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无数先哲智慧告诉我们:人是群居动物,人的社会性注定了我们要相互依存,每个人的生活无法真正实现离群索居。 但是,习惯了群体生活的我们,却难免会遭遇某些无法逃避的孤独时刻,即:每个人无论处于哪个人生阶段,也无论处于何种人生境遇,难免都有感到孤单、寂寥的时刻。 那么,当我们感到孤独的时候,我们会做些什么呢?在独处的时候,我们是感到享受,还是倍感煎熬呢? 今天,就让我们通过《感谢那个爱上孤独的自己》这本书,一起来看看,中外文学大咖们在孤独造访时的所思所想,以及他们是如何描述那些难忘的独处时刻的吧! ![]() 关于《感谢那个爱上孤独的自己》这本书的简介这本书是2017年台海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名家作品合辑。即将近现代以来,19位中外知名作家创作的有关孤独、独处、寂寞等相关主题的33篇作品汇编成集。 这些作家主要以民国时期活跃的一批中国作家为主,包括:梁实秋、郁达夫、徐志摩、林徽因、萧红、鲁迅、朱自清、戴望舒、石评梅、庐隐…… 也有小部分外国作家,如:英国浪漫派诗人济慈、美国思想家爱默生、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英国诗人和评论家柯勒律治,等等。 书籍收录的文章体裁丰富多样,有现代诗、散文、书信,乃至小说(节选);文章风格也迥异多变,有的想象瑰丽,有的文字唯美,有的直击心灵,有的娓娓道来…… 关于《感谢那个爱上孤独的自己》的读书笔记在19位作家的33篇诗文中,浮生君最喜欢、读完后最有感触的是散文作品。书中收录的散文作品按大类来看,大致包括两类:抒情散文与哲理散文。 抒情散文这类散文普遍通过写景状物、情景交融的手法,传达作者在独处期间幽微的思绪与情感。其中,浮生君情有独钟的作品主要包括:梭罗的《瓦尔登湖的孤独》,以及徐志摩的《翡冷翠山居闲话》。 《瓦尔登湖的孤独》摘选自闻名于世的梭罗代表作《瓦尔登湖》。《瓦尔登湖》是作者在人烟罕至的瓦尔登湖畔离群独居期间的生活记录与所思所想。 ![]() 这本书浮生君在十年前的大学期间,曾经断断续续看完过,但一来时隔已久、记忆早已模糊,二来当年太年轻太浮躁,缺乏阅读这本书所必须的心境,所以即使勉强看完了,但并没有觉得多惊艳或多有收获。 但此番重读《感谢那个爱上孤独的自己》中摘选的篇章《瓦尔登湖的孤独》,可能是心境对了,梭罗通过写景状物的精到和干净自然的笔触,倒真真让浮生君体验到了他用文字营造的那个瓦尔登湖世界之美,这种美既是大自然之美,也是平静喜悦的心灵之美。 比如这一段情景交融的描写,真让浮生君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啊——
而徐志摩是著名的诗人,因此他的散文既充满了诗意的语言,也洋溢着诗人丰沛的感情,读起来简直是美的享受。 ![]() 比如徐志摩《翡冷翠山居闲话》中的这一段描写:
哲理散文哲理散文作品在本书中收录没有抒情散文多,但篇篇都堪称佳作,让浮生君最有共鸣的是:爱默生的《像学者一样孤独》和叔本华的《要么孤独,要么庸俗》这两篇。 其中,爱默生特别善用格言警句的方式阐述哲理。因此《像学者一样孤独》中,启发心灵的句子真是随处可拾, 比如:
又如:
这不就跟陶渊明说的“心远地自偏”是同一个意思嘛。 而《要么孤独,要么庸俗》则充满了逻辑缜密的思辨意味,这与作者叔本华哲学家的身份密不可分。 ![]() 作者通过详细分析社交带给人的利弊,阐明个人只有关注自身、充实精神、具备承受孤独的能力,才能自我成就,并收获幸福、安乐。他说:
关于《感谢那个爱上孤独的自己》的阅读建议尽管其中部分章节让浮生君有所触动,但《感谢那个爱上孤独的自己》这本书的缺点也非常明显: 一是选取的文章体裁不一,有诗歌、散文,也有书信,乃至小说,且收录的文章质量良莠不齐、各篇章风格迥异,犹如一锅乱炖,阅读之初让浮生君有点无所适从; 二是整本书缺乏条理性,文章的编排顺序有较大的随意性,如果按体裁或按风格分成几大类,可能读者的阅读感受会更好吧。 总体而言,浮生君对这本书的阅读建议大致是: 1、 可作为日常消遣类书籍,闲暇时随手翻翻也不错。特别是其中收录的如林徽因、徐志摩、戴望舒等抒情诗文,读起来非常美,心情烦躁或情绪低落时偶尔读一读,会有一种舒缓情绪、减轻压力感的效果。 2、 可作为发掘个人阅读喜好的“引子”。因为书中编选了一众作家的众多风格不同的作品,因此方便我们进行对比阅读,可以帮助我们发现符合个人口味的作家和作品。比如,如果读完本书,发现喜欢其中某篇文章的风格,那就可以按图索骥,找到文章作者的其他作品来深入阅读了。比如,看完本书后,浮生君产生了重读《瓦尔登湖》的念头,而且对叔本华与爱默生的作品产生了强烈的阅读兴趣,计划后续拜读这两位的大作呢。 ![]() 年轻的时候,我们往往喜爱热闹,害怕孤单。然而随着年龄渐长,我们当中的很多人,会逐渐意识到独处的乐趣。可能就像谁说过的那样吧:孤独是生命的常态;独处是人生的智慧。希望读者朋友们都能享受孤独的常态,并领悟出独处的智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