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觅诗记】卢照邻:下笔则烟飞云动,落纸则鸾回凤惊(上)

 江河行地劲草庐 2019-06-12

近世国人喜欢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我还真不知道有没有谁会比天下最穷,如果有的话,我倒建议加上“中国古代著名诗人”这么个子项。那么谁算是这个项目中的入选者呢?这还真不好给出个答案,但我觉得卢照邻能够算得备选人士之一。明代诗人张燮在卢照邻的诗集《幽忧子集》题记中称:“古今文士奇穷未有如卢升之之甚者。”看来,至少张燮认为卢照邻在古代著名文人中“最穷项目”这个评选中,能够拔得头筹。

是否果真如张燮所言,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当然也难以给出答案,毕竟千余年来,中国古代的文人燦若繁星,并且未曾处在同一个时代,其实无法进行严格意义上的衡量,但卢照邻的个案确实是其中较为典型者。从历史上留下来的文献看,卢照邻有三封向他人乞求施舍买药钱的信,我先将其中的第一封信抄录如下:“幽忧子学道于东龙门山精舍,布衣藜羹,坚卧于一岩之曲。客有过而哀之者,青囊中出金花子丹方相遗之,服之病愈。视其方,丹砂二斤,谷楮子则山中可有,丹砂则渺然难致……访知一处有此物甚佳,而必须钱二千文,则三十二两当取六十四千也。空山卧疾,家业先贫,老母年尊,兄弟禄薄,若待家办,则委骨于峻岩之峰矣。意者欲以开岁五月谷子熟时,试合此药,非天下名流贵族、王公卿士,于仁恻之心,达枯骨朽株者,孰能济之哉!今力疾赋诗一篇,遍呈当代博雅君子。虽文不动俗,事或伤心,倘遇晏婴,脱左骖而见赎,如逢孔子,分秉粟以相忧,则越石、原宪,不辛苦于当年矣。唯当坐禅念室,以答深仁。若诸君子家有好妙砂,能以见及,最为第一;无者各乞一二两药直,是庶几也。”

《初唐四杰集》三十七卷,清乾隆四十六年星渚项氏刻本,卢照邻生平介绍

这封信有些长,我做了主要的摘选。信的内容是说:卢照邻住在一座山上的房屋里,穿衣吃饭都极其简陋,并且常在一块岩石上躺卧,可能是为了晒太阳。有位客人见到这种情况后,特别同情他,于是给他开了一张药方,他按此服用后,果真病情有所缓解。然而此方中有一味药是丹砂,这种药材又贵又难找,他的家人为了给他治病,已经搞得没有了任何家财。后来他写了封信寄给在朝中为官的原认识之人,请他们能给予支援,他甚至说:给丹砂也行,如果没有的话,给一点药钱也行。

因为卢照邻在社会上的诗名,他果真得到了一些捐助,为此他专门写了一封信,对大家的慷慨表示了谢意。他在这封中又详细地讲到了他家中及其个人的处境:“余家咸亨中良贱百口,自丁家难,私门弟妹凋丧,七八年间货用都尽。余不幸遇斯疾,母兄哀怜,破产以供医药。属多谷不登,家道屡困,兄弟薄游近县,创巨未平,虽每分多见忧,然亦莫能取给。海内相识,亦时致汤药,恩亦多矣。晚更笃信佛法,于山下营建,所费尤广。本欲息贪寡欲,然此更使贪心萌生,每得一物,辄欢喜更恨不足。呜呼!道恶在而奔竞之若兹!虽观苦空无常,而此业已就,不可中废,祈获福泽,思与士君子共之。”

这封信回顾了他家曾经有过的好日子,此处的“咸亨”乃是唐代的年号,这里说的“良贱”则指的是家里的亲人以及佣人,两项加起来,竟然有百人之多。看来他家里也是人丁兴旺,并且能雇佣很多佣人,说明家况很不错。后来他父亲去世了,而兄弟姐妹中也有早逝者,也使得家道在七、八年间就衰落了下来。屋漏偏遭连阴雨,本来家里就有这么多的不幸,而更为不幸者,他又得了顽疾,家中的老母和哥哥很心疼他,于是就变卖家产给他治病。虽然他的兄弟中还有在附近工作者,但也收入微薄,难以给他大的帮助,也正因如此,他特别感谢众人给予他的资助。

卢照邻撰《卢昇之集》卷首

但是,下面的这句话似乎有了问题,卢照邻说他晚年信了佛教。关于这一点倒可以理解:当一个人久病床榻之时,难免幻想着借助神的力量而让自己康复,然而卢照邻对佛法并不是心灵上的皈依,他将众人资助之钱拿出一部分来,在山下建了个佛堂,为此花了不少的一笔钱,他也对自己的贪欲表示了不安,但他同时认为,这样做让他的心里得到了安宁。卢照邻同时说,他建起了佛堂后,给各位捐助他的人在此祈福。看来,他也觉得自己的这个做法会让捐助人有想法吧。

其实卢照邻并不是从小就有病,当年他也是勤奋好学,因为家里有些钱,所以能够供他到处去拜名师,他在年轻时就从北方来到了南方扬州,拜当时的名家曹宪为师。这位曹宪在唐初也是受到皇室广泛尊重的大学问家,尤其唐太宗特别佩服此人的学问,《旧唐书·曹宪传》中称:“(曹宪)每聚徒教授,诸生数百人。当时公卿已下,亦多从之受业。……太宗征为弘文馆学士,以年老不仕,乃遣使就家拜朝散大夫,学者荣之。太宗又尝读书有难字,字书所阙者,录以问宪,宪皆为之音训及引证明白,太宗甚奇之。”

终于看到了标志牌

跟着曹宪学习的人,人数达到了几百位,并且有很多高官也成为了他的弟子。唐太宗读书遇到不解之处时,会将原文记下来,并派人去向曹宪请教。如此看来,曹宪在那个时代于文字学方面很有名,而卢照邻跟曹宪所学的内容正是“《苍》、《雅》及经史”,看来其所学也主要是文字训诂。

卢照邻跟曹宪学完之后,他就到卫州的洹水转投另一位名师王义方,《旧唐书·忠义传》中称王义方“博通五经”。如此看来,卢照邻先跟曹宪学习文字学,这方面过关之后,又进一步研究经学,按照古代的修学方式,他的路数很正,但他的诗学是从哪里得来者?文献中没有记载,看来这正是他的天生才能。对这方面的才能,卢照邻也很自负,在其晚年所写的《释疾文·粤若》中,他是这样形容自己诗才的:

既而屠龙适就,刻鹄初成,下笔则烟飞云动,落纸则鸾回凤惊。通李膺而窃价,造张华而假成。郭林宗闻而心服,王夷甫见而神倾。俯仰谈笑,顾盼纵横。

这段自夸的成分足够高,他说自己的文章让汉代的李膺、近代的张华这些大名家看到了,也同样会很佩服,而他对经学的研究也一样是超迈前人,这简直可谓天下无双了。然而他的这方面才能却并没给他带来好的收入。

卢照邻的第一份工作是“邓王府典签”,邓王乃是李元裕,这当然也是一位皇室。此人虽身份高贵,但却喜欢与名士相交,他很欣赏卢照邻的才学,《朝野佥载》中称:“王府书记,一以委之。王有书十二车,照邻总披览,略能记忆。”看来李元裕对卢照邻极其信任,他把家里的各种文字书写全部都让卢照邻来办理,而这李元裕也有藏书之好:在王府内有十二车的书。在那个时代,这是很大的一个藏书量,然而李元裕并不私密,他让卢照邻随便翻看自己的藏书,这使得卢的眼界大为开阔。而卢的好学也让李十分欣赏,《旧唐书》本传中称:“初授邓王府典签,王甚爱重之,曾谓群官曰:‘此寡人之相如也。’”李元裕把卢照邻视之为他府上的司马相如,这句评价足够高。

按说跟王爷这么好的关系,今后肯定能飞黄腾达,但是根据唐代的法律规定,在王府任职的随从,其任期最多不能超过“四考”。多长时间是“一考”,我还真不知道。而那时李元裕是当朝皇帝的叔叔,虽然他对卢照邻十分欣赏,但他也并不想为此而触犯法律,故而卢照邻只能离开。虽然他在王府中工作的几年也得到了王爷的尊重,但可惜他所任的典签这个职位,从唐朝的官序来说,典签是“从八品下”,品秩很低。

卢照邻在李元裕府内工作了多长时间,他是何时离开此府者,历史上均无记载,他在诗词中也不提及这件事。按说他跟着这么一位显赫人物工作过,也应当是值得炫耀的资本,然卢照邻却只字不提,这其中一定有难以说出的隐情,但至少说明卢照邻没有抓住历史上这个重要机缘。

其实不仅如此,李元裕在调任襄州刺史时,当时卢照邻也随同前往,在这个阶段,他结识了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那就是张柬之。这位张柬之的名声在历史上也足够著名:他在年轻时的官运并不好,然而到了晚年却一路升至到了宰相,并且在其晚年还做出了一件轰轰烈烈的壮举。唐神龙元年,武则天病重,张柬之认为机会来了,于是他带领羽林军冲入大内,将武则天的那两位宠臣张易之和张昌宗杀死,同时逼迫武则天把皇位归还给中宗,把武则天一手创建的大周恢复为大唐。这件事在历史上极有名气。张柬之在还未发达时就跟卢照邻成了朋友,他们之间的关系有卢照邻所作《酬张少府柬之》一诗为证:

昔余与夫子,相遇汉川阴。

珠浦龙犹卧,檀溪马正沉。

价重瑶山曲,词惊丹凤林。

十年睽赏慰,万里隔招寻。

毫翰风期阻,荆衡云路深。

鹏飞俱望昔,蠖屈共悲今。

谁谓青衣道,还叹白头吟。

地接神仙涧,江连云雨岑。

飞泉如散玉,落日似悬金。

重以瑶华赠,空怀舞咏心。

由这首诗可见,卢照邻跟张柬之相谈很是推心置腹,并且卢在诗中感慨了两人同样有着怀才不遇的心态。那时张柬之的职位还很低,只是任清源县丞,而后张柬之在其晚年做出了那件惊天大事,而卢照邻当时也在世间,但他却未能参与到这个历史的著名事件之中,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从这两段经历可知,卢照邻当年以诗才名于世,并且也结识过一些极其重要的人物,可能是他性格的原因,使他不能抓住人生的几个关键节点,而令自己穷困一生。“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也确实有道理,骆祥发在《初唐四杰研究》一书中称:“初唐四杰性气方面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清高自好,恃才傲物,卢照邻在这方面表现得颇为突出。”

卢照邻离开李元裕后,就来到了四川的新都县,他在这里找到了新工作,官职是新都县尉,这个级别比他当年做典签还要低三等。唐代的官阶制度分为九品三十阶,而这县尉则是第九品的第二十九阶,是所有官阶中的倒数第二位。以他那傲人的才气所培养出的傲世姿态,担任这等下层的小官,其心中的不平之气就可想而知。即便如此,他的这个官位也没当安稳。在四川工作期间,卢照邻写过一篇《穷鱼赋》,他在此赋中的序言中说:“余曾有横事被拘,为群小所使,将致之深议,友人救护得免。”看来他是犯了事儿,被抓进了监狱,后来在朋友的求助下才得免。是什么原因被抓了起来,史书中未载,他自己也没有说明,然而从他所写的这篇《穷鱼赋》中细细品味,大概可以知道他是因为自己的言论而被他人抓住了把柄。反过来也正说明,他的性格是何等的孤傲、不合群。

卢照邻一度回到了长安,然而过了几个月,他又返回了四川,在这里他见到了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二人在一起游览唱和,玩的开心又尽兴。当时卢照邻作了一首《三月曲水宴得樽字》:

风烟彭泽里,山水仲长园。由来弃铜墨,本自重琴樽。

高情邈不嗣,雅道今复存。有美光时彦,养德坐山樊。

门开芳杜径,室距桃花源。公子黄金勒,仙人紫气轩。

长怀去城市,高咏狎兰荪。连沙飞白鹭,孤屿啸玄猿。

日影岩前落,云花江上翻。兴阑车马散,林塘夕鸟喧。

而王勃也跟着唱和了一首《王勃和诗得烟字》,从二人的唱和可以看出,这段时间是卢照邻一生中难得的欢乐时光。而后二人在一起同游梓州,第二年又到了成都、彭州九龙等地。二人玩到尽兴之后,卢照邻又动了思乡之情,于是他二人一同离开四川,准备经过洛阳,回到家乡范阳,而这范阳就是今天的河北省涿州市。二人首先回到了长安,因为王勃准备参加政府举办的参选。可能是生计原因,卢照邻见到此况就决定不回家乡了,也想跟着王勃参加参选,以便能得个一官半职,以此来谋生。在此之前,他可能已经得了病,他也想在此治病疗养。这个阶段,他果真找到了一份工作,工作地点是在秘书省的著作局。历史资料中没有记载他在著作局担任什么职务,骆祥发估计卢照邻在此任教书郎,这个职位也同样低下,为“正九品下”。

卢照邻是否喜欢这个工作,文献中没有提及,但是这里有大量的藏书,看来著作局是负责政府藏书、著书的一个机构,他在此任校对。虽然职位不高,但能读到大量的书,这在那个时代也是一种福分。但是在这个期间,他的病渐渐重了起来。关于卢照邻在长安的病况,他在《病梨树赋》的“序”中说:“癸酉之岁,余卧病于长安光德坊之官舍。父老云是鄱阳公主之邑司,昔公主未嫁而卒,故其邑废。时有处士孙君思邈居之。君道洽今古,学有数术。高谈正一,则古之蒙庄子;深入不二,则今之维摩诘。及其推步甲子,度量乾坤,飞炼石之奇,洗胃肠之妙,则其甘公、洛下闳、安期先生、扁鹊之俦也。……余年垂强仕,则有幽忧之疾。椿囷之性,何其辽哉!于时天子避暑甘泉,邈亦征诣行在,余独病卧兹邑。阒寂无人,伏枕十旬,闭门三月。”

从此序中可知,这个阶段给他看病的人竟然是天下第一大名医孙思邈,不仅如此,孙思邈还在此授课。卢照邻把孙思邈视之为当今的扁鹊,后来皇帝到甘泉避暑,而孙思邈也陪同前往,卢照邻职位低下,他只能躺在屋里养病,竟然一躺就是三月。那么,卢照邻究竟得的是什么病?按他自己的说法是“幽忧之疾”,但这是什么病,我未看到过相关解释,我猜测可能跟忧郁症有联系。也有的文献中说,是因为他吃了道士所给的丹方而中毒者,是否确实如此,就无从印证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