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氏《医醇䣿义》和中茵陈汤(茵陈、茅术、白术、厚朴、砂仁、陈皮、木香、山栀、赤苓、车前子、草、当归、生熟谷芽、生熟苡仁)为主。常选用茅白术、厚朴燥湿健脾,砂仁、陈皮、木香、谷芽理气和中,茵陈、赤苓、车前子、草藤、苡仁利水渗湿,山栀清热解毒,当归人肝和血。寒湿征象明显者,及时加用附子温散寒湿,效更显著;大便秘结者,可加大黄通便。该方功能燥湿利湿,调畅气机,一般服用10剂左右黄疽即可消退。 必须指出,应用该方后,患者往往由不喜欢饮食转为多进饮食,这并非坏事,亦不必虑其伤阴,因此患者饮水量增多,尿量亦可随之增加,则有利于黄疸的消退。 例1:戎某,男,5岁。1961年1月8日诊。面目遍体尽黄,纳呆,倦怠,小瘦深黄,舌苔黄腻,口不,脉濡缓。肝脏肿大2cm。肝功能:谷丙转氨酶300u,黄疸指数24。证属脾虚湿浊中阻,治以和中祛湿。处方: 茵陈15g、苍白术各9g、厚朴4.5g、砂仁1.5g(后下)、陈皮4.5g、炒山栀9g、赤苓9g萆薢12g、车前子9g(包)、生熟苡仁各15g、生熟谷芽各15g3剂。药后面目发黄渐退,胃纳稍佳,小便较淡,腻苔较化。再服7剂后,黄疸退尽。乃续予和中茵陈汤(去茵陈、山栀、车前子)调治善后。二周后复查肝功能:谷丙转氨酶69u,黄疽指数6。至3月底肝功能已连续三次正常。 例2:顾某,男,24岁。1962年4月30日诊。目黄肤 黄,肝区疼痛,纳呆泛恶,神疲体软,畏寒乏力,舌苔黄腻,口不渴,脉沉细。肝功能:谷丙转氨酶210u,黄疽指数20、证属寒湿中阻,气阳不足,治以温中祛湿; 茵陈9g、苍白术各12g、厚朴12g、广木香9g砂仁6g、茯苓12g、车前子12g(包)、生熟苡仁各15g、生熟谷芽各15g上方服5剂后,黄疸逐渐减退,精神较振,胃纳较佳,腻苔化,时欲饮水。再服7剂,黄疸退尽,肝区疼痛已消。乃予上方去茵陈、木香、车前子调治善后。每隔半月复查肝功能,至6月中旬已连续三次正常。 黄疸病初起发病急重,邪实湿热者为主,于苦寒清解,开始收效较快,但阳伤寒生之状隐而待发,即所谓伤及一分真阳,便生一分真寒是也。本病寒热变症多寡及病情轻重缓急之不同,宜适当投以小剂量温化之品,开启气机脉络,温化脾主寒湿同时又不忘苦寒清解,渐奏邪去正安之功。 在病程中若出现脘腹痞胀,经久不消,或大便溏薄,舌苔腻者,无论其他热象如何,均系中阳不足,寒湿内生,当察其寒热多寡以温清并用之法。 症属阴津亏损,舌质光红或血热妄行吐血想血者,当 禁用和慎用温热之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