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谈论老子的时候,我不是在谈论别人。我是在谈论我自己---就像老子在说话一样,通过另一个身体,另一个名字,另一个化身······【孙得一】 老子,除非你失去自己 ,否则你不会得到自己。道德经讲: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让我们继续享受,道德经讲:三十根辐条汇集到毂的孔洞当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了车轮的作用。把粘土塑成一个容器,从容器的中空,产生了容器的功用。在房子的墙壁上挖出门和窗,从他们的空间产生房子的功用。因此借助事物的“有”我们得到利益,借助事物的“无”,我们被服务。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事物永远是对立而统一的。道最深的核心是虚无,存在的基础是虚无,当我说无的时候,我不是说无物,我的意思是说无物性。形势存在于无形的基础上,形势来自于无形(所有的有形都来自无形)。他就像波浪来自于大海一样,然后形势减退,再次化为无形,融于大海。 名字出于无名,然后退回归于本源,再次变成无名。生命产生于死亡,然后再次移向死亡。这些对立面并不是对立的,他们是互补的(所有的对立面都是统一的,互补的,就像硬币的一体两面)。死亡不反对生命,不存在不反对存在,无不反对有,他们是超越所有理解的同一个现象的两极。有和无两者所表达的是一样的,这一点,必须尽可能的深刻的理解(有和无两者是同时出现的,所有的对立面是同时出现的,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高下相倾等等,就像前面讲过,你创造天使的同时也创造了一个魔鬼;你获得最大利益的同时也潜藏着一个最大的弊端)。 因为你的整个朝向终极了悟的努力都要依靠它,除非你准备变成一个虚无,否则你永远不会变成一个真正的,真实的有,这看起来像一个矛盾(除非你失去看起来真实的肉身自己,进入无我的境界,否则你永远得不到,看起来虚无却真实的自己,真正的自己,真我!虚的无形的才是真的,实的有形的才是虚的,我们都活反了。心经故曰: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耶稣曾说过:除非你失去自己,否则你不会得到自己。如果你执着于自己,你将被毁灭,如果你不执着,你将被解救。他是在说:只有当你进入无的时候才能保全你的存在。(只有当你不执着于肉身的自己,进入无我境界的时候,才能找到真正的自己,你的真我才会释放,才会出现) 道德经故曰: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有为者必败,执着者必失。从来没有为过,所以从来就没有败过,从未执着拥有过,所以从来就没有失去过。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执和失、有和无是分不开的,生命和死亡是分不开的,他们不是分离的,他们永远在一起。事实上,说他们在一起也不对,因为一起这个词就包含二的概念,他们不是两个,他们是一,他们只是看上去是两个(九九归一,世间的万事万物表象纷繁复杂千变万化,到最后都万法归一,万变不离其宗,那就是道)。 内容来自腾讯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