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子尹:海德格尔论“别人的独裁”与“存活的独我”-从现象学观点看世界? – 哲学网:哲学学术门户网站,Philosophy,哲学家,哲学名言大全

 置身于宁静 2019-06-20

五. 一般的“独我论”与海德格的“存活独我论”之分别

一谈到“独我论”,许多人都有一种倾向把它与传统哲学知识论中的一些极端的主体论 ( subjectivism ) 混而一谈。而这正是我们在了解海德格所谓“存活独我论”之前首先要排除的误解。诚然,主体论与一般所谓独我论的确于理论上有许多共通点。然而,海德格所谓 的存活独我论却与历来一般的独我论有着极大的分别。一般所谓“独我论”与一般所谓“主体论”的理论关系其实是非常微妙的。自笛卡儿开启了从一普遍怀疑而回 溯“自我”的方向后,西方哲学展开了热炽的主体论哲学。而历来西方 “主体论”的订立原委,主要在求于一切存有诸法之中,举出不同意义的 “自我”(ego, ich, Subjekt... ) 作为一切存有与认知之枢纽与根据。相对于中世纪强调神权和以上帝超越存有为万法准则的士林传统而言,主体论代表了西方人文精神的抬头。

然而,主体论一旦强调以自我为认知乃至存有之基础,便很自然地要面对一理论上无可逃避的疑惑–“自我”会不会成为万法中“独一”具有真确的存在地位的 存有呢?这一种考虑就引出一般所谓的“独我论”了。很明显地,从理论构成的角度看,如果不提出主体论,则这个疑惑是无必要产生的。而从哲学史上观察,所谓 “独我论”的问题,亦只在笛卡儿以后才成为一逼切的课题。由是观之,一般所谓“独我论”,放之于理论上固可说是“主体体”的一项附录,然而,这项附录却是 一项很不受欢迎的附录。换言之,与其说主体论同时“主张”独我论或“独我主义”,不如说:独我论乃是“主体论”系统中产生出来的一项既不能不接受,但却有 待克服的理论困难。近世西方哲学讨论及“独我论”时,无不是要把它当作一项理论困难般求解决。在海德格眼中,西方最后一位和最有代表性的主体论者就是胡塞 尔。胡塞尔全面提出其“超验主体性”之后,“独我论 ”的挑战也来得最为逼切。77* 为了要使他底主体性理论从“独我”的疑惑中解脱,胡塞尔提出了所谓“交互主体性”(Inter-Subjektivit?) 的观念。然而,所谓“交互主体性”是什么一回事昵?从理论的角度看,“交互主体性”严格而言还是在“主体性”的基础上构成的,与其说真的是对“独我论”的一项解决,不如说代表了西方主体论传统面对“独我论”的挑战下的一项最无可奈何的出路。

回看海德格,如众所共知,海德格一生不断对西方近世的主体论施以严励批判。海德格认为主体论传统不必要地把人的地位高举,以至造成独我论的困境。78* 从早期的“存活分析”到后期的所谓“同一性思维” (tautological thinking) 79* 中,海德格一直尝试给“人”这个现象作重新的刻划与定位,其中早期与晚期的主张虽然有许多理论上的改变,但海德格自始至终坚守一项宗旨,就是不应该过份坚 持人于宇宙万法中的“中心”地位以至于踰越了人的有限性的地步。由于根本不接受主体论传统的缘故,海德格严格而言根本不必面对主体性哲学阴影下的那种独我 论。

虽然海德格与胡塞尔同挤身于当代现象学家之列,但当胡塞尔得努力去谈论“交互主体性”之余,海德格郄可以绝口不提这个问题。80* 正如前所申论,“独我论”对于主体论传统而言,是一个有待克服的困难;今观海德格,其于批判主体论之余,竟主动地提出“存活的独我论”,而且不旦不把这“ 独我”视为一有待克服的理论困难,反而对此一“独我”作出极度之肯定。海德格的“存活独我论”和传统一般“独我论”涉及共通的问题,但却有着完全不同的理 论基点。首先于问题上着手。一般而言, “独我”一旦成为一项考虑,便立即出现两个问题:

1、独我以外的世界是怎样一个世界?此一我和世界之关系是如何的?2、独我以外的其它“自我”是怎样的一些“其他自我”(alter ego)?而我和这些其它“自我”的关系是如何的?

这两个问题。都是海德格和主体论传统所共同关心的问题。而再从理论基点上看:一般的“独我论”之所以为一项困难,是因为主体一旦被订定为一切存有之“ 中心”,则“世界”和“其它自我”的存有地位相对地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因此才构成何谓“困难”。海德格在批判主体论传统时,便多次指出,在主体“独尊”的 局面之下,现代文明引出了种种危机,其中最逼切、最严峻的就是:

a、主体俨如一“缺乏世界的自我”(weltloses Ich)81*,主体与世界成为一外在的对扬。在对立之下,世界成为了被主体认识乃至利用的“对象”(Objekt),成为了“资源”,从此,人与世界的原始和谐受到破坏。人类乃一步一步求征服、驾驭、乃至破坏和摧残自然。82*

b、主体之为主体,并不单只解作那相对于外在世界而言的人类一般,而是“每一个”主体个人。于是个人以外的他人也得要被对象化,他人都成为每一个人认识和利用的对象,人类于是彼此把对方对象化,物化,人群社会的和谐秩序从此更为渺茫。83*

海德格的“存活独我论”的基点与传统“独我论”最大的分别在于前者并不以人独尊,并处处扣紧人本身的有限性 (Endlichkeit, finitude)去立论。因此,并不因“独我”之立而就“我与世界”与“我与其它自我 ”这两个基本问题构成上述的对立。相反地,“存活独我”的展现,正正就“我与世界”和“我与其它自我”这两个问题,作出了新的回答。以下我们试透过分析海德格的“存活独我论”就这两基本问题的回答结束本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