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眩晕的临床治疗方法研究

 闫振文 2020-12-04

眩晕在临床疾病中较为常见, 其产生原因较多, 主要是患者对空间定位出现障碍, 从而产生错觉, 使患者柑桔周围物体旋转, 引发站立不稳, 出现一定的临床症状。常见的临床表现主要为恶心、呕吐、耳鸣等, 病情严重时还会出现神经系统定位体征, 从而使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本研究分析了经内科住院患者眩晕的临床治疗方法,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眩晕患者中随机抽取70例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34例, 女36例, 年龄分布在20岁至78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 (49.38±1.77) 岁。年龄分布在20岁至40岁的患者为21例, 年龄分布在41岁至60岁患者为26例, 年龄分布在61岁及以上的患者为23例。入选患者均表现为眩晕, 且持续时间较长, 并反复发作。

1.2 研究方法

对患者的病史进行一定的了解, 掌握患者的患病情况, 并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相应的检查, 包括患者的患病时间、持续时间和复发次数等, 并明确患者体位变化对患者临床症状的影响。必要时结合相关医疗设备进行检查, 包括颅脑磁共振加头颈部血管核磁成像及颈部血管彩超等, 并对患者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大脑中动脉进行检查, 分析患者的病情和病因, 以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 包括药物治疗、推拿手法治疗、针灸、手术治疗等。

其中, 经过螺旋头颅CT检查后, 46例患者无明显异常, 14例患者出现腔隙性梗死, 4例患者存在脑出血, 5例患者出现小脑梗死, 1例患者出现蛛网膜下隙出血。通过颈动脉彩超检查后, 34例患者出现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36例患者无明显异常。

2 结果

70例研究对象中, 周围性眩晕患者65例, 其中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22例,所占比例为31.43%;梅尼埃病患者9例, 所占比例为12.86%;前庭神经元炎患者5例, 所占比例为7.14%;突发耳聋患者2例, 所占比例为2.86%;后循环缺血患者22例, 所占比例为31.43%;高血压患者5例, 所占比例为7.14%。其余5例患者为焦虑抑郁状态, 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 显效患者27例, 有效患者36例, 治疗有效率为90%。

3 讨论

由于病变位置的不同, 可以将眩晕分为系统性眩晕和非系统性眩晕两种, 周围性眩晕属于系统性眩晕, 其主要是由于前庭系统出现问题导致的, 包括后循环TIA、前庭中枢性眩晕等,非系统性眩晕是由全身系统疾病引起的, 常见于高血压、贫血患者。

眩晕在老年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 神经内科患者眩晕的主要病因为前庭周围性眩晕为主。患者常常伴随恶心、呕吐、耳聋、头痛、耳鸣等临床症状。导致前庭周围性眩晕的主要原因是中耳炎、外耳道阻塞等, 并不会对患者脑实质产生损伤, 但会影响患者的听力, 引发神经性障碍。

为保证诊断结果的准确性, 应结合相应的辅助检查。在进行眩晕诊断时应进行综合分析, 结合患者病情和诊断结果进行判断。治疗时应根据不同的眩晕类型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 以保证治疗措施切实可行, 从而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 使患者在短时间内恢复健康。

本研究中, 70例研究对象中, 周围性眩晕患者65例, 其中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22例,所占比例为31.43%;梅尼埃病患者9例, 所占比例为12.86%;前庭神经元炎患者5例, 所占比例为7.14%;突发耳聋患者2例, 所占比例为2.86%;后循环缺血患者22例, 所占比例为31.43%;高血压患者5例, 所占比例为7.14%, 其余5例患者为焦虑抑郁状态。

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 显效患者27例, 有效患者36例, 治疗有效率为90%。研究结果表明, 通过对患者的病因进行分析, 确定患者的患病类型, 并结合病情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能够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改善, 并使患者在短时间内恢复健康,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减轻患者的负担。

综上所述, 神经内科住院眩晕患者中, 周围性眩晕患者所占比例最多, 其中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最多, 治疗时应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和病因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 以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