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同学们,家长朋友们,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来宾: 大家上午好! 对在座的各位同学来说,今天是令人兴奋的日子。记得刘永谋教授去年致辞的时候,叫大家不要亢奋。我想,亢奋可以不要,但小激动,小兴奋还是可以有的!生命的时间从来不是直线前进,也不是均质分布的。在短暂的人生中,总有一些事件加重了生命的分量,总有一些时间节点烙下永不褪色的印迹!我相信,今天会是诸位人生旅程中难忘的一页。建议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向各位同学,各位家长,以及敬爱的导师们表示衷心的祝贺! 作为教授哲学的老师,在临别之际,我既提供不了能让大家纵横职场的人生攻略,也没有指点迷津的锦囊妙计。我想,还是跟大家分享几个生活中的小故事,谈谈哲学吧。当然,在今天这样的场合,还给大家谈哲学,好像有点不合时宜。 破败的茅屋,一个三四岁的小孩,被锁在一个封闭的小屋中,不断哭泣,哭累了,他开始玩一面破镜子。睁开眼睛时,就看见镜子中的自己,闭上眼睛就没有看见,一睁开就看见,闭上眼又没有看见……就这样不断反复,他陷入了困境,因为他想知道,他没有看见的时候,镜子中的那个小人存在还是不存在,有还是没有?……”告诉大家,这个小孩就是我。这是我人生最早也是最清晰的记忆之一。如今,每当我在课堂上讲到认识论问题,讲到康德哲学,讲到海德格尔所谓内在性意识贯穿问题的时候,眼前总是浮现这个场景。这个儿时的经历让我意识到,在哲学还没有作为学问的时候,哲学问题已经在生活中本质地发生了,并且始终在生活中本质地发生着。生活才是哲学的无字之书,才是哲学问题的汪洋大海。今天你们毕业,投入这片大海,但愿这些年或长或短的哲学学习,你们已经具有遨游大海的智慧和勇气,导师和母校将永远注目你们前进的方向,充满期待和祝福…… 记得多年前,我去见一位同学。她丈夫开了一家公司,她成了全职的家庭主妇。坐上她车子的时候,我看到后排有几本读旧了的书,记得其中一本是弗洛姆的《逃避自由》。这些书显然被主人无数次地阅读过了,我十分惊讶!在我的观念中,一个非专业人士不会看这样的书,何况是一位全职太太,而且还看得如此的仔细认真。当我同学告诉我,看这些书只是觉得好玩,觉得有意思的时候,我更是震惊!这件小事我始终难以忘怀。它让我看到了哲学的真正存在,看到了哲学的真正意义!哲学教学最终不只是为了造就一批高深的专业人才,不只是为了写出专业的哲学著作,而是生活的哲学化,是在生活中享受哲学,运用哲学,让生活具有精神的韵味,从而加重生命的分量。试想一下,一个闲暇的家庭主妇,一个工作枯燥的办公职员,一个驰骋资本市场的老总,如果能够捧读柏拉图的《理想国》,黑格尔的《历史哲学》,马克思的《资本论》,不是为了完成课题,不是为了写作专著,而是出于兴趣本身,如此能够享受哲学的生命将是何等的高贵和精彩!生命的差异不就是吃穿住行之外,这点精神韵味的不同吗?生活化的哲学,或者说哲学的生活化,按照马克思的想法,才是哲学异化的扬弃,才是哲学自我实现中的自我瓦解。你们毕业之后,在生活中有哲学、爱哲学、用哲学,才是哲学,才是哲学教育的意义所在! 最后一件小事,几年前,一个要好朋友失恋了,她告诉我,为此专门看了弗洛姆《论爱的艺术》,结果非常失望。无独有偶,昨天高考自主招生面试的时候,有一个同学就说,选择哲学,是因为他失恋了,遇到了困惑曲折,希望高深的哲学能够给他帮助。我不知道,在座的各位,有多少是抱着这样的期待走进哲学的?如果是这样期待哲学,哲学一定让你失望了。哲学不能提供爱情的攻略,不能提供失恋者心灵的安慰,哲学回答不了你的许多问题,它甚至让你产生更多的困惑。海德格尔讲,人是有问题的存在,能够问问题的存在。在这个意义上,哲学是人最根本的存在方式。哲学的意义不是提供确定的答案,而是不断追问,是将存在放到永恒的疑问之中,为我们展开超越的存在空间。记得我在一次新生见面会上讲过,如果你们带着一个问题走进哲学院的话,希望你们带着无数的问题毕业。你发现问题越多,疑惑也多,你的收获也就越大!今天你们毕业了,我想悄悄地问一句,在你们毕业的行囊中,收获了多少哲学的问题呢? 通过这几个小故事,我想告诉大家,并真心希望,诸位今天的毕业不是告别哲学,而是在新的人生旅途中,以新的方式实现和展开哲学。因此,临别之际,给各位一点小小的建议。 毕业后,如果你还要从事哲学学习、或者以哲学为职业的话,我建议你不要把哲学看得太高。在一定程度上,我认同后现代主义者罗蒂的立场。在今天这个时代,我深信绝对真理死了,试图揭示绝对真理的哲学家也死了。思想者和哲学家不过是聊天的亲密伙伴,或者喃喃自语的夜行人,我们只能在思想的市场中有限而谦卑的活着。 毕业后,如果你不再以哲学为职业的话,我建议你的朋友圈,千万不要拉黑柏拉图、孔子、黑格尔、马克思,这些人类思想史上的精神巨人。闲来无事的时候,不断重温你与这些精神巨人相识相知的日子,他们会让你的生活与看手撕鬼子的神剧,或喝成功学的心灵鸡汤略有不同。如果说人类是有梦想的存在,那么,哲学家们就是真正的造梦者,是他们在实在的世界中建构了超越的精神世界,于是才有了至善,有了正义,有了公平,有了需要我们仰望着生活的理想王国……在哲学开启的精神空间中,世界才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 时间永不停歇,生命只是不断超越的绵延。我们今天在此集会,与其说是告别,不如说是新起点的开始。不管你们是面带微笑,还是满含眼含泪花,收获满满,还是遗憾多多,明天都在向你们招手。不管走向何处,走到何时,你们的人生都已经与人大哲学院紧密相连。人大哲学院永远向你们敞开怀抱,也希望她成为您永远的精神家园!毕业后,欢迎常回家看看! 再次祝贺各位,祝未来安康如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