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人养生·苏轼

 杏坛归客 2019-06-14

 名人养生·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他在诗、词、散文等方面都颇有造诣。苏轼一生的政治生涯坎坷,两次遭遇重大的人生变故,多次被贬谪,最远曾被贬官至琼州(海南岛),饱尝艰险困厄。然而,他直至晚年仍保持着旺盛的创作精力,佳作层出,寿近古稀,其中的奥秘,就在于苏轼注重养生养性。苏轼在多次的贬谪生涯中,始终保持着豁达、健康、乐观、积极的心理状态,并研究养生之术,力行养生之法。他著有《上张安道养生诀论》、《问养生》等。

  苏轼身处逆境时,总能从艰苦孤寂的生活中寻求乐趣,调节情绪,保持通达乐观的心态。苏轼为官四十多年,生活多有窘困。被贬黄州时,生活条件艰苦,但他对青菜萝卜也食之如甘饴,甚至以粗粮野菜度日,时常“煮蔓菁芦菔苦荠而食之”,并自称为“东坡羹”,在困苦生活中也能怡然自乐。被贬至海南,食不裹腹,病无医药,却能常与乡邻喝酒笑谈,可见他胜固欣然,贬亦可喜的旷达心态和宽广胸怀。 
    苏轼被贬荒蛮之地的岭南时,年已六十二,却依旧乐观。“此间有什么歇不得处?由是心若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当甚么时也不妨熟歇”(《记游松风亭》),他除依旧写诗作赋外,还学习当地的酿酒技术,自制佳肴,上山采药,生活充满了情趣。
    苏轼主张养心,力求“心平气和”“虚一而静”“任性逍遥”“随缘放旷”。他在《问养生》一文中提出“和”与“安”的养心方法:“安则物之感我者轻,和则任之应物者顺,外轻内顺,而生理备矣。”〔2〕尽管身处颠沛流离之境,苏轼也是让自己心境平和,洒脱自如,保持着“安和”的健康心理状态。

  养生颇有研究的苏轼,对茶叶养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他在《论茶》中曰:“除烦去腻,不可无茶。”在牙膏、牙刷尚未问世的古代,他就以自己的远见提出了食后用茶漱口的养生法,并指出:“每食已,以浓茶漱口,烦腻可除,令齿更坚密。”

  轼谪居黄州,坚持生活有“三养”:安分以养福,宽胃以养气,省费以养财。他导的“寝寐三昧”更符合养生保健之道。他说:“吾初睡时,且于床上安置四体,无一不稳处。有一未稳,须再安排令稳。既稳,或有些小倦痛处,略加按摩,便闭目调息。呼吸均匀后,四肢虽痒,也不可稍动,务在定心胜之。如此食顷,则四肢百骸,无不和通。睡思既至,虽寐不昏。”体稳、定心、按摩成了苏东坡的睡眠“法宝”。他还坚持早起栉发数百(梳理头发数百次),再按摩面部,然后穿好衣服,顿觉精神焕发,办事顺当。苏轼习惯把“擦脚”作为一项重要的健身法宝。他每天早晚都要盘腿坐在床上,双目紧闭,用力按摩脚心,左右脚各200次左右。如今,科学研究证实,常按摩脚掌,对许多疾病如贫血、糖尿病、阳痿、经痛及肾功能紊乱等都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苏轼有良好的生活方式,科学的饮食习惯。苏轼有四条生活准则:“无事以当贵,早寝以当富,安步以当车,晚食以当肉”。他非常注意生活规律和饮食调养,生活节制有序。苏轼谪居黄州,坚持生活有“三养”:安分以养福,宽胃以养气,省费以养财。所以,饮食主张多吃菜少吃肉,认为“终年饱菜,虽肉不能及也。”他对自己的饮食生活也有严格要求,曾给自己规定:“自今日以往,不过一爵一肉”(一餐不超过一杯酒,一个肉菜),真正实践了“饮食有节”的养生之道。  

 “达观好动”,是苏轼极力倡导的养生观。事实上,他也是这样做的。他多次遭贬,辗转流离,还受诬入狱,几被处死,但就是在这样的境遇中,他一直都注意在锻炼身体中保持乐观的情绪。即使在最不得志的时候,他也不甘寂寞,或泛舟、或登山,尽情领略山川古迹风光,努力从苦闷中解脱,给自己开拓出一片辽阔天地。他在政事之余,犹爱关心平民生活、兴利除弊。在各地任上,都竭尽全力为百姓做好事,“苏堤”、“东坡肉”的命名就铭记了他的政绩和人们对他的深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