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都误解了!李白《静夜思》中的“床”,其实是“井栏”

 清风明蟾 2017-03-06

我们都误解了!李白《静夜思》中的“床”,其实是“井栏”

余芳古典诗词官方原创作品

撰文/穿越梅岭

李白,唐陇西成纪人,其先人在隋朝末流寓西域,生于安西都护府所属碎叶城。中宗神龙初,迁居蜀之绵州昌隆县青莲乡,又尝寓居山东,故亦称山东人。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少有逸才,志气宏放,飘然有超世之心。十岁通诗书,被称为“天才英特”。喜纵横术,击剑任侠,轻财重施。青年时离蜀漫游,玄宗天宝初,入长安,诗坛老前辈贺知章一见到他就非常高兴,两人跑到酒馆大喝,留下了“金龟换酒”的佳话。因贺知章、吴筠的推荐,被诏供奉翰林。但唐玄宗只把他当做一个文学侍臣,在政治上不重视他,又受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

安史乱起,李白为永王李璘府僚,参与平乱。后来永王兵败,被唐肃宗流放夜郎,中途遇赦东还,在安徽当涂依族人当涂令李阳冰。不久病卒。

李白的诗风雄奇豪放、清新飘逸,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等。有《李太白集》。在李白留下的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中,有一首诗,让后世的诗评家伤透了脑筋。聚讼纷纭,公说这样,婆说那样,这就是《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流传千古,其动人之处,在于平淡中的自认,意像真切,蕴意绵绵,音节流亮。胡应麟在《诗薮》说道“太白诸绝句,信口而成,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当然,这里的工,不是格律上的工,是铺写和意境上的工。明代高棅在《唐诗品汇》中怕人误解胡应麟的话,特意加以说明“自是古意,不须言笑。”意思要读者把它当古诗、古绝看,不要斤斤计较于格律的工稳与否。

我们都误解了!李白《静夜思》中的“床”,其实是“井栏”

历来大家对于此诗的争议在于诗中的“床”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床前明月光”,这句,乍看,就是描写汉唐人在室内席地而坐的起居场景,孰知,这是一个天大的误解。误解之处,主要是把“床”当做室内人命起居所用的那个床了。之所以有这样的误解,根本原因是后人离汉唐时代久远,对于汉唐人的生活习惯和场景已然不了解。

事实是,李白这里所写的床,是井栏,也即水井上的那个围栏。《辞海》在释“床”就有“井上围栏”的释意。古人把有井水处视为故乡,诗人置身于秋夜月明的井边上,举头遥望,顿来故乡之思,这是合乎常情的。

如果把“床”理解作室内的物品,那就不符合诗中所写的场景了,为什么?也许很多人不知道,汉唐时期的窗子与现代不同。那时候墙上的窗子都是直棂窗,也有在高处设置瓮窗的,这样的窗子,人在室内是很难看到庭院中景象的。

当然,说“床”是井栏,不能光凭《辞海》,古诗中就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古乐府·淮南王》“后园凿井银作床”,说的是在后园凿好了井,用银来做它的围栏。和李白同时代的杜甫也有“露井冻银床”句,说的是井口洒满露水的银围栏已经被冻住了,杜甫的“银床”同时也印证了《古乐府》中的“银床”,由此也可见,汉唐人的日常起居没有太多的变化。

如果把古人的床全部理解成室内之床的话,我们不但很难理解李白的《静夜思》,对古人的其他诗所写的场景也很难理解。李商隐也有“不惜金弹飞林外,更筑银床在井边。”如果是床室内的物品,难道古人会把进挖在室内的床边吗?

李白的“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也不好理解,小朋友们骑着竹杆当成的马,绕着睡床绕圈圈,床不是靠墙放的,是放在屋子中间的吗?就是有人家会这样放,那也不具备普遍性。再说还有青梅呢?

我们都误解了!李白《静夜思》中的“床”,其实是“井栏”

清代的徐渭也有诗云“流水细分床畔响。”睡床之旁会有流水吗?所有这些,只有当“床”是井栏时,才能得到合理的解释。

说道这里,顺带说一下《静夜思》中的“疑”。这个“疑”跟“床”一样,同样被人误解。如果你读成“怀疑是地上的霜”就又错了。“疑”是有“怀疑”的意思,但在这里却不是这样用的。“疑”在这里应该是“比如”“好像”“仿佛”的意思。释为“好像是地上的霜”才恰当。就像李白的“疑似银河落九天”当释作“仿佛是银河从九天之上落下来”,而不是“怀疑是九天之上的银河飞流而下。”陆游“山重水复疑无路”是“仿佛没有了路”,而不是“怀疑无路了”与此同理。

综上所分析,“疑是地上霜”,因解释为“井栏前的月色,就好像地上铺满一层白白的霜,”因为诗的开头已经写了井前的明月光,他又怎么会怀疑呢?

弄懂上述疑问,我们才能领略《静夜思》所蕴含的丰富内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