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代国医施今墨:中医之路,数十载风雨兼程

 温暖中医 2019-06-13

施今墨

为救国,舍身辛亥革命。为后人,从事教学育人。为战殇,办慈幼院收留孤儿.……民有志士,士在国存,无力挽政,不如救人。

中西合用,办学传业


中医救人无数,仍要亡中医。施今墨言:亡中医的是一个追求真理的新时代。众人追求真理,是因为不知道何为真理。中医人,几千年来,因循守旧,各恃家技,良莠不齐。

中医要亡,错的不是时代,是中医陈腐的外壳,掩盖了中医精粹的本质。欲救中医,唯有革新,唯有培养出贯通中西的中医人才。

“诸君亦知中医之在今日,为存亡绝续之秋乎。外见辱于西医,谓气化为荒诞,内见轻于政府,成医界之附庸。今墨于数年以前,早已逆知此变,今又隶于卫生行政,更可见吾人环境,非振兴医术,决不足以自存。故敢断言中医之生命,不在外人,不在官府,而在学术也。学术之成否,当然在乎学校。”

——施今墨

施今墨在中医生死存亡的年代,为挽救中医四处奔走,引领中医走向革新求存。为何要施行中西结合?为何要混淆中西医概念?

施今墨成立中央国医馆,创办华北国医学院,在全国协助或资助创办中医学院、函授班、研究院等,创办中西医院,首次使用西医诊疗仪器,进行中医辨证。创设中医疗养院,开中医设置病床的先河。

他明确指出:“吾以为中医之改进方法,舍借用西医之生理、病理以互相佐证,实无别途”他把这一思想也贯彻到办学方针之中。创办中国医药学会,组织举办中医学术研究报告会。创办学术刊物,促进中医教育事业的发展。

“我本是中医的革新者,不革新便无进步,无进步便不存在的论定者,具有改革中医方案的整套计划者。而社会上仅认为我是一个能治病的名医大夫,浅之乎视我矣,真使我啼笑不得,无法自白。平心思往,实亦我不学无术,自由浪漫,不善团结有以致之也,于人乎何尤。” 

他数次挽救中医于湮灭的边缘,引领中医走向革新求存的道路,他让中医屹立至今而不倒,即使后人仍有诸多疑惑,诸多埋怨,但他仍然是那个风雨飘荡的时代里,带领中医走向重生的人。

辨证对药 雍容华贵


施今墨遣方用药自成一格,其处方配伍精当,药品繁多,前后搭配无不相合,博得了“雍容华贵”的美誉。他擅用大方,药品的搭配极有法度,与一般医生之随意堆砌药物,断不可同日而语。中医遣方用药,每药的使用,都必须与其他药物相互为用,七情和合。因此,药味越多,就越容易出现不和、不当的搭配,影响全方的整体性和治疗效果。然而施老用药,常见二、三十味之多,但即使药味再多,也配合得体,法度严谨,毫无繁琐冗赘之感,反倒彰显其华贵大方,非常人能及之气度,其处方之华美常令中医药界的行家矢口赞叹。他还十分善于将《伤寒》、《金匮》的方剂参合应用,可以说对于经方的使用已然达到了收放自如的境界,这也是他学识渊博、辨证翔实的见证。

施老十分擅用“对药”,所谓对药,就是在二、三味药组合使用时,有些药物搭配起来使用,可以发挥出意想不到的功效。他创制了许多对药的使用方法,对于中药的药性药理极有研究。大量对药的使用,更加突显了其方的华贵之气,是医学殿堂中难得一见的艺术珍品。他不仅善用大方,其使用单方、小方也得心应手,效如桴鼓。他在治学方面极为严谨,认为:“不可执一药以论方,不可执一方以论病,不可循一家之好而有失,不可肆一派之专以致误。”

辨证论治,是中医特长。施今墨在实践中感到:“八纲辨证并不完善,气血是人体的物质基础,十分重要,应该补充到八纲之中”。因此,提出十纲辨证,即“以阴阳为总纲,表里虚实寒热气血为八纲”。这是他对八纲辨证的一个发展和完善。在治疗外感温热病上,他提出凡内有蕴热,便易招致外邪,表证不可只知发汗,还应注意“清里热”,在“解”与“清”二字上仔细推敲,创立了“七解三清”、“五解五清”、“三解七清”等法,使用得当,便效果极佳。

医者仁心 德高望重


79岁高龄时,他曾写下:“我老而未死,还能在医务工作岗位上为人民服务,便是我的幸福,亦不虚度余年”。施今墨先生行医多年,医德高尚,极富爱心。

“学医先练字。”施先生曾教育自己的学生和子女,“药方关系到人的性命,如果字迹潦草使药房抓错药,这是医生的责任,要是药房负责,再去问大夫,这样又耽误了病人的时间,这还是医生的责任,所以做医生的一定要把字练好。”

病人来,起身迎,看完病,起身送。敬病人如宾客的施今墨在对待特殊病人时更是如此。每次行医时,得知下一位病人是孩子,他就立马把白大褂脱去,并让他的学生们也照做,为的就是不给孩子恐惧感。不仅如此,施老还在行医期间用心学习各地方言,只为带给病人更多的亲切感。

他对同道也非常敬重宽厚,从不贬谪他人。有患者拿前医处方请其评论,他则说:“方开得不错,各人有各人的路数,你也可以服我的药试一试……”。为人谦逊温和,他常对学生们说:“人家说我是名医,其实我这一辈子还是没见过的病多,看不好的病多”。还说:“我的经验都是从为病人治病中得来的,我要还给病人才对得起他们,才觉心安”。

1969年病重时他还一再交代要将自己的经验整理出来,继续为人民服务。1982年由祝谌予、翟济生、施如瑜(施今墨之女)、施小墨(原名施如雪、施今墨之子)修编的《施今墨临床经验集》终于出版,实现了施今墨“继续为人民服务”的遗愿。

1969年8月22日,这位中医时尚史上中流砥柱的赫赫名医,结束了他奔波操劳却又意义非凡的一生,病逝于北京。

时间悄然而逝,如今的中医在世界各地享誉盛名,相信这位曾为中医奉献了一生的老人,定然倍感欣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