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鱼腥草致癌」的说法是真的吗?

 成靖 2019-06-24

春夏将至,餐桌上怎么能少了鱼腥草。近两年,关于药食两用的鱼腥草是否含有马兜铃酸,是否有肾毒性并致癌的争论此起彼伏,一直未有定论。那么,鱼腥草到底是安全的还是有致癌风险?



鱼腥草,很多人应该都听过,是营养价值比较高的一种蔬菜,不少南方人会购买鱼腥草泡水或凉拌着吃,但是,近来网上却有消息说“鱼腥草因含有马兜铃内酰胺而可能诱导肾病并致癌”,听到这样的消息,这可把经常吃鱼腥草的人吓坏了,那么,事实是怎么样的呢?

想知道鱼腥草会不会致癌,我们得先来了解一下,可以损伤肾脏并致癌的物质是什么,从细胞毒性来看,会损伤肾脏上皮细胞的是一种叫马兜铃内酰胺-I的物质,而鱼腥草当中,暂时还没有发现这种物质,只发现了马兜铃内酰胺-BII、AII和FII类等物质。

此外,还有研究数据表示:鱼腥草晒干了之后,去提取马兜铃内酰胺,1kg鱼腥草当中仅仅只含有0.016g,而我们平时食用的鱼腥草多是比较新鲜的,水分也比较多,这样,1kg新鲜鱼腥草所含的马兜铃内酰胺就更少了。所以,鱼腥草只要不吃多,然后注意一些鱼腥草基本的食用注意事项,基本上是不会有什么大问题的。

鱼腥草食用建议:像鱼腥草不能长时间或者大量的吃,因为鱼腥草性寒,吃多了,对身体不好,会损伤阳气;还有就是体寒,脾胃功能不好的人,也不建议食用鱼腥草,因为吃了鱼腥草,会加重手脚冰凉、气色虚弱等症状。

关注头条号【肿瘤的真相与误区】,看最新最全的肿瘤知识~

谣言不可信!!鱼腥草对肺癌或者肺转移癌合并阻塞性肺炎都有不错疗效!鱼腥草,别名很多,最出名的是折耳草。中国有些地方民间很多餐桌上会当做菜吃,也就是说既可以当药用,又可以食用。前几年,记得清楚,有一种治疗肺热的注射液,叫做鱼腥草注射液,常常被用在肺炎发热身上,后来因不少副作用,被叫停,主要副作用是过敏,过敏的原因应主要在于制剂提纯上面。再后来因为龙胆泻肝丸事件引发了人们对中药的整体戒备和焦虑,由于早期龙胆泻肝丸中含有关木通,该中药含有对肾有损害的马兜铃酸。近年来,网上传说:“鱼腥草因含有马兜铃内酰胺可能诱导肾病并引发致癌。”情况真的如此吗?

由于,鱼腥草作为肺癌合并肺炎的常用中药!对此传言,我花了精力和功夫查阅了以下专业文献,关键词“鱼腥草”+“致癌”只有两篇文献,均没有提及鱼腥草有致癌作用,而从普通搜索引擎搜索确实有不少这样的说法,但鱼腥草被纳入《实施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产品目录》,并且《中国药典》第一部将鱼腥草归入药食两用的名单。说明鱼腥草并没有那么罪大恶极!!

综上所述,大量不规范使用鱼腥草可能会招致肾毒性,但确定没有鱼腥草致癌的数据支持。谣言止于智者!鱼腥草属于植物药材,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功效,含有具有抗菌消炎作用的鱼腥草素,这种物质可有效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嗜血菌、肺炎链球菌等病菌生长,这些病菌是引发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菌,因此感冒发热,嗓子疼,吃点鱼腥草一定没有错。但由于该药,性偏凉,不适宜长期服用。

近期,网上传出一则消息说“鱼腥草因含有马兜铃内酰胺而可能诱导肾病并致癌”听到这样的消息,人们吓得都不敢吃了,那到底这种说法有没有科学依据呢?真的会致癌吗?下面小编为大家解读。

鱼腥草致癌吗?

针对网络上关于鱼腥草致癌这个传闻,在中国食品辟谣论坛上,农产品质量标准研究中心副主任李耘表示:马兜铃酸被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列为1类致癌物,而马兜铃酸在我们人体内主要的代谢产物是马兜铃内酰胺-I,它具有一定的肾毒性和细胞生长抑制作用。

但鱼腥草中含有马兜铃内酰胺-AII、马兜铃内酰胺-BII和马兜铃内酰胺-FII,并没有马兜铃内酰胺-I,而且这些成分不仅不会致癌,还有一些药理作用,能够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产生。因此,鱼腥草和肾病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此外,云南中医学院校长熊磊也表示,目前,无论是在临床研究上还是在实际生活中,都没有过有关吃鱼腥草导致肾病的情况,也没有研究能够证实二者有直接的关系。

那鱼腥草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呢?

从营养价值上来说,鱼腥草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类黄酮、挥发油、鱼腥草素、生物碱和有机酸等营养成分,其中的鱼腥草素,对流感杆菌、肺炎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另外,从鱼腥草中提取的一种油状物,对许多微生物也都有抑制作用,尤其是对酵母和霉菌的效果更好,可以很好的起到清热解毒、消肿疗疮的功效。所以,对于各种细菌和病毒引起的感染,如流感、风热感冒、生殖系统感染等等,鱼腥草都可以辅助治疗,从而提高我们身体的免疫力。

此外,实验还表明,用鱼腥草提取物灌入蟾蜍肾或青蛙的四肢,能使它们的毛细血管扩张,同时,血流量和尿液的分泌也会增加,从而起到利尿的作用。

鱼腥草这么多作用,生活中我们可以怎么吃呢?

我们可以炒吃、凉拌或者煲汤,凉拌的时候将鱼腥草节上的毛根去除洗净,然后切成2厘米左右的小段,根据自己的口味加入酱油、香油、醋、辣椒油等调料搅拌均匀即可,口感会非常的清脆,但是味道相对腥重。

如果接受不了腥味的人,不妨用炒或煮的方式,腥味就会大大减少哦,但大家要注意不要煮的时间太长,否则会破坏药效,一般煮15分钟为宜哦。

鱼腥草据《本草纲目》记载: “其叶腥气,故俗名鱼腥草。”别名猪鼻孔、鸡儿根等。中医理论认为鱼腥草味辛微寒、归肺经。具有清热解毒、利尿通淋、止血、祛痰止咳、镇痛多种功能,临床用于肺痈吐脓、痰热喘咳,热痢,热淋,痈肿疮毒,我国传统常用药物之一。鱼腥草富含蛋白质、油脂、维生素等营养成分营养价值很高,是常用的野生蔬菜之一。鱼腥草除了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外,还富含有蛋白质、脂肪、多糖、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南方人多以鱼腥草为食,是常用的蔬菜之一。所以,鱼腥草曾经被原国家卫生部正式确定为“既是药品,又是食品”的极具开发潜力的资源之一。但是作为食物得鱼腥草虽无用量规定,但食用量总以适度为好。

因鱼腥草具有抗菌、抗病毒、抗过敏、抗肿瘤、抗炎止痛、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抗钩端螺旋体、利尿等作用,可制成煎剂或注射液、滴耳液、糖浆剂而广泛应用于临床。临床上主要用于肺脓疡、痰热咳嗽、热痢热淋、痈疮肿毒。现代常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妇科疾病、肿瘤、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疾病、五官科疾病等多种疾病。如咳嗽、肺炎、肺结核、上呼吸道感染、盆腔炎、流行性角膜炎、急性卡他性结膜炎、化脓性扁桃体炎、肠粘连、急性性肾盂肾炎、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等疾病。

虽然我们对鱼腥草开发研究已有多年的历史,并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比如除了比较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也尝试用于肿瘤的治疗。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就比如2003年就因为不良反应频发停用7家鱼腥草注射液,而到了2006年的全面叫停鱼腥草注射液,就说明了对于此种药物的研究仍存在着需要改进的地方。所以对鱼腥草的使用和开发要正确对待,从药物的本身出发、加强基础性研究、注重用量用法、结合患者的机体差异因素正确用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人吃腻了大鱼大肉开始吃清淡的食物,比如抗战年代人们眼见生烦的野菜和鱼腥草。可能是口味改变了,许多人觉得这些食物不但健康而且美味,可是有人说鱼腥草中含有致癌物质,这可是把许多人给吓住了,鱼腥草真的会致癌吗?

近段时间以来,关于药食两用的鱼腥草含有马兜铃酸,有肾毒性并且致癌的说法一直层出不穷。需要注意的是,鱼腥草里并没有马兜铃酸。鱼腥草不是马兜铃科植物,不含马兜铃酸,但含马兜铃内酰胺,这两者不可等同。

鱼腥草为三白草科蕺菜的新鲜全草,是临床应用多年的传统中药,它最早记载于南北朝时期陶弘景的《名医别录》,因为有一股鱼腥味所以叫鱼腥草,在有些地方也被叫作折耳根、岑草或蕺菜等。

鱼腥草不仅不会致癌,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鱼腥草微寒,归肺经,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的功效,主要用于肺痈吐脓、痰热喘咳、热痢、热淋、痈肿疮毒等。

因鱼腥草药性偏寒,所以虚寒性体质及疔疮肿疡属阴寒,无红肿热痛者不宜食用;对鱼腥草过敏的人也不宜食用。

虽然鱼腥草不会致癌,但是并不代表可以毫无节制地吃鱼腥草,作为食物,鱼腥草只是偶尔改善口味的一种食品,并不能当作主食天天吃。不仅是鱼腥草,任何东西毫无节制地吃都会对身体有不好的影响。

指导专家:金川,主任医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内四科主任。

专长:肿瘤内科化疗,主要擅长淋巴瘤、乳腺癌、肺癌、肠癌、头颈肿瘤的化疗。

觉得本文有用,请点赞或推荐给朋友,并关注【医联媒体】。

中医认为,鱼腥草味辛,性寒凉,归肺经,有清热解毒、消肿疗疮、利尿除湿等功效。而现代药理实验也表明,鱼腥草具有抗菌、抗病毒、提高机体免疫力、利尿等作用,因此,鱼腥草致癌的言论是不科学的。

曾有网络流言称鱼腥草因含有马兜铃内酰胺而可能诱导肾病并致癌,这个问题在2016中国食品辟谣论坛上得到了解答,中国食品辟谣联盟表示“致癌说”有失慎重。鱼腥草中的马兜铃酰胺是有限的,马兜铃内酰胺则是马兜铃酸在体内的主要代谢产物,马兜铃酸虽然被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列为1类致癌物,但这两者并不可等同。

实际上,鱼腥草具有一定的抗菌消炎作用。鱼腥草含有抗菌消炎作用的鱼腥草素(癸酰乙醛),这种物质可有效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嗜血菌、肺炎链球菌等病菌生长,而这些病菌是让人发烧、咳嗽、嗓子疼的罪魁祸首。不过,新鲜鱼腥草属于野菜,没有经过长时间的人工栽培,不宜每日食用。偶尔食用时,可先用自来水浸泡1个小时,用开水焯一下再拌入调料食用还是非常安全的。但是,鱼腥草不能当药,因为植物中的成分十分复杂,很可能诱发过敏等诸多问题。

鱼腥草拌凉菜口味佳,是一种食药两用的佳品,在南方属于很流行的另类食物,但不是人们的日常主食,食用量是有限的。就目前的资料来看,鱼腥草的风险确实存在,但不至于被完全抛弃,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因为吃鱼腥草导致肾损伤的报道出现。

关注“家庭医生在线”头条号,更多健康问答轻松看~~~

没有科学依据。但寒凉性草药应结合确诊病情后服用。中药通常都不会只用一味药,一般几种中药配合服用才有效。

鱼腥草不但不致癌,相反,它是抗癌的好东西。

鱼腥草:清热解毒、预防肺部癌症

抗癌有效成分:鱼腥草素,能提高体内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增强身体抗感染的能力,达到防癌抗癌的作用。

中医认为鱼腥草:利尿消肿,防癌

鱼腥草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的作用,可促进身体毒素排出,帮助防癌。

适宜人群:肺癌、肝癌、胃癌患者

这样吃最抗癌

鱼腥草抗癌以复方煎汁服用为主,常用剂量:干品15~30 克,鲜品30~50 克。

教你选择鱼腥草

新鲜鱼腥草以叶片茂盛、颜色翠绿、鱼腥气浓者为佳。干品则以无杂质、干燥无潮湿者为佳。

食用宜忌:

鱼腥草可腌制成咸菜食用,有开胃功效。鱼腥草性凉, 不宜多食。

更多抗癌内容,请关注:健康圈内人,中国著名出版社携一众专家,让您了解健康必须知道的“圈内”事儿。

鱼腥草拌凉菜是我国南方地区比较流行的食物,但是有人认为吃鱼腥草会致癌,不能吃。这种说法是真的吗?下面超哥为你解答。

有研究表明马兜铃酸与肝癌之间存在“决定性关联”[1],国家也将马兜铃酸列为1类致癌物,有人指出鱼腥草中就含有马兜铃酸,吃多了会使人体患癌。事实上鱼腥草中并不存在马兜铃酸,只是含有马兜铃内酰胺,致癌的是马兜铃酸,并不是马兜铃内酰胺,也就是说鱼腥草不会致癌。

马兜铃酸并不等同于马兜铃内酰胺。首先我们要清楚这二者的区别。马兜铃酸是马兜铃属植物所含有的一种特殊化学成分,马兜铃内酰胺则是马兜铃酸在人体内的一种代谢物。马兜铃酸是有致癌性的,但是并没有研究表明马兜铃内酰胺会使人体患癌。

目前被认为有强致癌性的是马兜铃酸I,马兜铃酸I的代谢产物马兜铃内酰胺I,代谢后的马兜铃内酰胺I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蓄积于细胞质内,进而伤害肾脏。马兜铃内酰胺I只是会对肾脏造成伤害,也没有明确的研究表明其有致癌性。并且鱼腥草中含的则是马兜铃内酰胺-BII、马兜铃内酰胺-AII 和马兜铃内酰胺-FII,三者在人体机制不能完全由马兜铃内酰胺Ⅰ类推[1],目前尚未有鱼腥草中含有马兜铃酸胺Ⅰ的研究证明。也就不能认为马兜铃酸I的致癌性与鱼腥草中的马兜铃内酰胺具有相关性。

参考文献:

[1]何从.马兜铃酸致癌 所以鱼腥草不能吃了?[N]. 北京科技报,2017-11-13(038).

很多小伙伴趁着假期约上三五好友一起出去旅游,“和我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直到所有的灯都熄灭也不停留”我相信《成都》这首歌疯狂大热后,很多人都想着要去成都逛一逛,那到了成都,会发现很多饭馆有一道菜是必点的,那就是凉拌鱼腥草,四川叫“折耳根”,也是西南地区人民疯狂迷恋的一道菜。

一段时间网上传出一则消息说:“鱼腥草因含有马兜铃内酰胺而可能诱导肾病并致癌。”情况真是如此吗?在6月27日举行的2016中国食品辟谣论坛上,中国食品辟谣联盟发布了新一期食品谣言表示“致癌说”有失慎重,而实际上,鱼腥草具有一定的抗菌消炎作用。

鱼腥草因含有马兜铃内酰胺而可能诱导肾病并致癌,此类说法一度造成了恐慌,马兜铃内酰胺-I确实具有一定肾毒性和细胞生长抑制作用,但鱼腥草中含有马兜铃内酰胺-BII、马兜铃内酰胺-AII和马兜铃内酰胺-FII(总 0.016g/kg),并没有确切的证据表明鱼腥草一定具有毒性,此二者之间并不能划上等号,马兜铃内酰胺与DNA形成加合物的机制研究尚不完善,且不能完全由马兜铃酸-I机制类推;此外,鱼腥草中包括马兜铃内酰胺-BII等部分生物碱还具有一定药理活性,对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加之有益黄酮类物质的存在。

“任何抛开剂量谈毒性的说法都是耍流氓”,确实有相关实验报道指出,科学家从鱼腥草中分离出了马兜铃内酰胺,但并未给出明确数据表示吃多少鱼腥草,能增加多少风险?就我们日常吃的量来说,并不会对身体造成严重伤害。

另外新鲜鱼腥草属于野菜,毕竟没有经过长时间的人工栽培,所以不宜每日食用。偶尔吃时,应注意清洗干净,食用之前先用用开水焯一下再拌入调料食用。

最后任何野菜都不能作为长期蔬菜获取来源,偶尔食之,完全没有必要担心

(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参考书籍:《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

(参考文献:1、鱼腥草的药理与临床应用[J]. 姚森,周玖瑶. 时珍国医国药. 2008(01)

2、鱼腥草对糖尿病大鼠尿蛋白和肾脏单核趋化蛋白1表达的影响[J]. 王海颖,袁军.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2010(05))

(部分内容来源于中国知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