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吃蔬菜少吃肉, 这个对于我们而言,从小到大听到并不觉得有什么多大问题。 然而这蔬菜真的就能多吃吗? 你可知有些蔬菜不仅不能多吃,甚至是''能不吃就不吃''。 1、鱼腥草----伤肾 鱼腥草,又叫折耳根,这种在我国西南地区广为流行的风味蔬菜,然而之所以它被称之为''有毒蔬菜'',主要在于它含有一类''马兜铃内酰胺''的物质,这种就有肾毒性。 而提到''马兜铃内酰胺'',就不得不提到''马兜铃酸''。 这种曾在去年就在西医和中医之间就争议不断的物质,就被称为已知最强的致癌物质之一。 马兜铃酸是一种有毒的化学成分,被国际癌症中心列为一级致癌物。而马兜铃内酰胺则是马兜铃酸的一种代谢产物,同时在鱼腥草等植物中也存在,有研究发现该成分有一定的肾毒性。专家表示,鱼腥草不含马兜铃酸,不可把马兜铃酸与马兜铃内酰胺划等号,有肾毒性不一定就会致癌。 但是有相关证据表明,即使直接摄入马兜铃内酰胺,也具有一定的肾毒性及致癌性。 鱼腥草怎么吃? 在医生指导下正确服用鱼腥草是安全的。若真有人吃鱼腥草导致肝肾中毒,那应该是长期服用或超量食用。 因此咱们只要控制食量和频率,这鱼腥草还是能好好吃! 2、蕨菜----致癌 蕨菜又称拳头菜、猫爪、龙头菜, 早些年间是许多家庭餐桌上会出现的一道蔬菜,蕨菜中含有的''原蕨苷'',在人体经过几步代谢之后就会形成一种中间代谢物,从而可以损害正常的DNA分子,进而诱发癌症。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曾多次食用蕨菜的患者患上食道癌、胃癌等上消化道癌症的发生有明显的相关性。而通过动物性实验,也有肯定的数据表明蕨菜致癌。 蕨菜怎么吃? 一般家庭食用的多为蕨菜干,其中的原蕨苷含量偏低,对人体影响不大。 而对于新鲜的蕨菜,只要在炒制前将其焯水,再进行后续的烹饪,也可以除去蕨菜中的大部分原蕨苷。原蕨苷在蕨菜的嫩芽部分含量最高。若担心焯水不能完全去除原蕨苷,可以先切去嫩芽部分再进行烹制,即可去除其中大部分的原蕨苷。 尽管可以通过调整烹饪方式降低蕨菜中的原蕨苷含量,但仍不能将其完全去除。 因此,少量食用蕨菜不会对人体造成损伤,但切不可长年大量食用。 3、红凤菜---伤肝 红凤菜由于其颜色鲜红,因此还有人称为''补血菜''。因此又被称为血(雪)皮菜。 而实际上,有科学家发现红凤菜中含有一类叫作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简称PA)的物质,这类物质中大约有60多种化合物,其中一些化合物具有潜在的肝毒性,或经由动物实验表明具有一定致癌性。 红凤菜怎么吃? 原则上,我们不建议大家食用红凤菜。这是因为尽管高温可以破坏一部分的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但不能将其完全去除。 若一定要吃,则一定要选择焯水后大火爆炒的烹饪方法,同时每次食用量不宜过多。 若长期大量的食用红凤菜,很有可能损害肝脏,严重则会诱发肝癌。 医学上还有很多都存在理论与临床的争议点,由于每个人的身体状况都有所差异,你吃了这些没事,但有人吃了却出事。 若没有吃这些蔬菜的习惯,自然还是少碰为妙,但若经常非常喜欢吃这三类食物, 愿意为了口腹之欲而独自承担致癌风险,这也是权衡利弊之后的理性做法。 只要是明确或可能人类致癌物,若没有特殊原因,还是尽量不接触,这是最保障的选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