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的意义所在

 天下知仓 2019-06-17

碎思

碎记

       最近,在思考一个问题:老师厌教情绪哪里来的?行话就是教师职业高原现象如何产生的?每个老师都像学生一样,因种种原因哪怕不是主观选择做教师的,那么他开始对教师这个职业也是不反感的,甚至是新奇的、自信的。但随着从事教育时间的加长,对教育的“艰难困苦”感同身受,久而久之,与学生一样开始厌学了,老师开始厌教了。什么样的老师不厌教?这牵涉老师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

       据美国相关调查显示,一名好教师应具备12种素质:1、友善的态度;2、尊重课堂上每一个人;3、耐心;4、兴趣广泛;5、良好的仪表;6、公正;7、幽默感;8、良好的品质;9、对个人的关注;10、伸缩性;11、宽容;12、颇有办法。

       那么,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长时间如何定义一个好教师的呢?首先,课堂教学基本功要堪称上乘,在各级各类上课、评优课中均有获奖;有众多的荣誉。其次,有研究能力与写作能力。在各级各类刊物上有发表的文章。第三,在区域甚至全国产生了影响,有较高的知名度,等等。好教师的标准是从荣誉、获奖、发表文章或许还有教师的长相等诸多项上去考究。但这些荣誉、获奖、文章真是好教师最核心的素质要素吗?

       从中外何谓“好教师”的分析来看,我们过多关注教师的“外在品质”,什么是好教师的“内在品质”。只有把教师的内在品质确定好了,教师行业才会“正本清源”,老师们才会主动追求生命自觉,才不会厌教。

       重新回到问题?老师为什么会厌教,那是因为从教的岗位上找不到职业的快乐,找不到教育职业的成就感,更找不到生命的意义。为什么呢?因为教师职业是否是个人喜欢的职业,还是谋生的职业。是为了稻粱谋,还是个人志趣。喜欢才会去钻研,才会去反思,才会去寻找改变的策略。然而,以谋生为职业的人,做事遵循的是本分、是职责所在、是哪些是我该做的,哪些不是我该做的。问题的根源也在此显现,不喜欢而又为了生计不得不重复固定的“教育动作”时,教育的任何偶发事件都成了挑战他职业耐心的导火索,成为他职业倦怠的诱因。凡此种种,久而久之就进入了职业的高原期。

       怎么解决教师的厌教情绪与克服职业高原现象呢?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有一句名言:“所有我认识的伟大的领导者几乎全部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他们全部都是伟大的读书者。”在这个意义上说,所有伟大的教育家,都是伟大的读书者。读书是提升我们生命境界的最重要的途径。对于学生来说是这样的,对于老师来说更是这样,我们要培养教师的阅读兴趣。可以说“伟大的教育者都是伟大的读书者”,同样可以说“最大的厌教者也是最大的厌学者”,不喜欢读书,不是厌学者吗?怎么解决教师的厌教情绪,从引导老师读书开始,能终身喜欢读书,一定会从读书中找到乐趣,也会为从教找到生命的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