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庸胜堂中医》脉诊在中医四诊中相对难度较大,不光需要理解,更需要高悟性实践,迟脉详细讲解!

 醉青YPS 2019-06-17

文章内容与《医门推敲二》脉学篇同步,师父带徒常说:没有拿过成千上万人的脉,你可能根本不会拿脉,师父临床学习拿脉几乎达到疯狂的地步,在街上见人就拿脉,乘坐公交车时一车一车的人拿脉,乘坐火车时一车厢的人拿脉,先拿脉,再推症状,直到脉象与症状相符时总结证型,有时候遭白眼是很正常的,师父学习脉学多以参考明·李时珍著的濒湖脉学为主!古今成大事业者,不仅要有旷世之才,更要有坚韧不拔的意志。 

           迟          数

                 主讲:张胜兵


迟与数对,脉之至数,一则慢而三至,一则快而六至,迟多寒证,数多热证。
迟:迟脉三至缓,脉来比常晚。阴证寒证多,阳虚里寒展。
数:数脉六至息,脉来比常急。阳证热证多,阴虚里热积。
1.迟脉
来去极慢,一息三至,浮取不应,沉按显见,体细或体粗,指下有力,脉率较规整,至数在41~60次/分。
(1)特点:

迟脉一息三至,至数不足,即频率慢,约合54次/分左右,节律规整;若迟至36次/分,已非迟脉,应为败脉。

迟脉位置较深,一般在沉部诊取方可应指,搏动之力大小不一,其体亦可粗可细,浮取则无。

生理性迟脉:长期体育锻炼及体力劳动者,为生理性,由迷走神经张力过度所致(病理性多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所致),青壮年见者较多。
(2)机制:

阴寒之邪,客于经络阻遏脉道,阳气不能布散,血行迟缓,故脉行迟而有力之象。

邪热结聚于里,气血运行受阻,脉道遏抑,搏动反常,故来见迟象。邪热壅结,隧道不利,阻碍血行故脉迟有力。

阳气虚衰日久,寒自内生,胸中大气,难以敷布,脉气无力运行而来迟,血随气而缓行,故脉无力而见迟。
张秉成:“凡见尺脉,属虚寒者多,实寒者少;假使寒邪在表,脉则不见迟而见紧。”此说甚明,若认为迟亦主表而为实寒之证,此见解有误。
尺脉亦主实热内结之证,症见发热,烦渴引饮,便秘或腹痛拒按,尿黄赤,苔黄干等。
程应旌:“迟脉亦有邪聚热结,腹满胃实,阻往经隧而成者,凡癥瘕癖,经隧壅遏者,可见迟脉。”又主营气不足或余热滞留,郑友谅言更有营气不足,又为热伤,不能运动热邪,反为所阻,轮转之机即缓慢而行迟,故脉亦知之,凡人伤寒初解,遗热未清,经脉未充,胃气未复,脉必迟滑或见迟缓。
张秉成:“惟阳气不足,寒邪乘虚内袭者,乃见迟细不足之象,若卫阳不足,肾阳亏馁,老人之气血衰,呼吸徐,脉皆见迟。”老人阳气不足,脉迟乃生理之象。
伤科病时伤筋挛缩,瘀血凝滞;外科肿疡溃破出脓,或寒邪内蕴,邪去正衰,气血衰减时,亦可见迟

《外秘精义》:“迟,痼疾得之善,新疾得之则正气虚惫;疮肿得之,溃后自痊。”
湿浊之邪内壅,症见脘腹满闷,呕恶吐清水,脉来模糊,有类迟象,不可误为寒;若热邪入脑,症见神昏谵语,闷乱烦躁,皆须参合全身症状诊之。
迟而无力宜清阴益火为主,采用温补法;若迟而有力,当审因辨之,症见胸膈饱闷,便结溺赤,乃由热邪所致,宜用清、下之法。

(3)合脉(兼脉)
浮迟—表寒,或为风虚,或里气虚。
沉迟—里寒,或为虚寒;疮毒内陷;腹脏冷病。
迟滑—胀满,或为气病,腹中胀大,或为风痰,或为痰气。
迟涩—血病,或为血少,或为血寒,咽酸癥瘕,中寒症结。
迟虚—寒滞,或为消中。
迟实—里滞,内有停滞,内有郁热,或为气痛。
迟缓—寒湿,或为虚寒、郁热积聚。
迟紧—为寒。
弦迟—饮积,或为胃寒,或为胃痛。
迟微—阳脱,或为难安。
迟结—物凝。
迟而滑大—风痰顽痹。
迟而细小—真阳亏损,气虚血少。
据现代医学,脉率及心率在40~60次/分,多为窦性心动过缓;而在40次/分以下,则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16次/分以下,则会发生阿-斯综合征。
(4)分部所主
右寸脉迟:咳嗽、气喘、咳痰清稀,或痰白而黏,胸膈满闷,渴喜热饮,背冷无汗,或兼恶寒发热,受寒易发。乃因寒痰伏肺,痰壅气阻,肺失宣降所致。
左寸脉迟:心痛如绞,遇寒加剧,心悸气短,甚则心痛彻背,背痛彻心,畏寒肢冷,冷汗出,精神不振。乃因阴寒内盛,寒凝心脉所致。
右关脉迟:胃痛暴作,痛势较剧,喜温熨热饮,口不渴,泛吐清水,遇冷易发,或有恶寒发热,苔薄白,食不化,积滞不行。乃寒邪犯胃,胃中阳气不得宣通所致。
左关脉迟:胁肋胀痛,连及下腹,牵引睾丸坠痛,畏寒肢冷,舌苔白滑,肢体拘急,症结挛筋。乃寒滞肝脉,引起经脉挛急。
右尺脉迟:大便泄下,水粪相杂,色青黑如鸭粪,尿清乃大肠有寒所致。或泄泻清稀,腹痛肠鸣,脘闷食少,伴恶寒发热,头痛鼻塞。乃由外感风寒,并走二肠,引致清浊不分,水谷不化。或黎明之前,脐腹作痛,肠鸣而泄,泻后即安,形寒肢冷,腰膝酸软乃由肾阳虚衰,命门火不能温煦脾土所致。
左尺脉迟:小便频数,白浊或清冷,或失禁,伴腰酸腿软,精冷不化,女子月经不调,不育不孕,肾虚便泄。乃肾阴不足,固摄无权,不能约束水液,或肾气虚弱,气化不及,膀胱失约所致。欲辨明尺脉所主证候,乃因肾阴亏损或脾肾阳虚,还是阴寒邪气入里引起的里寒实证,参合证候特点,以及脉的有力无力之象,便可得到确认。

(5)相关诊籍
①《诊家正眼》
体象:迟脉属阴,象为不及;往来迟慢,三至一息。
主病:迟脉主藏,其病为寒。寸迟上寒,心痛停凝。关迟中寒,结挛筋。尺迟火衰,溲便不禁;或病腰足,疝痛牵阴。
兼脉:有力积冷,无力虚寒。浮迟表冷,沉迟里寒。迟涩血少,迟缓湿寒。迟滑胀满,迟微难安。
按:迟之为义,迟滞而不能中和也。脉以一息四至为和平,若一息三至,则迟而不及矣。阴性多滞,故阴寒之症,脉必见迟也。譬如太阳隶于南陆,则火度而行数;隶于北陆,则水度而行迟,即此可以征阴阳迟速之故矣。伪诀云“重手乃得”,是沉脉而非迟矣。又云“状且难”,是涩脉而非迟矣。一息三至,甚为分明,而误云“隐隐”,是微脉而非迟矣。迟而不流利,则为涩脉。迟而有歇止,则为结脉。迟而浮大且软,则为虚脉。至于缓脉,绝不相类。夫缓以脉形之宽缓得名,迟以至数之不及为义,故缓脉四至,宽缓和平,迟脉三至,迟滞不前,然则二脉各别,又安足溷哉!以李濒湖之通达,亦云“小快于迟作缓持”,以至数论缓脉,是千虑之一失也。
王叔和曰:“一呼一至曰离经,二呼一至曰夺精,三呼一至曰死,四呼一至曰命绝,此损之脉也。一损损于皮毛,二损损于血脉,三损损于肌肉,四损损于筋,五损损于骨。”是知脉之至数愈迟,则症之阴寒益甚矣。
②《濒湖脉学》
体状诗:迟来一息至惟三,阳不胜阴气血寒,但把浮沉分表里,消阴须益火之原。
相类诗:脉来三至号为迟,小快于迟作缓持,迟细而难知是涩,浮而迟大以虚推。
主病诗:迟司脏病或多痰,沉痼癓瘕仔细看,有力而迟为冷痛,迟而无力定虚寒。寸迟必是上焦寒,关主中寒痛不堪,尺是肾虚腰脚重,溲便不禁疝牵丸。

国际知名中医张胜兵本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