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史之乱前期大唐精锐在哪,叛乱越发难以控制,玄宗为何还杀名将

 炫叶楓雪 2019-06-14

大家反对李大哥并且支持安大哥造反,并不是为了支持安大哥做皇帝,而是为了扩张自身的利益。要是安大哥弄死了李大哥,安大哥肯定要做皇帝的,大家吃到嘴里的肉都还没消化,都要吐出来,大家白忙一场。之前要支持安大哥,就是因为安大哥有点摇摇欲坠,安大哥被李大哥消灭了,大家还是白忙一场。所以,之前要支持安大哥。现在安大哥占上风了,于是就应该转向支持李大哥了。反正,无论谁上去坐稳了天下,自己吃到的肉都得吐出来的。其实当年李大哥上位之前,也有安大哥今天的局面的。李大哥是知道其中的弯弯绕绕的,确实有过于自信的问题,但主要是无可奈何的苦衷。不这样干,又能怎样呢?并没有更好的选择。

 

潼关守将不是西北的精兵兄弟,封常清高仙芝哥舒翰都是主帅掉过来,指挥的军队都不是他们原本的人马,中原内部军队常年没有打仗跟安禄山的边军不是一个档次的,所以封高哥三个名将全部要求固守因为他们知道硬碰硬是打不过的。唐朝有战斗力的军队比如朔方军,李光弼指挥一波打的安禄山节节败退,西北的精兵要防范吐蕃等强国,所以安史之乱前期名将是来了,但是手下军队没来。

 

哥舒翰出征之前已经中风偏瘫,已经好几年不出门了,军中事务更是基本管不了,交给了田良丘去管,估计因为他和安禄山一直有矛盾所以拿来吓唬一下。哥舒翰在未出战前确实力主不出潼关坐等叛军出事,可是被逼出关后面对孙孝哲和崔乾佑的示弱之计却又麻痹大意,轻敌冒进,也是不可饶恕的大错。他被逼出关是事实,可轻敌导致惨败也是事实,两者并不矛盾。

 

主要是崔乾佑设伏设得好,哥舒翰大军先头部队被打懵,军阵大乱,将士潮水般地后撤,于是成优势兵力大溃乱之势。到了这一步,不要说哥舒翰领军,就是皇帝亲征,也拦不住溃退的大潮了。古代的战争,很多时候就是打的一个气势,军阵不稳而上演大逆转的情况史不绝书。气势一输,人多也会转向大败。

 

在上层方面,安禄山的叛乱对朝廷的影响太大,朝廷从完全依靠胡人将领到了对所有胡人将领都存有戒心,害怕胡人将领倒戈,不仅仅是高仙芝,还有哥舒翰,毕竟连哥舒翰这样的和安禄山是死对头最后竟然都投降安禄山,并且还替招安降其他将领,信任打了折扣,操作就非常难了。帝王权术之事,往往后人看到觉得很多不理解的事在当时情况下,对当事人也许是最好的选择。人心难测,位居高位者更是疑心重。这也是太监为什么总能得到皇帝的信任,因为从小到大陪伴,伺候着,甚至在皇储争夺中跟主子一起扛过压。最重要的是太监无后,最多贪点财,不会夺他的权,贪的财最后落到谁的口袋里还不好说呢。

 

高仙芝的死确实也很可惜,朝廷派的监军边令诚本来在几十年前就是替高仙芝仗义执言的人,所以本意也是希望这两个熟悉的人能够精诚合作,没想到反而这次成了杀死高仙芝的重要原因,日后边令诚被安禄山抓住,也是一死,这两人在黄泉相见,应该感慨万千吧。所以只能说,在盛世之下掩盖的那么多问题,突然以最激烈的方式爆发,这已经不是岁至古稀之年的玄宗能解决的了,玄宗是一个体会鼎盛到衰落的皇帝,这个滋味实在不会好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