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培养高情商的孩子?请牢牢记住这16字箴言

 蓝月亮_ 2019-06-11

本文内容来自静静的父母工作坊《如何培养孩子的情商》

上一篇文章我们讲到了不同情绪沟通类型的父母,我们会发现父母对待孩子情绪的方式有一个共同点:

他们要么没有意识到孩子的情绪,要么觉得情绪是不重要的、不对的或不正常的。所以他们不能接受孩子的情绪,在这个基础上,就更没有办法去帮助孩子去认识、接纳情绪了。

《决定孩子情商高低的,竟然是这个……》(点击蓝字阅读全文)

在约翰戈特曼的研究里,还有一种沟通方式叫情绪管理训练型。什么是情绪管理训练型的父母呢?

我帮大家总结了一个十六字的箴言,叫做感知情绪、感同身受、会听能说和解决问题。

感知情绪

对于自我的觉察能力,是情商的一个核心概念。

在约翰戈特曼的研究里,有一项非常重要的成果,就是父母对于自己情绪的感知能力,其实是能否提高孩子情商的一个核心。

各位爸爸妈妈对于自己的情绪感知能力怎么样?我们是否能够觉察到,是否能够意识到自身的情绪呢?

在情绪词汇里,我们会发现有开心、兴奋这样的积极情绪,但也有愤怒、生气、犹豫、紧张这样消极词汇的情绪。

人为什么会产生情绪?《心理学大辞典》中认为:“情绪是有机体反映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的关系的态度体验”。也就是说外界事物是否能够满足我们主体的需要?当它满足的时候,我们就会开心,我们就会产生开心兴奋这样积极的情绪。当这种客观的情况或客观的事物,不能满足我们主体的需要的时候,我们可能就会产生消极的情绪,我们就会伤心就会愤怒。

当我们知道情绪其实是来源于我们内心的需要之后,我们会更加理解情绪没有对错之分,因为它反映的仅仅是我们个体的需要有没有得到满足。

当我们看到一个人的情绪,就不仅仅是看到他的情绪了,还可以看到他的情绪是从哪里来的,是从他的一个需要,尤其消极情绪来源于他的一个未满足的需要,而这个需要,对我们每个人的成长来说,其实都是非常重要的。

这个时候我们可能就能够更深刻地去体会和接纳孩子的情绪,甚至看到他的需要。

感同身受

觉察自己的情绪是第一步,也是我们是否能够觉察孩子情绪的基础。

在讲到忽视型和压抑型父母对待孩子的情绪沟通的方式的时候,其实他们大多数都是可以觉察到孩子的情绪的。那为什么会采用忽视和压抑这样的方式去对待孩子的情绪呢?是因为他们意识不到对孩子的重要性,不能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这种情绪,也不能帮助他认识和接纳这种情绪。

这种理解情绪的能力,其实就是感同身受。在心理学上也叫共情或者同理心,大家也都听过。

共情指的就是我们站在他人的立场,去感受和理解他人情绪的能力。

当一个孩子开心了大笑,生气了跺脚;

当一个孩子跟我们分享他在学校跟最好的朋友发生了一个什么样的事件;

当他跟我们分享他今天被老师批评了,或者在路上跟一个大孩子之间发生了一个什么样的事件……

我们这个时候,能不能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

假如我们是三年级的孩子,我们能不能站在他的立场上去想,经历这样的事件,会有什么样一个情绪?

这就是共情的能力,站在他人的角度去理解他人情绪的能力。

当我们没有办法很好地理解孩子情绪的时候,其实是很难和孩子在一个频道上,真正地去沟通去理解他的。

会听能说

这短短的四个字,里面其实包括了两种能力,一个是倾听,一个是表达。

怎么去倾听呢?运用共情的能力,运用同理心,去倾听孩子。

首先我们会用耳朵去听对方传递的信息是什么,去理解这个事件。

除了耳朵之外,我们还可以用眼睛去观察,去观察什么呢?观察他的表情是什么样子的,他的肢体动作是什么样子的,甚至他的语音语调是什么样子的,这些都可以给我们传递出一些情绪的信号,这个也是非常重要的。

还可以用我们的想象力,如果孩子讲的这个事件父母没有经历过,那这个时候就要用我们的想象力,站在他的立场去想象:我在这样的一个情境下,然后用心去感受,这个时候,他的情绪可能是什么。

最后一点经常会用到但是父母们经常会忽略,就是我们在倾听的时候,其实可以用身体语言的。我们的身体语言其实是能够传递出很多的信息的,我们去跟一个孩子去沟通去倾听的时候,我们可以怎么样使用身体语言呢?很简单,比如说抱着他,或者在倾听的过程中蹲下来,跟他在一个频道上,让孩子感受到爸爸妈妈此刻对于情绪的关注,是在意的。

包括我们说话的语音语调,也可以传达出我们是非常专注的要去倾听你的想法,我们此刻对你的感受是非常地在意的。

所以在倾听的时候,父母们可以擅用不同的方面,用耳朵眼睛想象力用心,用我们的身体语言,来去全心地投入到跟孩子的沟通里面。

可以问题来了,该怎么才能跟孩子好好沟通呢?

有的时候你会发现本来孩子在跟你说今天发生了什么,可不知道为什么你说完一句话后,好像孩子立刻就不愿意再说了。

父母在表达的时候,需要注意这两点:

第一,当孩子跟我们去描述发生的事情时,哪怕我们不能立刻捕捉、觉察到此刻孩子的情绪是什么,我们起码可以做到的是:不评论,不指责,可以去客观地描述听到的话是什么。

比如孩子说:“妈妈,今天在课堂上我被老师批评了。”

这个时候我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我们可以给出这样的回应:“你今天在课堂被老师批评了是吗?”

就是把这句话可以先重复给他,这代表你倾听到了孩子给你的这个信息。而且是客观地描述出来,而不是说:“你又做了什么事情?”这样就变成了指责。

客观地描述是一种说话技巧,通过简单重复孩子的话,代表你有接收到他的这个信息。

第二,我们可以帮孩子学会为情绪命名,给这个情绪贴上标签,这个标签不是说好或者坏,对或者不对,而是这个情绪叫什么名字。

比如说:一个人一直跺脚、摔东西、大吼大叫,你觉得这个情绪是什么?

当我们给孩子这个情绪命名的时候,你会神奇地发现,它能够缓解孩子一部分的情绪,能够帮助他平复下来。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当我们陷在情绪里面的时候,更多是感性思维。当我们给这个情绪命名的时候,其实是在调动我们的逻辑思维,回到理性层面。所以它会有助于孩子平复下来,集中注意力去感受,去了解情绪。

当孩子知道这个情绪叫生气、这个情绪叫嫉妒……它是正常的一种现象,这样会有助于我们和孩子去沟通。

解决问题

大多数父母在孩子出现情绪的时候,会奔这一步。可是,如果前面这几步都没有铺垫好,而直接跳到这最后一步,其实通常都是事倍功半的。

上一篇文章中提到的放任型父母,他们非常接纳孩子的情绪,但是对孩子的行为,表达情绪的方式,是需要有条件的引导的,孩子需要知道,所有的情绪、需要,都是完全可以被接纳的,但是表达情绪的方式是多样的,有的方式是不恰当的,有的方式是恰当的,父母需要对孩子的行为划定界限,这样他就知道,我的情绪是正常的,但我需要考虑更多的情境,去选择合适的表达和调控自己情绪的方式。

解决问题第二点最重要的就是,我们要和孩子一起去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对孩子来说,哪怕一个学龄前的孩子,你在去跟他讨论解决一个问题的时候,其实他都是有自己的想法的。

所以这个时候可以和孩子一起去讨论,先问问他:你觉得这个问题还有什么解决的方法吗?除了刚才这些方案之外,还有什么我们可以去做?

问完孩子的想法后,爸爸妈妈可以提出自己的一些思考,可以基于自身过去相同经历的一些经验,或者根据刚才孩子描述到的一些情况,对孩子说:爸爸妈妈有个什么样的想法,你听一听行不行。这样,就是和孩子一起讨论出来的解决方案。

这些就是我的分享,希望对父母们有所启发,也希望每一个家庭,都有别人家高情商的孩子。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无忌哥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