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些“瑜伽生活”的陷阱

 玉蝴蝶YOGA 2019-06-21

练瑜伽所带来的改变,是颠覆性的。“瑜伽毁了我的生活”(yoga is ruining my life)的说法,一点都不夸张,无论对于我自己,还是对于身边的老师与同学。

对于我来说,除了外在身材的改变外,嗅觉、听觉、触觉等五感也更加精微敏锐,对身体的感受更诚实、很自然的就想吃健康的食物、喝天然的饮品,想要坐得更挺拔、尽可能不翘二郎腿、放弃单肩包和高跟鞋……

——因为不这样,身体不爽,呼吸不畅。

而对于那些练习十几年甚至更久的瑜伽老师们、yogi们,他们的生活则更让人惊讶:

卖了小汽车,改开摩托车;

卖了家里的沙发,改为直接席地而坐;

无法“放松”地靠在椅背上坐着,而是挺得笔直……

——因为不这样,脊柱、身体和呼吸,真的受不了。

也有很多yogi们,

放弃'规律的'一日三餐,而是跟随身体的需要,变为一日两餐或一餐,或直接断食。

手机经常找不到人,因为在一天的大部分时间里,走路、吃饭、工作、上课、见朋友、回家,都尽可能的“活在当下”。

是的,瑜伽会让生活变得更简单,自然放弃很多东西。无论是物品,生活方式,还是内心的观念和旧习。

并非刻意追求“优越',而是渴望感受“满足”。

然而,当“瑜伽式的敏感身体”和“瑜伽式的生活”,让我感觉更好、身体也变得更通透舒适时,自己仿佛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我感到自己的过于敏感,过于追求“纯粹”,似乎形成了一种僵化的模式,例如一定要去选择吃喝所谓的“正能量”的东西、去与所谓的“正能量”的人呆在一起,或者过一种所谓的“正能量”的lifestyle,而去躲避那些“负能量”的人与事。

身体和内心,自然着有趋乐避苦的渴望,想要感受舒适与满足,这没有问题。然而,我却觉得感到自己对于“正能量”、“纯净”与“灵性”的追求,变成了一种紧缩与封闭。我把“正能量”与“负能量”,“健康”与“不健康”,“纯净”与“不纯净”,“灵性”与“不灵性”,极端的“二元对立”了起来。而这样,反而离我真正想追寻的,瑜伽中的unity(一体感)、non-duality(非二元性),越来越远。

在学瑜伽哲学理论时,我的大脑理解到,真正的“pure”,是指在一切事物中都能看到纯净与神性,没有区隔与界定。

然而当我的身体感受越来越敏感,越来越渴望对自己内心诚实,越来越独特有个性时,当那个曾经迷失的'独特自我'越来越清晰时,我似乎却越来越做不到去包容“不是我”的东西——去满足那个想要去融合的渴望。

这种渴望“独特”,与渴望“合一”的矛盾,一直困扰着我。

直到读了Sri Anandamayi Ma的教导。

Sri Anandamayi Ma是20世纪的一位传奇的瑜伽上师,《一个瑜伽行者的自传》的第45章中讲述的“喜悦'之母。以下来自Sri Anandamayi Ma官方纪念网站(http://www./)的问答录:

Q:Ma, we feel it awfully boring to have such a crowd pestering us with tales of their domestic troubles and worries.

学生问:'母亲,被一群人和他们内在的困扰和担忧故事缠绕着,我们感到非常无聊。'

A: Because you feel that your own body and theirs are distinctly separate. As you do not feel the weight of your head, of hands and fit, of so many fingers and toes, of legs and thighs, to be a burden nor a heavy load upon yourself because you feel they are but vital parts of your own body, so do I feel that these persons are all organic members of THIS BODY; So I don’t feel their pressure nor find their worries weighing upon me.. Their joys and sorrows, problems and their solutions, I feel to be vitally mine. Their acts and awards, too, are essentially mine. I have no ego-sense nor conception of separateness.

Each one of you have the “height and depth of eternity” in me equally.

Sri Anandamayi Ma答曰:

“你感到无聊,是因为你觉得你的身体和他们是有区分的。

但是你感觉不到你的头、手和身体的重量,以及许多手指和脚趾,腿部和大腿的重量,不觉得它们会给你带来承重的负担,那是因为你觉得这些都是你身体活生生的一部分。

我感到这些人们,就是我这个身体中有机的一部分,所以他们的担忧不会给我带来任何压力。他们的快乐和悲伤,他们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我鲜活地感到就是我的。他们的行为和奖赏(行为导致的结果),实质上也是我的。我没有'自我'感,或”分离“的概念。

你们每个人在我的内在,都同样平等地拥有‘无尽的高度与深度’。”

我们可能无法体验Sri Anandamayi Ma这样的感受,但她的教导,却点亮了我,让我回想起了瑜伽的练习:

在练习身体时,对于在体式中,那些”好的“身体疼痛,在念头上撕掉”痛“的标签,只是去全然接纳和体会这样一种身体的感受,直到变”通“;(见:练瑜伽很痛,怎么办?| 关于「疼痛」的深度思考

在练习冥想时,无论是出现的身体痛,还是从潜意识底层浮出水面的'心痛',亦撕掉”痛“与”坏“的标签,只是全然去感受(见:论瑜伽如何应对“心痛”

而瑜伽垫子之外,也是一样。那些让自己感受到”负能量“的人与事,其实也是自己内在“痛点”的投射——那些不敢去触碰的内在创伤,那些不敢去接纳的有关于自己的人性丑陋,那些自己不敢去面对的感受,通过外在的人和事,以一种夸张的方式演出来——Sri Anandamayi Ma所说的,自己“身体的一部分”。

'存在”(being)本身,并没有所谓的好与坏。而“好”与“坏”,都是为了能够在对比之下,去体验“存在’。而个人感受到外在的”负“或”坏“,其实也是一种内在的”卡“与”不通畅“,对一些固执的观念或模式抓住不放,内在的管道没有敞开与自由流动。而真正的通透,是“不区分”与“不设防”的。

渴望通透与舒适的本能,能够为我们提供更多精力和能量,快乐与满足。

而让我同样意识到的是,这种满足感,也是为了能够有更多的精力和能量,去让自己练习去对更多”负能量“敞开感受。去接纳和自己不一样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去对让自己恐惧的、无法接纳的人与事感同深受,去与自己“不同频”的能量融合……就好像是瑜伽中的Tapas(苦行/刻苦练习),心甘情愿去经历一次又一次的摩擦,把自己的内在“痛点”打通。而“痛点”,本就是被封印/被压抑的内在能量。

也许,这才是真正的“瑜伽生活”——以一颗愿意去体验一切经历、愿意用慈悲解锁“恐惧”的心(willingness),不带偏见地全然体验,一切流经自己的感受。

去“embody”,去把瑜伽真正的活出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