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的烦恼皆源于人际关系

 五湖四海董庆银 2019-06-17

今天继续聊聊《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第二章的主要思想是“一切烦恼都来自人际关系”,这也是阿德勒心理学的观点。

说到烦恼,一直有个观点就是,生活中的很多不快乐的事情可能到最后归根结底都与钱有关。说实话钱能解决很多问题,然而当你拥有足够多的时候,它并不能给人带来太多的快乐;但是你没有的时候,却会给你带来不少的痛苦。

一直都会觉得很多烦恼是因为没有足够的钱,而有些烦恼却也是因为有太多的钱。不过最终钱给人带来的烦恼会多于快乐,也因绝大多数的快乐与钱无关。一直都认为,没有利益的关系最纯粹,然而这又是一个金钱至上的时代。于是,有了利益之争,烦恼自然就指数上升。

好了,有点扯远了,咱们说回来,这一章节青年和哲人又展开了很多有深度的对话。书中说,我们“之所以只看到缺点是因为你下定了‘不喜欢’的决定。为了达到不喜欢自己的目的,所以你才只看到缺点而不看优点”。

在这里举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例子,讲的是“脸红恐惧症”。哲人说,曾经有一个姑娘问他,如何治好这种恐惧症。哲人反问她,治好了你想做什么?姑娘说,我想对喜欢的男孩表白。青年觉得这个逻辑很对,但是哲人不这么认为。

哲人认为,姑娘需要这种症状,因为有了这种症状她就有了不去表白的理由了。事实上是因为姑娘害怕表白失败,才找的这个“借口”。所以,她不是想治好这种病,而是想不治好它。因为有了它,姑娘就可以逃避她害怕的事情———表白。

“只要有脸红恐惧症存在,她就可以用‘我之所以不能和他交往都是因为这个脸红恐惧症’这样的想法进行自我逃避,如此便可以不必鼓起告白的勇气或者即时被拒绝也可以说服自己;而且,最终也可以抱着‘如果治好了脸红恐惧症我也可以……’之类的想法活在幻想之中”

这就像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因为有了A,所以才做不到B。作者认为,这是一种自卑情结,而不是自卑。自卑情结就是,我们把自己的自卑感当做了某种借口使用的状态。比如,我因为不漂亮,所以找不到对象。

阿德勒用了一个词叫“外部因果律”来解释说明,意思是:“将原本没有任何因果关系的事情解释成似乎有重大因果关系一样。”比如,某某明星又离婚了,于是你说你再也不相信爱情了。其实,这些和咱没啥关系。如果总这样想,可能还是因为我们不相信你自己。因为只要不相信,我们就有了不婚的理由。

生活中,我们往往会因为自己的缺点不喜欢自己,甚至讨厌自己。而现实中,我们往往过于执着自己的缺点,不肯喜欢自己。哲人认为这都是“因为你太害怕被他人讨厌、害怕在人际关系中受伤。但是,在人际关系中根本不可能不受伤。阿德勒就曾说,‘要想消除一切烦恼,只有一个人在宇宙中生存’。

但是,这根本不可能做到。社会心理学告诉我们,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他作为一个个体存在于这个社会之上,人只有在社会关系中才会成为“个人”。没有社会关系的存在,个体也就毫无意义。

然而,“人的烦恼皆源于人际关系”。这是阿德勒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之一。如果说这个世界没有人际关系,茫茫宇宙之中,只有你一个人,那么自然就没有烦恼这一说了。因为哲人认为,“个人的烦恼,所谓的‘内部烦恼’根本不存在。任何烦恼都会有他人的因素。

一旦如果在人际关系中存在‘竞争’,那人就不可能摆脱人际关系带来的烦恼,也就不可能摆脱不幸。因为有竞争的地方就会有胜者和败者,不知不觉就会把他人乃至整个世界都看成是‘敌人’。

但是如果能够体会到‘人人都是我的伙伴’,那么对世界的看法就会截然不同。不再把世界当危险的所在,不再活在不必要的猜忌之中,你眼中的世界就会成为一个安全舒适的地方。人际关系的烦恼也会大大减少。”哲人如是说。

人不太可能一个人活着,社会关系是我们人生最重大的课题之一,而处理好人与人以及与社会的关系,直接决定着我们的幸福程度。根据阿德勒的观点,烦恼的多寡,取决于我们的人际关系处理得如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