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真正适合孩子的“育”与“教” 点击标题下方“天使在线幸福家庭”关注 故事发生在1983年的斯洛伐克, 一名新来的女教师达玛莉刚到一所郊区小学任教,便在点名的时候,要求每个学生同时介绍自己父母的职业。 似乎这是为了能够全方位的了解这个学生的家庭背景,成长环境。 但很快, 我们发现这便是假公济私最快捷的手段了。 她漫不经心的让家长们帮她一些看似“无关痛痒的小忙”,从做蛋糕,做头发, 修台灯,到将蛋糕托运出国,这一切的“小事”让那些一边教育着孩子要诚实的家长们,一边阿谀奉承,而每次获利后,达玛莉便会向家长们剧透考试的重点。 而如果拒绝帮“小忙”,达玛莉一面会和善得表示出绝对的理解。 但最终却让孩子们来“买单”, 故意刁难,让那些孩子的成绩一落千丈,即便他们能正确的回答问题,也企图颠倒黑白,毫不吝啬的羞辱他们。 不知这样的故事听着是否有些熟悉, 这是斯洛伐克电影《女教师》的故事,故事根据真人真事改编,且不谈这位老师的品行,但作为一名教师,意味着什么? 教师就能给学生下定论么? 学校又是不是应该以教师为中心? 学生的成绩是按照家长的表现来打分的么? 学生就是什么都不懂么? 在上学的时候,我就一直有个不成熟的小想法“ 既然付了钱来上学,为什么从没有人问过我想学什么? ” 上周, 有幸去听了著名日本言说教育家塔卡Taka老师的言说教育课程。一解我对于师生之间的迷思。 我们知道, 在一个家庭中, 丈夫和妻子有了爱,生下孩子,而孩子从物理上来说是母亲孕育下来的。 而在教育中,老师就像是一个家庭中的父亲, 而学生就像是母亲,智慧就是孩子。因为智慧是本身就存在于学生的体内。 而因为学生一个人是无法孕育孩子的,需要他人的引导, 因此,在教育中,孩子,也就是智慧是永恒的。 教师不是传递新知的人,只是将原本存在于学生体内的智慧挖掘出来罢了,因此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 治疗教育面对的虽是我们口中所谓的”特殊儿童“,但这些孩子实则是我们的老师,指引着我们通向未来的大门。 1. 自我牺牲: 将孩子视作是自己的孩子看待,常常我们需要牺牲自我的生活。 2. 治疗教育是终身的: 即便你只同孩子待一小段时间,也必须要从长远的目光去看待,如何获得呢? 你只有通过你在现实当中终身与这些孩子链接的经验,只有这样的经验,这样的视角,你才能给出建议。而这并不应是出于一种义务,而是一种需求。 3. 孩子与你之间的关系: 这便是我们之前提到的,孩子便是智慧的存在, 我们要做的便是引导 ,同孩子共同创造出智慧 4. 高水准的艺术活动: 所谓高水准的艺术活动并不是说我们必须要那些有着高技巧的艺术家传授。 当然有技巧很好, 而更重要的是,高水准的艺术活动应该是直击心灵的,应该是让学生自身真正的活在艺术之中。 5. 知识: 每个人都必须去学习, 而且是自学。 因为问题来自我们所处的不同的情形之中, 我们没有办法像大学教授去请教这些问题,因为他们并没有实践过, 他们的知识并不是基于经验而得来的。 真正的知识应该是基于经验而获得的。 6. 合作: 三个人的智慧加起来就相当于一个菩萨的智慧。 教育不仅仅是一个人在要去照顾这个孩子,而是整个社会要共同合作去照顾这个孩子。 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同的视野,每个人的步调也是不一样的。 就像是说话的速度,思考的速度,我有我的节奏,你有你的节奏,我们应该共同去找到第三种节奏。 这便是我们同孩子一起孕育出来的智慧。 以上六点, 前三点是走位一位教育者所应该拥有的基本态度,而后三点则是我们如何打开孩子的心门。 而在现今的智能革命面前, 我们面临着有史以来最大的环境和经济挑战,当下传统教育与未来的就业和可持续发展的实际运用相脱轨。该问题的根本原因是知识崇拜本身无法提升孩子创造力,以老师和学校为中心的教育模式跟不上时代。 教育应是一个团队合作,不是教与学,而应是同学生共同去创造智慧。 而老师则应该是一盏指引方向的明灯, 在每一个孩子的”出厂设置“中都拥有着智慧之光,只是,他无法自己孕育智慧,需要教育者,家长的指引。 *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声明:我们尊重原创,部分文章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