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88 应该说,元宏死的很不是时候。 如果晚死几年,他就极有可能实现统一华夏的梦想。 因为就在他死后不久,南朝就再次陷入了严重的内乱! 这一切,与小皇帝萧宝卷的所作所为是分不开的。 萧宝卷是南朝历史上又一个著名的昏君。 他自幼就不爱读书,登基后更是成天沉迷于吃喝玩乐,对朝政的兴趣比母猪对《论语》的兴趣还小——完全就不关心。 大臣们上的奏折,运气好的要几十天后才有答复——盛夏时申请的冰块等批下来的时候已经到处都冰冻三尺了;运气差的甚至直接就和MH370航班一样失踪了,原因琳琅满目——有被宦官拿去包鱼肉的,有被宫女拿去垫桌椅的,还有被小孩拿去折纸飞机的…… 大臣们早上上朝,有时一直站到太阳下山都等不来皇帝,只好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更奇葩的是,萧宝卷还有社交恐惧症——一见陌生人就心跳加快血压上升尿道括约肌痉挛,因而他很少与外人交往,即使万不得已接见大臣时也是一副随时准备捡钱的样子,眼睛始终盯着地上。 他平时来往的,只有一些熟悉的内臣或太监,其中最受宠幸的是制局监(掌管内府器杖兵役的官员)茹法珍和梅虫儿。 这些人大多不学无术,除了溜须拍马,几乎一无所长。 在萧宝卷的统治下,南齐的朝政一片混乱。 没过多久,大臣们就对皇帝彻底失去了信心——这样的人要是能管好国家,除非江河倒流癞蛤蟆倒立! 公元499年八月,尚书左仆射江祏(萧鸾的表弟)联络了始安王萧遥光(萧鸾的侄子)、右卫将军刘暄(萧鸾的小舅子)以及侍中江祀(江祏的弟弟)等几个位高权重的皇亲国戚,密谋发动政变,废掉萧宝卷。 江祏本打算立萧鸾的第三子江夏王萧宝玄,可刘暄之前和萧宝玄有过过节,坚决不同意。 他认为应改立萧鸾的第六子建安王萧宝寅——刘暄的妹妹刘氏是萧鸾的正妻,萧宝卷、萧宝寅都是刘氏所生,萧宝寅上台不影响他的国舅地位。 萧遥光对他们两人的提议都不感兴趣,又提出了第三种意见:萧宝玄萧宝寅都还年幼,应付10以内的加减法还行,要应付这样复杂的形势是绝对不行的,我认为应在京城的明帝近亲中选择一个年长的亲王继位为妥。 他的说法听上去似乎也不无道理,但实际上,由于萧鸾家族人丁不旺,近亲中年长且在京城的除了萧遥光,根本没有别人! 因此他的说法等于是在说:除了我,谁也别想当皇帝! 然而刘暄却马上又跳出来表示反对。 原因很简单,萧遥光一旦上台,他的国舅地位就不保了! 就这样,时间过了一天又一天,会议开了一个又一个,几个人不但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分歧还越来越大,逐渐从动口变成了动手,又从动手变成了动刀动枪——萧遥光竟然派出刺客,想要刺杀刘暄! 好在刘暄命大,逃过了一劫。 一怒之下,刘暄蠢血沸腾,当即向皇帝告发了江氏兄弟的密谋。 萧宝卷虽然内向,但并不懦弱——其父萧鸾生前一直教导他千万不要像萧昭业一样心慈手软,临死前还特意留下了这样的遗训:作事不可在人后! 秉承着父亲的教诲,萧宝卷毫不犹豫就下令将江祏、江祀两人抓捕斩首。 不甘坐以待毙的萧遥光占据东府城(位于台城以东,扬州刺史所在地)起兵造反,但由于准备不足,很快他就兵败身亡。 告密的刘暄当然也不会有没好结果——很快,他也被萧宝卷处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