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纪念本雅明 | 即使在最黑暗的时代,我们也有权去期待一种启明

 昵称46115719 2019-06-17

活字君按

距今一又四分之一个世纪以前,1890年7月15日,一个婴儿诞生在德国柏林的一个富有犹太银行家的家中。他便是瓦尔特·本雅明(Walter Benjamin),20世纪最伟大的人类思想者之一。相较于他的出生,他的死亡或许更为人所知:1940年9月26日,在逃亡途中因边境封锁,自杀于比利牛斯山下的西班牙小镇。以自己悲剧的死亡,互文式地见证了他所描绘的“灵光消逝的时代”的到来。

同为流亡犹太哲人的汉娜·阿伦特(Hannah Arendt),在多年之后为本雅明立传时这样写道:

即使在最黑暗的时代,我们也有权去期待一种启明(illumination)。这种启明或许并不来自理论和概念,而更多地来自一种不确定的、闪烁而又经常很微弱的光亮。这光亮源于某些男人和女人,源于他们的生命和作品,它们在几乎所有的情况下都点燃着,并把光散射到他们在尘世所拥有的生命所及的全部范围。而像我们这样长期习惯了黑暗的眼睛,几乎无法告知人们,那些光到底是蜡烛的光芒还是炽烈的阳光。

——阿伦特《黑暗时代的人们》

1958年,阿伦特编订本雅明遗稿时,亦将文集定名为《启明》(Illumination)

一又四分之一个世纪过去了,本雅明的身影却宛如一颗常青树,依然活跃在全世界知识人的广泛阅读与探讨中。1989年,张旭东翻译的《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在三联书店的“现代西方学术文库”中出版,标志着中国思想界开始正式接触本雅明其人其说。时至今日,本雅明的名篇《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早已成为哲学、美学、社会学、文学理论、文化研究以及艺术界、电影界等各个领域的必读经典。关于本雅明的翻译、评述、研究和讨论,在中国出版界也是蔚然大观,而且长盛不衰。

1989年版《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

今日,我们选取以下10本与本雅明有关的重要中文著作(不含本雅明原著),纪念这位真诚而卓越的思想家125周年诞辰。我们相信,本雅明的深邃思考,依然深深有裨于我们的时代。

阿伦特《黑暗时代的人们》

本书是由传记性质的“人物素描”构成的文集,他们大多是汉娜·阿伦特的同代人及朋友,同她一样经历和见证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欧洲的不幸和苦难。其中的篇目包括:《思考莱辛——论黑暗时代的人们》(阿伦特1959年获汉堡莱辛奖的致辞)、《罗莎·卢森堡1871~1919》、《卡尔·雅斯贝尔斯》、《伊萨克·丹尼森1885-~1963》、《瓦尔特·本雅明1892~1941》、《兰德尔·贾雷尔1914~1965》、《海尔曼·布洛赫1886~1951》、《瓦尔德马尔·古里安》等。这些文章体现了作者在洞察世事、了解人性方面的敏锐和犀利,同时,在她的笔下有一种因理解而引起的深情。

桑塔格:《在土星的标志下》

照本雅明的说法,土星是“一颗充满迂回曲折、耽搁停留的行星”、桑塔格遂用“土星气质”来描述以本雅明为代表的这类思想家的精神风貌。除本雅明外,本文集还深入评论阿尔托、巴特、卡内蒂等她本人引为榜样和同道的思想家、艺术家的作品、鲜明地描画出他们的精神肖像,桑塔格对他人的评论由是亦成为她本人的一种精神自传。

肖勒姆《本雅明:一个友谊的故事》

瓦尔特·本雅明(1892—1940)是德国著名哲学家和文学家,被誉为欧洲真正的知识分子,其罕见的才华和悲剧的人生为后人留下了无尽的话题。本雅明的生平和思想变动不拘,文风亦不像一般理性主义者般循规蹈矩。在阿伦特、阿多诺或是桑塔格的笔下,各自呈现给公众的似乎是他矛盾的多侧面。肖勒姆以两人间的私人信件为底本, 步步揭示了徘徊于犹太神秘传统与锡安主义,欧洲与巴勒斯坦之间的本雅明。尤其重要的是,肖勒姆的回忆,解释了本雅明思想中的 个大变革,即他如何因为受了阿多诺、布莱希特,甚至其苏联女友的影响,而从犹太神秘主义传统转向马克思主义。

理查德·沃林《瓦尔特·本雅明:救赎美学》

理查德·沃林的书是有关本雅明著述的导论性读物中最明晰和最富洞见的一本,它对本雅明与阿多诺、布莱希特、犹太教弥赛亚主义以及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复杂关系进行了充满哲理的阐述。不仅如此,沃林还对本雅明那些曾被广泛研究过的论波德莱尔、历史编撰学和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的著述进行了鞭辟入里的细致阐释。而在专门撰写的新版导言中,沃林则对本雅明未完成的拱廊街计划以及本雅明著作接受史中的新趋势、他的思想和关于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当代争论的相关性等进行了探讨。

伊格尔顿《瓦尔特·本雅明或走向革命批评》

沃尔特·本雅明(1892-1940)是德国著名思想家,被誉为欧洲真正的知识分子,其才华和悲剧人生为后人留下了无尽的话题。与众多对本雅明思想的学术研究不同,本书以马克思主义原理、本雅明的历史哲学和后结构主义的反形而上学理论的狂欢式结合为根本动力,犀利的笔锋直指本雅明本人的灵魂深处,不仅对本雅明做了独到解读,还将本雅明与艾略特、利维斯、布莱希特等人的观点相对照,是一部具有“震惊”效果的向大师致敬的杰作。

戴维·弗雷斯比《现代性的碎片》

本书主要讨论齐美尔、克拉考尔和本雅明的现代性思想及其方法。作者认为,与哈贝马斯、韦伯等诸多学者试图建构无所不包的抽象的现代性理论不同,三位学者的现代性研究是从破译现代性碎片的奥秘入手的:齐美尔《货币哲学》中透显的“现实的偶像性碎片”,克拉考尔《大众装饰》、《白领雇员》中表述的“无关宏旨的表面现象”,以及本雅明《拱廊街计划》中的“辨证意象”或“单子论”的阐述,都在日常生活世界的层面上救赎了最为细微的现代性痕迹。全书内容新颖,文字细腻,是一部从审美的,政治的或历史的方式解读现代性的佳作。

斯台凡·摩西《历史的天使》

1920年代,罗森茨维格、本雅明、肖勒姆三人共同以弥赛亚乌托邦为理念创立了一种新型的历史观。它呈现了一种弥塞亚乌托邦的思想。对立于将历史视为一条永远走向人类最终完善之路的乐观主义观念,他们提出了一种断裂的历史思想,其各个环节不能被纳入一个总体,与表面的同质化相比,其破碎更具有意义——同样也更有前景。

在三位思想家那里,上述另类的历史出自于他们对20世纪巨大变革的直接经验。令人感到矛盾的是,在历史理性解体的基础上,希望的火花再次燃起。透过救赎的范畴,乌托邦再次闪现在三位作者那里。在向新事物的突现敞开的这一时间模式当中,理想的迅速实现变成了可以被设想的事情。

在《历史的天使》中,作者斯台凡·摩西以一个特别的视角生动地展现出20世纪初的德国犹太思想。这三位思想家共同想象了一种新的历史观,它呈现了一种弥塞亚乌托邦的思想,其各个环节不能被纳入一个总体,与表面的同质化相比,其破碎更具有意义——同样也更有前景。

弗莱彻《记忆的承诺》

本书试图建立一种解放哲学。作者弗莱切(Matthias Fritsch)探索了不义记忆是怎样与民主社会从文艺复兴起就继承下来的正义承诺相关联的。他认为,记忆与承诺本身是片面的,且如果它们之间暗含的关系没有被揭示出来的话,就潜在地会有使暴力合法化的倾向。他考察了在对俄国与德国革命失望之后,本雅明对马克思思想的重新解读,以及在苏联解体之后,德里达的马克思“弥赛亚”遗产。《记忆的承诺:马克思、本雅明、德里达的历史与政治》还通过把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目标及德国批判理论与结构伦理学和政治学的讨论联系起来,研讨当代政治哲学。

本书选择本雅明和德里达对作为新闻记者的马克思的理解,力图通过对这种阅读和理解,去透彻地提示马克思思想在整个西方思想布局的变迁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进而对贯穿于这种思想布局的变迁之中的某种一以贯之的传统和力量作出解答。

张旭东《批评的踪迹》

本书汇集张旭东多年来的主要中文文章和部分英文文章中译。作者在学生时代亲历80年代“文化大讨论”,致力于现当代西方文学批评和文化理论的译介;90年代赴美求学,师从当代文学理论巨匠杰姆逊,力图在批评理论、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现代主义和现代性批判、后现代主义和全球化理论的世界语境里分析和研究现当代中国的社会文化现象。作为一部文集,本书因贯穿于其中的问题意识和理论旨趣而显出一种系统性。作者身处美国学术生产机制中,却明确以当代中国文化意识和思想生活为归属。全书在西方文化理论评介、当代中国文化意识史的梳理和阐发、文化政治和政治哲学的理论蕴含和现当代中国文学创作和批评实践等四个维度上展开分析,并进行了初步的理论建构。另一方面,这些文章又以自身的轨迹勾勒出当代中国文化意识的时代性变化和发展。

刘北成《本雅明思想肖像》

1940年9月26日,为躲避盖世太保的迫害,本雅明从法国逃亡到西班牙边境时自杀身亡,时年四十八岁。他的好友、戏剧家布莱希特得知消息后沉痛的说:“这是希特勒给德国文学界造成的第一个真正损失。”本雅明生前四处漂泊,事业坎坷,身后才逐渐被重新发现,引起西方知识界的瞩目。如今,本雅明已经成为众所周知的思想家,其论著丰富的解释力吸引越来越多学者的目光,俨然成为重审现代性与欧洲文化史的关键节点。本书正是在此基础上,追访本雅明跌宕起伏的一生,为读者勾勒出一幅理想与现实交织的文化长卷。

转载请联系后台 | 入群请加微信:daskapita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