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蜀地风情】这位画家创造了中国绘画史上著名的工笔“勾勒法”

 明远小筑 2019-06-12

诸黄画花,妙在赋色,用笔极精细,几不见墨迹,但以五彩布成,谓之写生。

                            ——宋·沈括《梦溪笔谈》

唐朝中期以来,四川画家辈出。五代时期,前后蜀在山水、花鸟、人物、杂画方面,相继出现了一批造诣很高的画家。其中,有一位承先启后的大师,就是黄筌(quán),他创造了中国绘画史上著名的工笔“勾勒法”。

黄筌画像

黄筌(约公元903-965年),字要叔,成都人。黄筌十七岁便在前蜀作了宫廷画师,后蜀时,奉命掌管翰林画院。北宋灭后蜀以后,他与儿子黄居宝、黄居寀(cǎi)以及弟弟黄惟亮转入北宋画院。

黄筌勤奋好学,曾向避乱蜀中的中原绘画大师和当地名画家学习绘画。他敢于创新,能集诸家之长,花鸟、草虫、竹石、山水、人物、龙鹤无所不能,而且自成一派,尤以花鸟画最为知名。

《雪中白鹭》

黄筌注重写实,在家里亲自养鹰和其它飞禽以便随时观察、作画,所以他画的禽鸟形象丰满,神形兼备。黄筌的画作用笔清新,色彩鲜艳,勾勒细致精巧,几乎不见墨迹似轻色染成,谓之“写生”。《写生珍禽图》是他的一幅写生稿。画稿用墨线细勾,略加淡彩,显得严谨工整。画中麻雀、鸠(jiū)、蜡嘴等10只鸟,2只龟,蚱蜢、蝉、蜜蜂、牵牛子等昆虫,灵活生动,形态准确,有很强的质感。小麻雀抖翅张嘴,似乎喳喳有声。

《写生珍禽图》

一次,黄筌在后蜀宫廷殿壁上画了六只丹顶仙鹤。在白露苍苔之中,清风蓝天之下,六只仙鹤有的理毛,有的整羽,有的啄苔,有的翘足,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竟然把庭院中的真鹤引上殿来,倚立于旁。蜀王听闻此事对黄筌大加赞赏,并将此殿命名为“六鹤殿”。此后,画鹤的画家大都要学习六鹤画法。

又有一次,黄筌在新建的大封殿堂的四壁上画四时花竹、兔稚鸟雀。不久,北方使者送来一只白鹰,这鹰在殿中竟误将壁画中的稚鸟当作活的,几次展翅向它扑去。蜀王和侍臣见此情景无不惊异,称黄筌为当代绝笔,蜀王还命人撰写《壁画奇异记》,记下这桩奇事。

《青山白鹤图》

后来黄筌入北宋掌管翰林图画院后,影响更大。他的画法是北宋画院的正宗,被称为“院体”。作为宋代工笔花鸟院体画派的奠基人,黄筌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重要地位。他与江南的徐熙并称“黄徐”,形成五代、宋初花鸟画两大主要流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