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感染领域学术前沿、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呼吸道感染优化诊疗......且听大咖谈中国抗感染焦点

 chengjiankag 2019-06-19

点击上方“医师报” 关注我们

“《医师报》融媒体记者 裘佳,“博采众长 共谱AI篇章”第二届拜耳抗感染峰会在京举行聚焦热点 巅峰论道 共促抗感染事业发展,[601].医师报,2019-06-20(11)”

5月4日,第二届拜耳抗感染峰会(AIM)在京举行。大会旨在传递第29届ECCMID最新学术进展,并结合国内临床实践和关注热点,开展前沿讨论,碰撞思维,持续推动中国抗感染领域的学术进展,提升抗感染诊疗能力。大会由解放军总医院刘又宁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胡必杰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陈佰义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朝阳医院郭树彬教授担任会议主席。

学术观点

关键词·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2019欧洲临床微生物与感染病学大会热点

胡必杰教授分享了2019欧洲临床微生物与感染病学大会(ECCMID)的最新进展与研究热点。

热点一大会提倡抗菌药物策略的改变:尽量口服及短疗程治疗。研究显示,静脉转口服治疗可使患者及医院双方在多方面获益。建议尽可能缩短抗菌药疗程。

热点二近年来,宏基因组在临床得到很好的应用,尤其对常规培养不能发现的微生物。胡必杰教授团队报告了病原二代测序的临床应用实践,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在《Clin Infect Dis》杂志上。

热点三慢性骨关节感染管理研究显示,通过短时间静脉转口服,可减少医疗险成本费用,疗效相似。对于慢性关节感染,胡教授建议增设感染病科专业医师团队。

热点四胡教授指出,本次大会在感控方面的启示是感控决不是简单的消毒隔离,而是对临床发生的感染性疾病暴发问题深究,对已发觉的医疗感控体系漏洞予以改正。

ChiCAST:制定体现国内抗菌药物需要的药敏折点

北京协和医院杨启文教授在ECCMID大会上进行了中国抗菌药物药敏和细菌耐药情况的报告,并在本次论坛中作进一步分享。杨教授介绍,欧洲EUCAST和美国CLSI是目前国际上的两大药敏体系。然而这两大药敏体系在部分抗菌药物数据更新上存在滞后性。此外,某些国内常用抗菌药物,国际用药经验较少。因此,ChiCAST应运而生,主要关注为亚太地区医疗机构制定相关药敏方法和药敏折点,制定更能体现国内抗菌药物需要的药敏折点。

ChiCAST的主要工作包括:国内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方法标准化、开展有价值的科研工作(去甲万古霉素流行病学折点建立、PK/PD折点研究等)、建立可供参考的微生物实验室等。

充分发挥感染科医生在抗菌药管理的作用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赵宗珉教授表示,感染科医生作为三大抗菌药物管理技术支撑体系之一,在抗菌药物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需从以下方面入手:提高复杂疑难感染病例的正确诊断率,提高复杂疑难感染病例的治疗成功率,积极参与医院感控工作,及时掌握国内外抗感染领域动态,积极参与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相关知识培训,与临床微生物科医生、临床药师通力合作。

赵教授表示,正确的诊断是正确治疗的前提。目前临床绝大多数抗感染治疗是经验性治疗,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成功的关键是综合考虑患者、病原体和抗菌药物三方面的因素,结合患者特点判断感染的部位和可能的常见病原体,考虑现有常用抗菌药物能否覆盖这些病原体、在感染部位能否达到足够浓度等。在考虑有效性同时,需注意安全性和经济原则。

关键词·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探讨

分层覆盖病原体 抗菌药联用需谨慎

“多不一定好!”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陈雪华教授表示,临床中,抗菌药物间的拮抗作用比协同更常见。理论上,高于MIC和耐药突变窗的药物即可预防耐药,但抗菌药物始终不只作用于靶病原体,还需考虑作用环境、代谢等,临床上联合用药预防耐药的情况很难证实。

因此,联合用药更多聚焦于扩大抗菌谱,覆盖目标病原体。如CAP经验性治疗,首先需了解CAP常见病原体,分层覆盖。目前认为,CAP初始经验性治疗多数情况下只需覆盖肺炎链球菌和非典型病原体。在重症患者中,初始治疗覆盖肺炎链球菌和军团菌能降低死亡率,有证据显示,呼吸喹诺酮莫西沙星单药即可达到此需求。只有出现耐药革兰阴性菌危险因素时,才需联合用药覆盖革兰阴性菌。

关注呼吸道病毒感染合并细菌感染问题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张劲农教授介绍了ECCMID上关于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中东呼吸道综合征冠状病毒、流感病毒等呼吸道病毒的一些振奋人心的抗病毒药临床研究进展。

张教授表示,流感的临床症状取决于病毒和宿主,临床治疗时也应关注这两个方面。美国感染病协会2018年的流感治疗指南中强调了医生在经验性治疗时应考虑患者是否为病毒合并细菌感染。尤其对于病情严重的病例,应考虑可能存在病毒合并细菌感染性重症肺炎。病毒合并细菌感染中最常见的致病菌是肺炎链球菌,同时也需注意金黄色葡萄球菌(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化脓性链球菌。

降钙素原检测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尤其对于ICU患者,但其特异性较低。张教授指出,当PCT值为0.25时可能为病毒合并细菌感染,当达到0.5时确定病毒合并细菌感染的可能性较高。

关注易感致病原 指导AECOPD抗菌治疗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文富强教授表示,随着GOLD指南改版,肺功能不再和ABCD级分组划等号,在解读部分文献时需重新思考对临床的指导价值。临床实际中,相较于肺功能,ABCD更能评估患者疾病状态及调整用药。

AECOPD是指患者以呼吸道症状加重为特征的临床事件,并不等于重症COPD,各种严重程度的COPD患者均可发作AECOPD。指南不再根据严重程度分层指导AECOPD抗菌治疗,而是以呼吸困难、痰量增加以及脓痰三个症状,以及机械通气重症患者作为AECOPD抗菌治疗指征。

随着新一代测序技术发展,在已有的细菌感染与AECOPD机制中,微生物组学是一种新的学说。肺部微生物组的改变提示COPD急性加重是多种而非单一微生物感染,关注易致急性发作的致病菌,更好地指导抗菌用药。

讨论焦点

刘又宁教授强调,细菌耐药需把社区与院内感染区分开来,两者致病菌群不同,耐药性差别大;多药耐药威胁各国不同,我国与WHO对耐药菌的排序较一致;限制或合理使用抗菌药,会一定程度延缓细菌耐药,但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我国耐药菌防控重点在院感,院感防控重点在交叉耐药问题。杨启文教授表示,防控CRE等耐药菌的流行,一方面要加强院感控制,另一方面加强克隆性传播的控制力度。

针对目前已有的临床病原体检测技术,陈雪华教授认为在应用新技术的同时,也要回归临床评估患者的情况。赵宗珉教授认为,经验性抗感染治疗需有的放矢,不能随意覆盖。努力评估病原体及其耐药性,参考病情严重性,做出临床抉择。

清华长庚医院陈旭岩教授与陈佰义教授对于临床常提及的“感染重”提出疑问,认为症状评估和病原体评估是两种评估方式,不能混为一谈。张劲农教授认为AECOPD在临床表现、诊疗上与CAP都有差异,GOLD指南也强调两者要区别对待。

郭树彬教授表示,对于AECOPD明确感染所致时,除考虑致病微生物,还应考虑感染所致的患者反应,更合理地治疗。

《医师报》06月20日11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