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仙李白两句短诗,小学生都能倒背如流,惨被世人误解一千多年

 Zhanjh1936 2019-06-15

大唐盛世,诗人多如过过江之鲫,而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个性才子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是他满心的抱负,“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是他淡淡的哀愁,“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是他对杨贵妃的盛赞,“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是他对汪伦的留恋……

正是凭借着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歌,李白变成了盛唐的符号,在中国人心中,李白夜早已不仅仅是一个诗人那么简单,他更像是一缕从盛唐穿越千年吹来的清风,让我们留恋在一个奇幻的美好世界,舍不得睁开现实的眼睛。

然而,世人对李白著作的误解,却也是时有发生,这其中最为显著的例子,莫过于他那首连小学生都能倒背如流的《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短短的二十个字,朗朗上口,没有华丽的辞藻,却用平淡自然和意象真切的文字,表达出了无尽的蕴意。历来读书人,都把这首短诗奉为为无意于工而无不工的千古绝唱。

但是,千余年来,对于这首只有二十个字的短诗,却出现了两处误解,第一处就是把“床前”的床,误认为是寝卧之床。第二处就是将”疑是“的“疑'误解为”怀疑“。顺着这层理解,翻译出来就成了今天大家理解的意思——李白先生在入睡前,望着床前的月光,怀疑地上有一层白霜。

然而,事实上,诗中的”床“并非睡床,而是指井上围栏的意思。原来,《辞海》中早有明确注释“床”在古代,共有四种说法:其一指井台,其二是指井栏,其三是指”窗“的通假字,其四才是本意,即坐卧的器具。具体到这首诗中,结合古人以井水处比作故乡的传统,才能明白李白所处的处境,应该是倚着井栏思念故乡,而绝非是躺在床上。

同样的例子,在李白其它诗中也有体现,比如“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显然不可能是绕着卧室里的床打闹。又比如《古乐府·淮南王篇》有句:“后园凿井银作床。”李商隐在《富平侯》诗中有句:“不惜金弹飞林外,更筑银床在井头。”更加明白无误地说明“床”便是井栏。

诗中另一个容易闹笑话的地方,是“疑是地上霜”一句,这其中的“疑”字,常常被人理解为“怀疑”,这样的理解更是大错特错,在古人诗歌写作中,常用到“比”的手法,而这个“疑”字,就是典型的比喻之辞,应该翻译成“好像,仿佛”,而不是翻译成“怀疑”!

举两个例子,同样是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那句“疑是银河落九天”就应该翻译为,好像是银河从九天之上落了下来,而不是作怀疑讲。再比如另一首大家都知道的陆游《游山西村》,有“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便是借用了同样的手法,具体到《静夜思》则更是是如此。

这首看似简单的短诗,虽然脍炙人口,但是却因为平白通俗的描写,却没想到出现了两处误解,而且一误便是千年。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样才更能体现汉语的博大精深和无穷的魅力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