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古名方“桂枝甘草汤”

 温暖中医 2019-06-21

桂枝甘草汤:

组成:桂枝25克,甘草12克

方证:发汗过多而心下悸或耳聋者,以叉手自冒心为主要特征的一类表现。

应用:

  1. 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心动过缓,房性早搏等。

  2. 发汗过多所致的不寐证。

原文:

A.《伤寒论》64条:“发汗过多,其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

桂枝四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

B.《伤寒论》75条:“未持脉时,病人手叉自冒心,师因教试令咳而不咳者,此必两耳聋无闻也。所以然者,以重发汗,虚故如此。发汗后,饮水多必喘,以水灌之亦喘”。

C.《伤寒论》211条:“发汗多,若重发汗者,亡其阳;谵语,脉短者死,脉自和者不死”。

D.《伤寒论》24条:“太阳病,发汗太多,因致痉”。

析疑:桂枝甘草汤由桂枝、炙甘草两味药组成,这两味药中,桂枝有着和营、通阳、利水、下气、行瘀、补中的作用,当然桂枝亦有解半表半里的作用,但就桂枝甘草汤来说,桂枝在本方中主要起着温通胸阳的作用;炙甘草在本方中是起着补中益气的作用。 

64条,叉手自冒心,“冒“,手不欲离心状,呼应后文“欲得按”因何欲得按?因心下悸,水饮上冲也有心下悸,欲得按者定虚实,桂枝甘草汤主之。

75条,两耳聋无闻,以重发汗,重,读(zhong),过重、过大,重(chong)发汗古人习惯用词“复发汗”。虚故如此,津液(阳气)虚。

211条,谵语,阳明结实,热扰心神。短与促均为缩短之意,如后服小“促“其间。但脉促为阵线收缩,尚能强而争而抗之,脉短则相对,津血虚竭,无力相抗。

24条,发汗太多,兼营卫不和,致痉。 此四条均为发汗致津虚亡阳,亡至心脉者心下虚悸,亡至九窍者,九窍不用,亡至肠胃者,为燥实,亡至四末者,为痉。此四者亡津液之主要表现,或可同现。至于为何有此不同,无须深究。若临床中怀疑病人津虚,可结合此四个方向考察,则津虚不难辨。

加减与化裁:

加减化裁 气虚短气者,加人参或西洋参、黄芪以益气补虚;阳虚恶寒者,加干姜、附子以温阳散寒;血虚头晕目眩者,加龙眼肉、当归以滋补阴血;怔忡者,加远志、酸枣仁以安神定志;夹郁热心烦者,加茯苓、知母以清心除烦安神。

使用注意心阴虚证、胃阴虚证慎用本方。

《伤寒论今释》引《证治大还》:妇人生产不快,或死腹中。

 

文献摘要:

1.《注解伤寒论》:桂枝之辛,走肺而益气;甘草之甘,入脾而缓中。

2、《伤寒附翼》:此补心之峻剂也。桂枝本营分药,得甘草则内补营气而养血,从甘也。此方用桂枝为君,独任甘草为佐,以补心之阳,则汗出多者,不至于亡阳矣;姜之辛散,枣之泥滞,固非所宜;并不用芍药者,不欲其苦泄也。甘温相得,气和而悸自平。

3、《古今选注》:桂枝复甘草,是辛从甘化,为阳中有阴,故治胸中阳气欲失。且桂枝轻扬走表,佐以甘草留恋中宫,载还阳气,仍寓一表一里之义,故得以外止汗而内除烦。

“桂枝甘草汤”在临床用量黄金比例是2: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