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胃肠养生:八成饱 勤运动 莫忧愁

 kanglanlan 2019-06-12

人容易贪嘴,七情六欲在所难免。保护肠胃,要谨记:八成饱、勤运动、莫忧愁!尤其胃肠病患者更应如此。

一、八成饱

常说‘吃饭要吃八成饱’,那么,八成饱到底是吃多少?

这不是固定的,应参考每个人的食量、运动量相对而定的。由于每个人的食量多少不定,因此应根据自己的食量,结合年龄、学习工作、活动等情况,在保证必需的营养基础上酌情调节进食量。

十成饱,就是一口都吃不进去了,再吃一口都是痛苦。

九成饱,就是还能勉强吃进去几口,觉得胃里已经胀满。

八成饱,就是胃里面感觉到满了,但是再吃几口也不痛苦。

七成饱,就是胃里面还没有觉得满,但对食物的热情已经有所下降,主动进食速度明显变慢。

进食七八分饱就够了,进食过多会增加胃肠负担,不易消化,容易反胃,热量过剩还会肥胖,更是伤害全身。

对于胃轻瘫、胃下垂、严重萎缩性胃炎患者最好是少食多餐,每餐半饱,增加餐数;但对其它胃病患者,一般建议定时定量规律进食,少量多餐反而频繁刺激胃酸,对胃病不利。

八成饱,仅指数量,但还要注意热量不能过度,同时还要注意饮食以不损伤胃肠为度。

二、勤运动

经常适度的运动对人体是一种生理刺激,可使各组织器官发生适应性变化,并逐渐增强其功能,对身体健康大有裨益。

运动可加强胃肠蠕动,促进消化液分泌和脂肪代谢,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传导排泄,长期运动能使固定肝、胃、脾、肠等内脏器官的韧带得到加强。

运动还可以防癌!

美国2.9%的癌症与运动不足有关,运动不足对女性的影响远大于男性。运动不足对子宫癌影响最大,占26.7%,其次是结直肠癌,占6.3%。

运动可降低结肠癌、乳腺癌、子宫内膜癌、肾癌、膀胱癌、胃癌、食管腺癌风险。

国内近几年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民饮食西方化,而运动量明显不足,胃肠疾病增多,尤其结肠癌发病率上升而且越来越年轻化,运动不足引起便秘是重要原因之一。

运动要有效,贵在长期坚持。美国运动指南建议:

成年人每周至少应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或75分钟高强度运动(如慢跑);或等量的两种运动组合。

运动也要适度,过度反而有害健康。尤其中老年人运动更要量力而行,以运动后5分钟内心跳、呼吸基本恢复正常,全身舒适且无疲劳感为宜。

餐后立即运动会明显影响消化功能,对胃肠不利,餐后应休息一小时左右再去运动为宜。

三、莫忧愁

情绪与胃肠疾病关系很大,有人形象比喻胃肠是第二大脑。个性异常、焦虑、抑郁、恐惧、疑病、社会关系紧张,甚至疲劳等等都会引起胃肠蠕动功能障碍、胃酸分泌增加、消化不良,这就会诱发和加重胃肠道症状。反过来,胃肠道症状又会加重患者的不良情绪,两者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可形成恶性循环。

长期情绪不良,会引起支配内脏的植物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而导致内脏敏感性增高,使胃肠变得相当敏感,稍有刺激就会发生明显不适,这就是功能性胃肠道疾病的主要原因。

不仅仅功能性胃肠道疾病与情绪关系行大,其实所有胃肠疾病都与情绪有关。要保养肠胃,平时要注意怡养精神、调摄情志,避免或减少忧愁、思虑、恼怒对胃肠道的影响。

柳叶刀120万人研究揭示:每次运动30~60分钟能有效降低心理压力,每次运动45分钟是最佳运动时长。

因此平时情绪不良、紧张焦虑时要适度运动,可降低压力,有利于胃肠健康。

对功能性胃肠道疾病患者更要多做放松运动,锻炼可调节患者的植物神经,有助于调整患者的情绪,减轻精神压力,放松心情。尤其以慢跑、散步、打太极拳、瑜伽等等活动为宜,活动量并不要很大,避免过度疲劳。

注意:舒缓运动,不是剧烈运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