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五运六气看易理与医理之间的互参

 一水易人 2019-06-16

有关中医的医理与群经之首《易经》的易理之间的关系,自古以来有很多不同的说法,有认为中医理论是来自于《易经》,也有人认为易理源自于中医理论。然而,经过多年的易学和中医的研学和实践,本人认为易医本来是一体的,易是医之体、医是易之用,两者是不可分割的。正是如此,药王孙思邈曾指出:“不知易不足以为太医”这一论断。

有关“易医一体与互参”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中医的“五运六气”理论体系可见一斑。一方面,“五运六气”(简称“运气”)理论中所使用的天干地支都是来源于易经的干支学说,另一方面,在易经应用的各种门派学说都离不开“运气”的测算。说到底,易理学说与医理学说,本质上都是为人类的生命健康服务的,生命健康是易理和医理的共同目标。

从医理的五运六气学说来看,医理离不开大量易理的概念和思想。正如《黄帝内经·素问》第一篇《上古天真论》中,岐伯开篇就直接指出:“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素问·五运行大论》中,岐伯进一步强调:“是明道也,此天地之阴阳也。夫数之可数者,人中之阴阳也,然所合,数之可得者也。夫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天地阴阳者,不以数推,以象之谓也。”这其中,不仅涉及到易理的阴阳理论,而且还涉及到了易理的“数”与“象”,并说明了“象”与“数”的体用关系,“象”为体,所以“以象之谓也”,“数”为用,所以“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

那么,“五运六气”的理论究竟源自于什么呢?《素问·五运行大论》中黄帝也想知道,所以要“愿闻其所始”。对于黄帝这一问题,岐伯明确回答说:“臣览《太始天元册》文,丹天之气,经于牛女戊分;黅天之气,经于心尾已分;苍天之气,经于危室柳鬼;素天之气,经于亢氐昴毕;玄天之气,经于张翼娄胃。所谓戊己分者,奎璧角轸,则天地之门户也。夫候之所始,道之所生,不可不通也。”也就是说,根据上古经典《太始天元册》所载,五运六气的理论是来源于天文的,所谓五运实质上就是天文中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所带来的“气”对地球及其生物的影响。所谓丹天之气就是火星带来的气,黅天之气就是土星带来的气,苍天之气就是木星带来的气,素天之气就是金星带来的气,玄天之气就是水星带来的气。这是真正的源头,“候之所始,道之所生”!

正因为这一天象,才有了十天干的合化关系。《素问·五运行大论》中,“鬼臾区曰:土主甲己,金主乙庚,水主丙辛,木主丁壬,火主戊癸”,这究竟是指什么?鬼臾区只说明了现象,金木水火土各主什么,但并没有明确这里的金木水火土究竟所指是什么,而岐伯则明确通过黄道二十八宿的位置来将金木水火土定位于五星的运行。因此,也可以说所谓天干,就是五星的运行轨道,因为来去带来的气是不同的,因此来者为阳,去者为阴。方位决定了天干的本身属性,运行轨道决定了天干的运行方向,也就是合化属性。所以,从各自本性来说,甲乙东方属木、丙丁南方属火、戊己中央属土、庚辛西方属金、壬癸北方属水,但从五星运行轨道来说,甲己合土行黅天之气、乙庚合金行素天之气、丙辛合水行玄天之气、丁壬合木行苍天之气、戊癸合火行丹天之气。这就是医理中五运的根本,也是易理中五行的根本,“五运”“五行”就是“五星运行”!所以岐伯指出:“夫变化之用,天垂象,地成形,七曜纬虚,五行丽地。”

医理“五运六气”理论中的“六气”也与易理密切相关,而且进一步反应了阴阳、三才的观念。所谓六气,中医上称之为“风寒湿燥暑火”,或根据阴阳属性称之“少阳、太阳、阳明、少阴、太阴、厥阴”,对应于易理中的十二地支。《素问·六微旨大论》中,岐伯曰指出:“上下有位,左右有纪。故少阳之右,阳明治之;阳明之右,太阳治之;太阳之右,厥阴治之;厥阴之右,少阴治之;少阴之右,太阴治之;太阴之右,少阳治之。”由此可见,所谓六气是以地球为中心,上下左右不同方位所接受到太阳(日)光热能量的不同来确定的,首先定上下,即天地定位,然后上(司天)有左右,下(在泉)也有左右,“上下有位,左右有纪”,于是就形成了六种气。

这六气如果用地支来表示,这就是《素问·五运行大论》中鬼臾区所说的:“子午之上,少阴主之;丑未之上,太阴主之;寅申之上,少阳主之;卯酉之上,阳明主之;辰戌之上,太阳主之;巳亥之上,厥阴主之。”十二地支所主的是什么?鬼臾区仍然没有明说,所以黄帝还要追问岐伯。君臣问答如下:

帝曰:善。论言天地者,万物之上下,左右者,阴阳之道路,未知其所谓也。

岐伯曰:所谓上下者,岁上下见阴阳之所在也。左右者,诸上见厥阴,左少阴,右太阳;见少阴,左太阴,右厥阴;见太阴,左少阳,右少阴;见少阳,左阳明,右太阴;见阳明,左太阳,右少阳;见太阳,左厥阴,右阳明。所谓面北而命其位,言其见也。

帝曰:何谓下?

岐伯曰:厥阴在上,则少阳在下,左阳明右太阴。少阴在上则阳明在下,左太阳右少阳。太阴在上则太阳在下,左厥阴右阳明。少阳在上则厥阴在下,左少阴右太阳。阳明在上则少阴在下,左太阴右厥阴。太阳在上则太阴在下,左少阳右少阴。所谓面南而命其位,言其见也。上下相遘,寒暑相临,气相得则和,不相得则疾。

古人不仅根据天文得知太阳系内的日月五星对地球都有影响,而且还明确的知道“地球”是一个浮在空中的球,由六气托之!《素问·五运行大论》中:

帝曰:地之为下,否乎?

岐伯曰:地为人之下,太虚之中者也。

帝曰:冯乎?

岐伯曰:大气举之也。燥以干之,暑以蒸之,风以动之,湿以润之,寒以坚之,火以温之。故风寒在下,燥热在上,湿气在中,火游行其间,寒暑六入,故令虚而生化也。故燥胜则地干,暑胜则地热,风胜则地动,湿胜则地泥,寒胜则地裂,火胜则地固矣。

根据易理,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都是可以不断划分的,也正如岐伯所说,“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那么从六气本身来说,任何一气都存在阴阳强弱,因此一年可以划分为六气、十二气,甚至二十四气,从而形成二十四节气,以及风水上的二十四山。

综上所述,易理与医理实际上是一体互通的,本身不存在差别,都是源自于古人对天地观察的结果。正如《易传·系辞》中所言:“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使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正因为两者是一体的,后世之人便可以通过易理与医理来互参研究,挖掘更多的适应于现代科学发展时代的应用价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