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思维导图“三招七步”构图法

 文渊阁326 2019-06-13

全脑思维升级训练

思维导图的魅力源于它的简单。表面上,它只是一幅绘制了信息的彩色图纸。然而,它却能有效地刺激大脑皮层的工作,通过调动善于逻辑分析的左脑和善于创造的右脑,激发全脑思维。

左右脑思维方式分工的概念,最早是在美国艺术家贝蒂·艾德华发表其开创性著作——《像艺术家一样思考》之后,才开始普及的。该书于1979年出版,是基于爱德华博士对神经系统科学的理解而完成的,其中特别借鉴了斯佩里博士后来荣获诺别尔奖的左右脑分工理论,这一了理论曾帮助爱德华博士创立了一种新的绘画和教学方法。她提出,大脑通过左右分工的方式感知和处理现实:左脑支配言语和分析,右脑支配视知觉和感知。她的教学方法提倡减少左脑的过度分析,而释放右脑的表现力。后来她创立了脑半球研究教育应用中心,这项工作至今影响着全世界的艺术家和教师。

思维导图“三招七步”构图法

“三招七步”构图法

那么在实践中该怎样构建思维导图呢?让我们从制作一幅简单的思维导图开始。

入门

你需要准备:

✔一大张白纸

✔一些彩色水笔或铅笔

✔大脑

✔开放的思维

✔想象力

✔一个想要探究的主题

一幅合格的思维导图具备三个基本特征:

(1)一幅中心图,代表你要探究的中心主题。例如,要用思维导图计划一个项目,你可以在图的中心画一个文件夹的图像。画思维导图并不需要专业的绘画技巧。

(2)由中心图延伸出的若干主干。这些主干分别代表与中心主题相关的一级主题,要用不同的颜色呈现。进而由主干延伸出下一级分支——如果你喜欢,可以将它们叫作枝干,依次为二级、三级分支,代表相关联的二级、三级主题。

(3)每条分支上有一幅关键图或一个关键词。


第一步

将纸横向放在你面前。随后用至少三种不同的颜色在纸的正中心画一幅中心图,代表你要思考的主题,如示例中的主题是“莎士比亚的戏剧”。如果你不想画这位大诗人的头像,可以用一支羽毛笔或其他简单的图像来代替。中心图将会激发你的想象力并触发联想。如果你想用一个词作为中心,就要把它与图像结合起来,并呈现出可多向放射的状态。


第二步

选一种颜色,从中心图向外画出一条粗线条的主干,就像树的主枝。你可以从中心图向外画出两条并行的细线,并让它们在末端相接。线条要自然弯曲,因为这样会具有视觉冲击力,更能刺激大脑的兴奋点,使你更容易记住主干上的信息。接着在两条细线之间着色。在你思维导图的分级中,主干的粗细意味着关联性的强弱。


第三步

在主干上方标注一个关键词。如示例中的思维导图是关于莎士比亚的戏剧,你可以在一级主干上标注“喜剧”“悲剧”“历史剧”等。或者,你可以选择画一个喜剧面具、一把匕首,抑或是一顶皇冠来代替文字标注。


思维导图“三招七步”构图法

思维导图“三招七步”构图法


第四步

从主干延伸出二级分支,再从二级分支延伸出三级分支,在所有分支上用关键词、图像或者词与图结合的方式进行标注。将每个标注标记在自己的分支上。没必要急着填写,先在一些分支上保留空白,这样会自然的激励你的大脑去填充他们。


第五步

选另一种颜色,围绕中心图画下一条主干。(许多初学者感觉围绕中心按顺时针方向画最容易,其实用最适合你的方式就好。)像之前的步骤一样,从这条主干画出二级、三级分支并标注它们。接下来,继续增加主干数量到五六条即可。


第六步

现在有了主干,你就可以围绕思维导图在各个分支间自由跳跃,填补空白,并随着新想法和关联产生新的分支了。


思维导图“三招七步”构图法


第七步

如果你愿意,可以在主干之间画出箭头、曲线或连接线来强调它们之间的联系。


好了,你已经创造了你的第一幅思维导图!

书中包含的示例在现阶段仍是半成品,还可以扩大到包含莎士比亚的全部37部戏剧作品、他的十四行诗和叙事诗,以及他的生平和当时的史实。如果你对这位剧作家感兴趣,抑或是你喜欢挑战,对于这幅思维导图,你可以尝试去完成自己的版本。一旦你记住了图中所有的信息,你就会对这位世界上著名作家的事迹了如指掌,并能凭借你对这位吟游诗人的了解给别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因为思维导图需要左右脑同时工作,所以它是多功能的,能够被运用于所有的认知功能中,包括记忆、创造、学习和各种思维形式。这就是思维导图被喻为“大脑瑞士军刀”的原因之一。它不仅有益、实用,而且有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