被剥夺游戏能力的大鼠额叶皮层发育不良。

尽管从大鼠的游戏到学步幼儿的游戏,这中间有一个大的飞跃,但这一研究结果的确显示出游戏在促进大脑和认知发展方面的重要性。

游戏可能是刺激学龄前儿童智力发育的引攀之一。

如何从游戏中,观察孩子的社交发展程度?爸妈需了解这6种游戏

  • 如何从玩游戏的方式,观察孩子的社会性发展?

孩子是自己玩自己的,丝毫不管别人,还是会观察其他的孩子玩什么呢?

如果两个2岁转左右的孩子,都坐在同一张桌子前,玩自己带来的积木,你觉得他们会一起玩吗?

孩子看到别人在玩游戏,好像很感兴趣,可是自己又不参加,只站在旁边看,这是怎么回事?

根据游戏的社会化程度的不同,心理学家帕顿(Parten)把游戏分了6个种类:

1、无所用心的行为。孩子不是在做游戏,而是在注视碰巧引起他注意的同伴的活动。如果没有发生令人兴奋的事情,他就自己玩起来,或者东张西望地转转。

2、单独一个人的活动。孩子只是独自一个人专心玩自己的玩具,根本不注意别人在干什么。

3、旁观者行为。孩子观看其他孩子的游戏,有时还与正在游戏的孩子谈话、出主意、提问题,但是自己并不参加游戏。

4、平行游戏。孩子在别的正在玩游戏的孩子旁边玩,互不影响、互不干预,只是自己玩自己的。

5、联合游戏,儿童在一起玩同样的或类似的游戏,但每个人按照自己的愿望玩,没有明确的分工和组织。

6、合作性游戏。组织起来,为了达到某种目标而进行游戏,游戏是有组织、有有分工的。

大家可以看到,前三种游戏,基本上都缺乏社会参与,后三种游戏的社会参与程度是依次增加的。

每个孩子,几乎都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才逐渐从给一个人的独自游戏,慢慢发展到社会程度较高的合作性游戏。

通常来说,2岁左右的孩子主要玩单独游戏和平行游戏。4岁以上的孩子才会玩联合游戏、合作游戏。

但如果孩子的社交经历比较丰富,比如上过幼儿园,那么他很可能比社交经历少的孩子,更早地进行社交程度高的联合游戏或合作游戏。

当然,即便孩子已经会玩合作游戏了,独自游戏和旁观游戏也还是会存在孩子的生活中。毕竟,有的时候,孩子就是想自己玩。这并没有什么不好。

而且,当孩子作为一个新伙伴,想要加入一个群体的时候,采取“旁观者游戏”,还是一个非常好的策略,这非常有助于孩子找到一个好机会,主动加入到游戏中。

如何从游戏中,观察孩子的社交发展程度?爸妈需了解这6种游戏

基于这些研究成果,那么,现在问题来了:

如果爸爸妈妈想带学龄前的宝宝去考察一家教育机构,其中一家有很多教育类的玩具,声称能教宝宝很多知识,比如英语、数学、识字……

而另一家,看上去好像啥知识都不教,但老师会带着孩子玩各种各样的游戏。

你更倾向于哪一家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