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命与智慧的历史课堂教学

 昵称15221501 2019-06-22

历史本身是丰富多彩的,富有生命力的,智慧人的。但缘于教材、考试、急功近利等因素,历史的生命力黯然了,学生的思想桎梏了,课堂的智慧少了,情感世界荒漠了。从教20多年来,为了使自己的历史课堂富有生命与智慧,时常思想着,探索着,完善着,以求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有些东西已成文,并发表在国家级的刊物上,如《识记结构 训练》、《历史教学中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的教育》。我想,历史课堂教学因生命而吸引人,因智慧而成长人;生命的教学应该是智慧人的,而智慧的教学更富有生命。

一、生命的课堂

1、激情的课堂

美国学者威伍在《激情,成就一个教师》这有这样一段话:“想要教好的教师可能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志向更高和激情奔放的。伟大至少一部分出自天赋,这是无法传播的。然而,伟大的教师一定是激情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神入”历史,以参与者的身份讲授历史,则能饱含感情,准确、形象、具体地再现历史人物,而缺乏角色意识的教师,难以“神入”历史与置身历史氛围之中,必然游离于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之外,以旁观者的角色讲授历史,使教学变得单调乏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谈不上完成教学任务。历史事件,在强烈的历史氛围之中,使学生常常为之动容,从而产生移情作用。历史激情着我,我激情着学生。

2、激励的课堂

俗话说:好言一句三冬暖。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对学生的正确行为观点或好的成绩表示赞许,多给学生一些鼓励,一些支持,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学生看到自己成功的希望。比如:我在教学中宜常使用表扬的语气词,如:“很好!”“太棒了!”“不错”“有进步”等等表示你的关注和赞许。

3、趣味的课堂

对缺乏社会阅历和生活经验的中学生来说,历史知识的间接性,直接影响着历史教学的效果。我在教学中注意以形象化的素材,通俗易懂的语言,丰富多变的情感,合适恰当的形体动作,主动形象地再现历史人物的风姿面貌,准确具体地展示历史事件的绚丽画面。化远为近,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传人适如其人”,“叙事适如其事”,使学生在强烈的历史氛围中,通过历史教师的角色扮演,形成鲜明清晰的历史表象,掌握准确具体的历史概念,形成相应的历史感。

4、常新的课堂

为何“新, 教材的滞后性需补充新内容,要求“新”, 时代对人才培养的需要,要求“新”, 知识特点要求“新”。 如何“新” 教学模式优化要“新” ,中心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开放式教学,探求新的教学模式,研究性学习;史学信息的纳入要“新”; 教学手段要新。知识结构的重组要“新”;学科知识的延伸上要“新”; 考试方法要“新”以理念为先的历史教学。

5、探究的课堂

教学中营造民主、平等、自由、宽容、和谐的学习气氛能增强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大胆探索,勇于发现的勇气,这样的课堂氛围,最重要的就是要建立和谐、融洽、平等的师生关系,“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培养学生探究和发现能力,从本质上说,即培养学生形成自己在接近客观历史原貌的前提下对历史现象的一点更深层次的认识,而不是去死记模式化的固定结论,这样就能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僵化定势,展开思维飞跃的翅膀,真正做到论从史出,寓论于史,史论结合。如何引导学生探究,首先,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宋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无疑”。其次,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探究发现。俗话说得好:“触景生情”。 特定的历史情景往往会引起学生无限的遐想和发现。历史教学要善于创设历史情景,使学生置身于彼时彼地的历史情景中去,引发历史性思考,去探究和发现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再次,培养学生勇于质疑,敢于质疑的精神的培养是培养探究和发现能力的前提。一般来说,创新型人才的人格特征有三个:即思维不被已有的结论所束缚;不相信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不屈服专家学者的权威。

6、体验成功的课堂

人的需要最高层次的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即成功的需要。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激发学生的成功动机,指导学生的成功行为,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愉悦,进而升华成功目标,达到人人主动争取成功,不断取得学习上的成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自信与热情,从而使学生无论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得到发展。通过创造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降低历史教学难度,树立学生学习自信;指导学生制订科学的学习目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加强对学生学习历史方法的指导;实行多维激励性教学评价。

二、智慧的课堂

1、构建知识结构的课堂

美国著名教育家、结构教学理论的代表人物杰罗姆·布鲁姆说:“不论我们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获得的知识,如果没有圆满的结构把它联在一起,那是一种多半会遗忘的知识。”平时历史学习,既要掌握 “点”的知识,更要注意知识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否则,识记模糊,理解不深。面对大量的中外纵横交错的各类知识,有必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构建“点”、“线”、“面”、“体”(中外通史)的知识,使之形成宏观、中观、微观的历史知识网络,以利牢固掌握,灵活运用。如九年级世界近代史,我引导学生共同构建了如下知识结构:

2、授人以“渔”的课堂

笛卡儿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现代科学观和现代科学教育观认为,作为结果的知识是不断更新的,发现真理、探求结果的方法才是更重要的。教学中要“授人渔”,使学生感到“我能学”。科学的历史学习方法一旦被学生所掌握,便会大大加强其思维的的 科学性,使他们能更有效地理解、掌握和运用所学的知识,提高其主动学习的水平。比如阅读教材的方法。历史思维的方法,“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 (赞科夫语)常用历史学习的思维方法包括: 抽象与概括、联系和比较、分析(根本原因、主要原因、直接原因)与综合。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分析评价问题的方法。多元理解历史。重点掌握历史观点。密切联系实际的方法。解题的方法。

3、以唯物史观指导历史教学的课堂

历史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生历史知识,更要教给学生唯物史观, 给学生认识历史的金钥匙,使学生具备历史的宏观的高屋建瓴的观察能力。如唯物史观认为,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物质生产的活动是人类社会所有活动中首要的、也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物质生产活动的水平和具体形式,决定了人们在生产过程的相互关系,决定了生产关系的性质,因而也决定了上层建筑中的政治统治形式、法律制度、哲学思想以及文化艺术的状况等等。在学习九年级世界近代史时,将这一唯物史观通俗易懂的渗透在学习中,引导学生认识到,有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出现和发展,才有了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新航路的开辟,才有了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才有了君主立宪制、联邦制度、共和制等形式的自由、民主、平等、人权、法制的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才有了工业革命。反过来,这些又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更快发展。 另外,在唯物史观的视野方面,应该扩大。仅从唯物史观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角度观察和认识历史是不够的,我们要借鉴文明史观,从文明成果的创造和积累以及人的自身文明化的角度去认识人类社会的历史;借鉴社会史观的视角,“眼睛向下”“自下而上地看历史”;借鉴生态史观的视角,从人类与自然关系的角度去认识历史。历史表明,没有正确史观导向的世界,休想有安宁的日子。史观能救人,也能杀人。

4、实现历史教育的真正价值的课堂

面对学生,面对祖国,面对未来,面对我们的职业道德,有良知的教师,我们不能仅仅是应试的名师,我们更应该是有思想的教师。我时常在问:“我教的历史有用吗?”“有没有可能是除了考试,一无所用。”“我的学生终生会想起我,感激我吗?”“教师本身就够苦的,我们的苦值吗,苦的快乐吗?”

我认为历史教育应该追求的最本真的要义,通过活生生的、有生命的、有思想的历史,提升的不仅仅是针对考试的,更重要的提升他们的人生追求以及为之而奋斗的精神动力和意志品质。被扭曲了的人文学科的历史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考试的技术层面上,历史教学的实施,应该从面向历史学科的教学转向为面向学生发展,一个是发展观,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一个是人文观,培养学生的精神和情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