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民公安大学教授:青春期孩子运动要重视!不然易出现心理问题

 山头大王 2019-06-23

在传统教育中,我们很容易观察到,许多家长认为,学习就是在课堂上学知识,运动只是专业学体育的孩子才做的事情。

但是,对比国外的家长,他们却更愿意花重金送孩子玩运动。

尽管他们心里清楚,大部分孩子都不会成为专业运动员,但是他们知道运动的价值和从运动中学到的东西,够孩子受用一生。

- 01 -

芝加哥附近有一所中学实施零时体育计划,在没正式上课之前,让学生早上七点到校,跑步、做运动,运动后学生的心跳达到最高值或最大摄氧量的70%,才开始上课。

一开始时家长都反对,孩子本来就不愿早起上学,再去操场跑几圈,岂不一进教室就打瞌睡?

结果发现正好相反,学生反而更清醒,上课的气氛好了,记忆力、专注力都增强了。

原来我们在运动时会产生多巴胺、血清素和正肾上腺素,这三种神经传导物质都和学习有关。

多巴胺是种正向的情绪物质,人要快乐,大脑中一定要有多巴胺,我们的快乐中心伏隔核里面都是多巴胺的受体。

我们看到运动完的人心情都愉快,打完球的孩子精神都亢奋,脾气都很好。

血清素跟我们的情绪和记忆有直接的关系。血清素增加,记忆力变好,学习的效果也更好了。

很多抗忧郁症的药都是阻挡大脑中血清素的回收,以使大脑中的血清素比较多。

正肾上腺素跟注意力有直接的关系,它在面对敌人决定要战或要逃时分泌得最多。正肾上腺素使孩子的专注力增强。(出自——运动改造大脑)

所以学生心情愉快,上课专心、记得快、学得好、自信心与自尊心也提升了。01. 游戏

- 02 -

他们还做了一个实验,将学生最不喜欢、最头痛的课,如数学,排在上午第二节课上或下午第八节时上。

结果发现上午那一组的学习比较好,好到两倍以上。

因为运动完的神经传导物质在上午第二节课时还在大脑里,但是到下午时就已经消耗殆尽了。

一学期下来,这组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比正规上体育课的学生高了10%,而且打架事件也减少了。在全美30%的人过胖时,他们学校只有3%。

这些数据开始让美国的父母看到运动对孩子的学习和行为的帮助,就不再反对零时体育计划了,反而早早地把孩子送到学校运动。现在美国已有很多州在推动这个零时体能运动。

研究者也发现在斯坦福成就测验中,那些体能好的学生数学胜过全体的67%,英文胜过全体的45%。

2004年由小儿科医生、认知科学家等组合的团队对学生健康做了一个评估,发现一周只要运动3到5次,每次30到45分钟,就能大大提升孩子记忆、注意力和教室行为的正向效果。

- 03 -

前段时间,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李玫瑾在今日说法中就聊到这个问题,她认为很多家长在跟孩子的交流过程中,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选择。

聪明的家长会和孩子多商量,给孩子选择权,并让孩子多运动,缺少运动的孩子更易出现心理问题。

许多儿童心理问题都是由神经系统引起的,当孩子生理上没有运动起来时,便会影响到青春期内分泌发育,从而导致孩子容易出现性格叛逆等心理问题。

多运动是很好的宣泄管道,能让大脑分泌多巴胺,促进孩子的正向发展,使孩子拥有正向的情绪。

运动除了这些天然的价值,更能帮助培养孩子一生受用的基本素养,比如,运动精神和团队精神,领导力,归属感等等。

公安大学教授李玖瑾还表示,运动对孩子而言,绝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必须重视。

养成运动的习惯,从来都不只为给孩子一个健康的体魄,更为培养孩子完整的人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