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曹禺感谢张彭春

 昵称42459906 2019-06-13

曹禺

张彭春是张伯苓的胞弟,南开戏剧的开创者,南开新剧团的领导人。当年张彭春排演丁西林的话剧《压迫》时,他看中了新入学的曹禺,这是曹禺第一次接触话剧。曹禺在《压迫》中表现良好,于是曹禺即成为南开新剧团的骨干。曹禺的演技日趋成熟,在后来的《玩偶之家》中,张彭春竟突发奇想,让曹禺男扮女装,饰演剧中的女一号娜拉。曹禺饰演的娜拉获得成功,有名家评论,曹禺是话剧舞台上最好的“娜拉”。

1928年曹禺高中毕业,按照父亲的意愿,他先是报考协和医学院,结果未考中,而后又参加出国考试,结果又两次落榜。此刻,南开大学送来“橄榄枝”,校方承诺,可以免试入学,曹禺大喜过望。

原来,这也是张彭春的安排,“南开”想留住这个难得的话剧人才。因为1929年是南开校庆,张彭春准备排演高尔斯华绥的话剧《争强》,他慧眼识珠,认定曹禺不仅能演戏,更能编戏,张彭春将改编剧本的重任交给曹禺,曹禺不负众望,剧本改编成功,这也是曹禺第一次接触剧本。此后一发不可收。在南开期间,曹禺又改编了外国剧本《冬夜》《太太》。

1929年张彭春要离开南开去美国,临行前他把一套英文版的《易卜生全集》送给曹禺。这对日后曹禺的话剧创作起到了无法估量的作用。那一年曹禺19岁,在通读了《易卜生全集》之后,曹禺就开始构思《雷雨》。

1935年中国旅行剧团准备上演《雷雨》,这是国内第一家专业剧团上演《雷雨》。为了感谢张彭春引领自己走上话剧艺术道路,曹禺特地与旅行剧团协商,将首场演出放在南开学校的瑞廷礼堂。演出那天,曹禺把张彭春请到头排就座,并陪同恩师看戏。

1936年1月《雷雨》单行本正式出版,在剧本的扉页上曹禺深情地写道:“我将这本戏献给我的导师张彭春先生,他是第一个启发我接近戏剧的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