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德义论语解读—子张篇第十九(4)

 liuhuirong 2019-06-13

【原文】

19.11子夏曰:“大德不踰闲①,小德出入可也。”

【注释】

① 踰:超越。闲:木栏。这里指界限。

【语译】

子夏说:“人在大节上不能超越道德界限,在小节上有这样那样的毛病是可以允许的。”

【解读】

本章子夏论“通权达变”。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君子宽以待人,严以律己。”君子严格要求自己,小人严格要求别人,君子待人以宽,小人待人以严。“大德不踰闲,小德出入可也。”当是君子对他人的要求,求大同存小异,计其大节,而小节不拘。本章两句不是对自己的要求,若是对自己的要求,便是放纵。“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恶小”可出入,于人于己问题便大了。天下无大事,当以小事为根基。对他人要求当如子夏所言,自是确论。

“大德不踰闲”系“经”,“小德出入可也”系“权”,在通权达变的时候,“小德出入”,又未尝不行,这又是另一话题。

【原文】

19.12子游曰:“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①,则可矣,抑末也②。本之则无,如之何?”子夏闻之,曰:“噫③!言游过矣④!君子之道,孰先传焉?孰后倦焉⑤?譬诸草木,区以别矣⑥。君子之道,焉可诬也?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

【注释】

① 当:承当,承担。应对:答应,对答。进退:指出出进进随喊随到做点小事。   ② 抑:不过。连词,表转折关系。   ③ 噫:感叹词。可译为“唉”。   ④ 言游:即子游。   ⑤ 倦:不因为把“本”摆在后面而倦于教诲。   ⑥ 譬诸草本,区以别矣:就像种植草木一样,应当按类区别对待。草木有大小,比喻学问有深浅,应当分门别类,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先末后本去学习。诸,“之于”的合音兼词。区:类。以:介词。可译为“按”。“区”是它的宾语,前置。

【语译】

子游说:“子夏所教的学生们,做一些洒水扫地、迎送宾客和趋进走退一类的事情,那是可以的,不过这只是末节。根本性的大道却没有学到,这怎么行呢?”子夏听了,说:“咳!子游的话错了!君子之道,哪一项须先传授,哪一项只能后教诲的呢?就像种植草木一样,应当区别对待,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嘛!君子之道怎么可以随意歪曲呢?至于本末兼顾,有始有终的教授学生,大概只有圣人才能做到啊。”

【解读】

本章文字当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子游子夏两位同门师兄弟共同探讨了一些什么样的问题;二是子游子夏之间互相讥评攻击是否关涉人品问题。前者就内容而言,后者就人品而言,后者是因内容而牵涉人品。

一、先谈内容。分三个层次:A、子游的本末之学;B、子夏的先后之教;C、圣人的始终之道。

A、子游的本末之学。子游批评子夏,认为子夏的弟子只会洒扫应对进退等细枝末节的小道,没有学会仁孝忠信礼乐等君子之大道。言外之意,批评子夏抓小放大,抓末弃本,本末倒置,认为子夏教学程序有问题。

B、子夏的先后之教。子夏针对子游的批评,针锋相对,提出了自己的教学理念。“君子之道,孰先传焉,孰后倦焉。”“传”系“教”,“倦”亦“教”。君子传道有先教后教之别,先教洒扫进退应对,后教仁孝忠信礼乐,由浅入深,由末而入本,由小道而进君子之大道。犹如草木,草之细微,木之粗壮,区别十分明显。参天之大树,亦当从小草般的枝芽开始生长,没有小草般枝芽,岂有参天大树。君子之道,君子先后之教,怎么能率意曲解呢?

C、圣人的始终之道。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孟子说:“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终条理者,圣之事也。”圣人设教,本末兼顾,精粗兼成,始终兼顾。无先无后,无大无小,无始无终,混然天成。能做到教有先后,先传后倦,属于“始条理者,智之事也”。有始有卒者,属于“终条理者,圣人之事也。”孔子之教乃圣人之教,非我等弟子所能达到的境界,你子游不当以圣人之教要求我对弟子的教诲。换句话说,你用圣人始终之教批评我的先后之教,是不切实际的,你的批评难免流于空泛。

二、子游子夏的人品问题。从表面上看,子游对子夏教学程序有意见,不当对子夏的学生去讲。当着弟子的面说同门师兄的坏话,表面看实在有些不妥。反过来看子夏,子夏也是从学生中听来,“子夏闻之。”一个“闻”字,表明消息所来的渠道。子夏的谈话,更是无所忌讳,“噫!言游过矣。”言游即子游,“噫”闭口齐齿音,愤怒之情溢于言表。既不顾师道之尊严,也不顾同门的脸面,当着自己弟子的面,脱口而出“言游过矣”,四字一锤定音,有不可更改之气势。他们二人一来一往,一议一答,唇枪舌剑,互相指责攻击,似乎有失君子风范。若作如此理解,则大谬特谬。

君子不是好好先生,君子不是乡愿。孔子说:“乡愿,德之贼也。”君子正直光明,君子处事可以盟天质日。君子处事,是则是,非则非,不曲意逢迎,不枉道回避。荀子说:“君子崇人之德,扬人之美,非谄谀也;正义直指,非毁疵也。”子游以为子夏教学程序不对,便直言相告,绝不回护阿避。子夏亦是君子,认为子游言之不当,亦不牵就,亦是针锋相对,绝不避讳,两人所争是教学艺术问题。透过两人的言行,看到的却是两位坦荡率直的君子,君子之风光洁可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