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跑步前后2个“必须” ,不做就是在“自残”!

 好大水 2019-06-20

这是骨事汇发布的第1126篇原创文章




患者

跑步什么好处?

医生

调整生物钟,提高睡眠质量;

提高机体免疫力;

提高心血管系统功能及肺功能;

增强骨骼强硬度及密度,预防骨质疏松;

减肥;

……

患者

可是, 有些人却说跑步几个月,已开始大腿疼、膝盖疼、小腿疼、脚底疼……

医生

 这个不赖跑步, 赖你不会跑!

为什么人家跑步没事,就你疼?
1.跑步没计划

跑步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态确定计划,特别是初跑者,没有经验,很多人一开始就10公里、20公里,不仅会带来身体上的损伤,还会在心理上对跑步产生抵触。

2.追求速度

每个跑者的目标不同,跑龄也不同,如果是为了身心健康,为了减肥,不要过多的在乎速度,要掌握休息和跑步之间的平衡。

3.强迫自己天天跑

虽然慢跑有益于保持健康和瘦身,但临床医生并不建议天天跑。对于初跑者和减肥人群,建议每周跑3次,如果自我感觉良好,可将周跑次数提高到4~5次。一旦状态不佳或感觉疲劳,说明需要休息。

4.鞋子不合适

选鞋子如果太平,没有弧度,太重或者太轻,都会影响缓震功能与稳定性,导致膝、踝关节受损。初、中级跑者选择跑鞋时,建议将减震功能、舒适度放在首要考虑因素。高级跑者则建议专业跑鞋。

5.患有旧伤

运动的目标是成就健康,而不是造成健康问题。一些运动损伤虽然看起来并无大碍,实际上会在身体里埋下 “病根”,在以后的运动中稍有不当就会再次发生,甚至造成更加严重的损伤。

6.跑前不热身

充足的跑前热身是十分必要的,可以让全身肌肉及关节迅速转为“战斗”状态,保证在运动时充分调节肌肉“从静到动”,降低软组织粘滞性,预防肌肉拉伤,同时还可以调动心肺,克服心肺惰性,减少岔气现象,激活神经系统,促进关节滑液分泌,提高关节的灵活性。

7.跑后不拉伸

跑完有一项重要的功课——拉伸。拉伸可以让身体重归平静的状态。跑步时,身体处于僵硬、紧缩的状态。 而跑后的拉伸就是放松紧张、充血的肌肉和筋膜,帮助其恢复到正常弹性状态。而且拉伸更是可以快速排泄乳酸,有效缓解肌肉酸痛、消除疲劳感。

跑前、跑后2个“必须”

针对以上原因, 建议大家:

  • 制定符合自己身体状况的跑步计划;

  • 不要过于追求速度;

  • 每周最少让自己休息2天;

  • 购买一双合适的跑鞋;

  • 出现损伤或旧伤未好时,以休息为主。

除此以外, 还有最重要的“先动后静”。

跑步前——必须动(跑前热身)

坚持5~10分钟到身体微微出汗皆可,以下运动可以调动全身大部分肌肉群,使体内的多种系统,如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神经肌肉系统及骨胳关节系统等逐渐适应即将面临的较激烈的运动,预防运动伤害。


跑步后——必须静(跑后牵拉)

以下动作,每个保持15秒,重复2次。牵拉过程中, 不可太过,要偏于柔和,特别是初跑者,不能急于求成,让肌肉感觉到“酸”的感觉即可,让身体逐渐恢复到正常状态。

本文审稿医生: 北京德尔康尼骨科医院  王凤文





北京德尔康尼骨科医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