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天老照片】-1万-6416- 1938年,初次见面,周恩来对曹禺说:你知道我在南开还演过女角呢

 泊木沐 2021-08-15

前言

中国现代戏剧的泰斗曹禺先生,于1978年10月12日,完成了《王昭君》的创作,他在“献辞”中写道:

“我把这个剧本献给祖国国庆三十周年,并用它来献给我们敬爱的周总理!”

这部剧是周恩来1960年交给他的任务,历时十多年,曹禺终于写完了,但周恩来再也看不到了……

一、初次见面,周恩来对曹禺说:“你知道我在南开还演过女角呢。”

图 | 《雷雨》剧照

曹禺先生原名万家宝,23岁那年他的处女作《雷雨》横空出世,这部作品把中国的话剧艺术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标志着中国话剧艺术的成熟。

抗日战争时期,曹禺在重庆的复旦大学授课。一个冬天的早晨,曹禺正在家中看书,突然有人敲门。他开门看到一位女士。

“周恩来先生请您去做客。”这位女士名叫张颖,是周恩来的秘书。她对曹禺说道。

“周恩来?周先生,好,我一定去。谢谢您。”曹禺激动地回答。他对周恩来仰慕已久,没想到能够受到周先生的邀请,他又惊又喜。

几天之后,曹禺来到了重庆曾家岩50号,周恩来的居所。这是他们第一次见面,但曹禺在话剧方面的造诣却与周恩来有着很大的关系。

话剧来自于古希腊,20世纪初传入中国,1914年南开中学成立了最早的新剧(话剧)业余演出团体——南开新剧团。

图 | 周恩来年轻时

年仅16岁的周恩来加入了南开新剧团,还担任了布景部副部长。当时的中国已经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封建文化和思想仍然根深蒂固。话剧的引入在文化界吹来了一阵“新风”,结合话剧特点和中国的现状,周恩来提出了许多进步的戏剧观念,他强调要摒弃中国传统戏剧的弊病,注重话剧的社会作用。

周恩来的戏剧主张对南开新剧团的发展起着极大的作用。

图 | 曹禺

11年后,1925年15岁的曹禺进入南开中学读书,他加入了南开新剧团。在新剧团,曹禺通过参演戏剧角色,深刻地理解了戏剧所带来的社会意义。

周恩来常常谦虚地说他和曹禺是“老同学”,事实上,从某种层面来说,周恩来是曹禺的“老师”。

他们未曾谋面,却通过戏剧“神交”多年。1938年,当曹禺第一次走进周恩来的房间,看到他丰神俊朗、气宇轩昂,便流露出了一些紧张。

周恩来看出了他的拘谨,笑着说:“家宝先生,听说你是南开毕业的,我也是南开毕业的。我们还是校友呢。”他停顿了一下,用略带神秘的语气说:“你知道我在南开还演过女角呢。《一元钱》里我演过孙慧娟;《仇大娘》里我演过范裴娘;还有一个戏,叫《千金全德》,我还演过一个新娘呢。我演的女角可多了。”

图 | 相貌英俊的周恩来

旧时男女不同校,学校里没有女生,女性角色都由男士反串出演。周恩来相貌堂堂,又极具表演天赋,因此常常饰演女性角色。

周恩来这么一说,曹禺的紧张缓解了不少,他感到一阵亲切。“我在南开新剧社,开始也是演女角。”

接着两人聊了许多话题,曹禺完全不紧张了,他被周恩来的人格魅力所折服。

在谈到当前的形势时,周恩来说:“抗战进入到现阶段,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是要切实动员好组织民众。你和宋之的编的话剧《全民总动员》就很好地配合了这一重要任务。听说前一阵演出,这个戏的票房收入也相当可观?”

“票房收入1万多,全部做捐献寒衣用了。”曹禺回答。

“这很好。这表达了中国戏剧工作者的抗日救国热忱,也显示了你们的力量。”周恩来点头说。接着他又对曹禺的《雷雨》、《日出》进行了称赞“我欣赏你的,就是你的剧本是合乎你的思想水平的……希望你能用自己的笔为国家,为中华民族做出更多的贡献。

思想的觉醒比任何制度的革新都重要,这也是为什么旧中国多少仁人志士不断探索都未取得成功,而新文化运动解放大众思想后,“五四”爱国运动成功的部分原因。

图 | 周恩来

周恩来一向注重戏剧反映社会现实、“开民智”、“进民德”的作用。他喜欢演话剧,看话剧,更喜欢研究话剧。在读书时,他常常乘坐火车到北京看剧,看完以后还会和同学讨论,学习。

正式走上革命道路以后,周恩来没有再登台演出,但他始终关注着中国话剧的发展,在看过一些话剧后,他会给剧本提出意见,并进行指导。

周恩来对曹禺的鼓励,令曹禺十分感动,从此次以后,曹禺成了曾家岩50号的常客。有时他们一谈就是十几个小时,天南海北、理想、婚姻、创作无话不谈。

图 | 曹禺

许多年后,曹禺回忆这样回忆起这段如沐春风的日子:“那个时候,只要去曾家岩,走起路来脚下生风,心里也畅快极了。一踏进曾家岩的小门,就觉得把国民党陪都的污浊都撇在了外面,在这里能呼吸到新鲜的空气。一眼看到周总理的亲切微笑,阳光就照进了心中。”

二、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对曹禺说:“足下春秋鼎盛,好自为之。”

与周恩来密切交往的日子,曹禺因无法忍受国统区的阴暗,曾提出要到延安去。周恩来耐心地说:“这里需要人,国统区也一样有重要工作要做。”

后来曹禺明白了周恩来的用意,国统区的百姓更加需要改变思想,而他手中的笔就是锋利的武器,能够直刺敌人的心脏。

1940年曹禺的话剧《蜕变》在重庆演出。这部剧描写的是国统区的故事,刻画的是一位愿意为了民族、国家献出自己生命的视察专员梁公仰。

此剧一经演出就引起了轰动。因为许多人认为当时在国统区还找不到像梁公仰一样的人,认为这是不符合实际的。

事实上,对于任何事物都应用辩证的角度来看待,国统区的腐败老百姓有目共睹,对他们的残忍行径更是深恶痛绝,但在国民党政府工作的人中就没有爱国的官员了吗?

冯玉祥、于右任、范筑等人,他们都是为抗日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这样的爱国人士是值得颂扬的。

《蜕变》的价值被批评的声音埋没,周恩来果断站出来,为“梁专员”发声:“国民党内若无梁专员这种人,我们在国民党内就得不到支持者。曹禺希望现实中有梁公仰这样的官员,力量更强大一些,反映的正是广大人民的希望。这是我党影响日愈扩大的结果。”

图 |《北京人》剧照

1941年曹禺创作的《北京人》再次引起了文艺界和学术界的广泛讨论,他们对这部作品进行了批评。

该剧主要讲了一个封建大家庭逐渐走向没落的故事。有人指出曹禺还在留恋封建社会,对于剧中的“猿人”形象他们也认为曹禺的思想不够进步。最主要的是,批评者认为这部作品与抗战无关,脱离了现实。

这部剧的人物形象塑造得非常成功,在重庆上演时,又是由当时著名的青年演员担任主演,因此有许多观众前来观看。

周恩来将这出话剧看了一遍又一遍,他被《北京人》强烈的反封建主义震撼,同时要惊叹其在艺术上的成就。他召开会议对这部剧进行了讨论,并在《新华日报》上发表了《关于<北京人>》一文。

文章鲜明地表达了《北京人》的价值和社会意义:“抗战期间固然应多写活生生的英勇战绩和抗战人物,但也不妨写写暴露旧社会黑暗面的剧本,去惊醒那些被旧社会束缚得喘不过气来的人物,助之走向太阳,走向光明,走向新生活。”

这篇文章改变了许多人对《北京人》以及曹禺的看法,从而使《北京人》更加受到大众的欢迎。

在雾都重庆,曹禺的剧作似乎也弥漫着神秘色彩,他总是遭到非议。每当这时,周恩来就是那个为大众拨开迷雾的人,他手持明灯,照亮脚下的路。而他和曹禺的关系,更像是伯牙和子期,是人生难得的知音。

图 | 毛泽东、周恩来一行赴重庆谈判

1945年9月,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应蒋介石之邀来到重庆,进行和平谈判。

期间毛泽东会见了许多民主爱国人士,曹禺对毛泽东十分敬佩,听到这个消息,他也暗自期待要是能见毛泽东一面就好了。

就在这时,周恩来派人通知他:毛泽东主席准备接见他和一些文艺界的人士。

进入桂园客厅,曹禺看到周恩来和毛泽东一同下了楼。毛泽东身穿中山装,缓缓走下楼梯,面带笑容和在场的客人依次握手。

“这是万家宝先生。《雷雨》、《日出》的作者。”当毛泽东走到曹禺面前时,周恩来介绍道。

“喔,您就是万家宝先生。您的《日出》在延安上演后,大家的反映很不错。足下春秋鼎盛,好自为之。”毛泽东一边说一边伸出了手。曹禺也激动地伸出手,将毛泽东的手紧紧地握住。他不知该说些什么,只是一个劲地点头。

图 | 毛泽东

“家宝先生,你正年轻,要好好工作,好好为人民服务。”毛泽东又亲切地对曹禺说。

毛泽东的话深深地激励着曹禺,他没有辜负毛泽东和周恩来的期待,始终用手中的笔,书写这个时代的故事,以达到为人民服务的使命。

三、周恩来逝世,曹禺痛哭:“仿佛自己的部分生命也随之而逝”

新中国成立后,曹禺担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院长,这一职务是由周恩来亲自提名。

文学创作要紧跟时代,扎根生活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1951年,曹禺与妻子去安徽农村参加土地改革。这次参加“土改”其实也是一次采风。

深入到劳动人民之中,曹禺被他们身上散发的勤劳、淳朴、智慧深深吸引。这些极大地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于是他四处走访调查,收集了许多的素材。

图 | 伏案写作的曹禺

但农民生活的复杂和陌生还是使曹禺难以下笔。这位伟大的戏剧家遇到了难题,许多天过去,他一点思路都没有。

对于曹禺的创作,周恩来十分关心。他主动找到曹禺,询问他在创作上有什么新打算。在尝试写农民题材失败后,曹禺还是决定写一个关于知识分子在解放前后思想变化的剧本。

周恩来表示赞同:“你要表现的这个题材很重要,很值得写。你对知识分子生活比较熟悉,这样的题材把握起来也驾轻就熟一些。”

之后两人就这个题材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作为国家总理,周恩来要处理许多事务,但他对文艺创作情况的研究和思考也是非常深刻和详尽的。这令曹禺感到十分佩服。

有了周恩来的指导和鼓励,曹禺很快投入到新的创作中。经过一年多的构思和创作,1954年9月,曹禺的四幕剧《晴朗的天》在《剧本》月刊和《人民文学》上开始连载。

与前几次相同,这部作品问世后,依然是掺杂着各种各样的声音。周恩来看了好几遍,对曹禺鼓励道:“有人说这个戏不深刻,我看写得比较活泼,把帝国主义办医学院的反面东西都揭露出来了。我看了几次,每次都受感动。这是你解放后写的第一个剧本,不能太苛求。”

1960年曹禺完成了他的大型历史剧《胆剑篇》,之后又投入到了《王昭君》的创作准备中。

一个下午,曹禺和一些少数民族干部被周恩来邀请在政协礼堂聚会。一位内蒙古的领导向周恩来提出一个难题:“总理,在咱们内蒙古,在钢城包头,有一个问题可真不好解决。蒙族男同志要找汉族对象真困难,因为汉族姑娘一般都不愿意嫁给蒙族的小伙子。”

图 | 周恩来

周总理皱了皱眉头回答:“这倒是一个问题,我们要提倡汉族妇女嫁给少数民族,不要大汉族主义。古时候有一个王昭君就是这么做的!”

周恩来转头看向曹禺:“你不是想写一个新剧本吗?就写王昭君吧!这可是个有意义的好题材。”

自古以来的文学作品中,王昭君的身上都带着悲情主义色彩,这样的悲剧性来自于远嫁他乡,再也无法回到故土的无奈,还有就是一种较为狭隘的民族主义的体现。

特定的历史时期有特定的思想观念和局限性。在新时代,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人,应该摒弃那些旧的观念,加强民族团结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

用现在的眼光看待王昭君,她应当是一位为国家民族团结做出卓越贡献的女子。

曹禺明白周恩来的用意,他回答:“王昭君确是一个好题材。记得我小时候看过一出叫《昭君出塞》的戏,那种悲凉、凄怨,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以后许多以王昭君为题材的戏和小说,也总是为王昭君叹息掉泪的。总理说的这个王昭君怎么写,我心里还没有谱,不过,我乐意试一试。”

“好,我们预祝曹禺同志早日完成新作《王昭君》。”周恩来对曹禺的这部作品给予殷切期盼。

聚会结束,曹禺立刻着手准备。1961年后,他专程去到内蒙古,参做了大量的访问,收集到了许多关于《王昭君》的素材。

就在他准备将全部的激情投入到创作中时,却不得不停下来。他卷入到一场持续了十年之久浩劫当中,许多人都未能幸免。

历史已然发生,今天的我们应当用正确的眼光来看待它,它不是因一人而起,也不是凭一己之力就可以平息的。

在几次较为关键的时刻,周恩来的出面,都使曹禺免受了许多痛苦。“他是人民的戏剧家,是共产党员……”“这些同志是都是中国的国宝……”

在黑暗中,周恩来的关怀如同一束温暖的光,为曹禺驱散了阴霾和寒冷。1974年秋天,《人民日报》上报道了曹禺会见了一批日本戏剧家的消息,这也意味着曹禺重新回到了大众视野。

之后曹禺被安排在北京话剧团工作,第二年又参加了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预备会和第一次会议。他循着这束光,终于找到了出口。但

但这束光即将燃尽。1972年周恩来被诊断出患上了膀胱癌,到1975年底,他的身体已越来越差,进入了断断续续的昏迷状态。

他已经无法进食,医护人员用管子将食物直接灌入胃里。他也不能排便,医生在他的腹部安装了肠瘘。由于多次动刀,腹部已经溃疡,他忍受着肝胆俱裂的痛苦……

但周恩来一声也不吭,即便是疼到浑身颤抖,脸色发红,直淌汗珠,他也不出声。一次他被疼痛惊醒,第一句话便是:“我喊了没有?”这样的场景令人心疼。

图 | 周恩来逝世

1976年1月7日晚,周恩来陷入昏迷,医生奋力抢救,都没能唤回他。1月8日,敬爱的周总理离开了人世。

曹禺听到收音机里的消息,眼泪便止不住地流下来,他一边听着讣告,一边回想着和周总理的种种往事,忍不住掩面失声痛哭:“周总理去世了,我仿佛自己的部分生命也随之而逝……”

1978年10月12日,《王昭君》,这部给予了周恩来生前无限期望的作品终于创作修改完成。

曹禺在“献辞”中写道:

“我把这个剧本献给祖国国庆三十周年,并用它来献给我们最爱的周总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