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中药有“先煎”、“后下”、“包煎”和“另煎”等。 这主要是由于各种中药的质地、性味、理化性质以及价格等方面的差异所决定的。 【先煎】: 1、介壳类、矿石类药物,如龟板、鳖甲、磁石等,因为这些药物结构致密,质地坚硬,有效成分较难煎出,故需打碎后先煎30分钟(水沸后算起),然后再加入其它药物同煎。 2、泥沙含量大的药物如灶心土、糯稻根等,或质地较轻而体质大的药物如夏枯草、白茅根、竹茹等,应先煎取汁澄清,然后以药汁煎煮其余药物。 3、有毒的药物,如生川乌和生附子等,久煎能达到解毒、去毒或降低毒性的目的,故此类药物也应单独先煎。 1、主要是气味芳香、含挥发油较多及不耐热者。如薄荷、砂仁、白豆蔻等,宜在一般药物煎好时下,煎4-5分钟即可,久煎能使其味耗散,药效降低,甚至丧失。 2、有的药物则是因为含有不耐高热的有效成分,久煎也会影响药效。 对于这类药物,应采取“后下”的方法,即待其他药物快煎好时,再加入这类药,煎5-10分钟即可。 【包煎】: 主要是粉末类、带有刺激性绒毛类及煎煮后使汤剂变粘稠的种子类等。 为防止煎药后药液浑浊及减少药物对消化道、咽喉的不良刺激,如赤石脂、滑石、旋覆花、车前子、枇杷叶等,需要用布或棉布缝成小口袋,装入包煎的药物后,扎紧袋口(正规医院及药店购买的药物均有此程序),再放入药锅煎煮。 【单煎】: 另煎的药物主要是贵重药,如人参、犀角及羚羊角等。为了尽量保存其有效成分,减少同时煎煮被其它药物吸收,减少不必要的浪费,需要单独煎煮。 另外,为了使这些药物的有效成分被充分利用,单煎时,可以多煎几次。 【烊化】: 胶质、黏性大而且易溶的药物,如阿胶、龟胶、鹿胶、蜂蜜、饴糖等,用时应单独加温溶化与药液兑服,或加入煎好的药汁中溶化后服用。因其同煎时易黏锅煮焦,且黏附其它药,影响煎出率。 【冲服】: 散剂、丹剂、水丸、自然药汁,以及某些贵重药物或芳香药,需要冲服,如麝香、牛黄、三七、六神丸、生地黄汁等。 (编辑Anne。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内科国医堂一级主任医师 胡国恒 |
|
来自: 昵称32555205 > 《用药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