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孔子拜见老子时,老子送给他哪句话?你怎样看这几句话?

 燕山茶社 2019-06-24

老子和孔子分别是道家和儒家的创始人。他们是中国文化的两位最伟大的思想大师,对中国文化的走向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也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文化性格。但是,老子和孔子在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上,都有着截然不同的区别。

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他的思想的核心是仁,在人生的价值观上主张积极进取,提倡知其不可而为之,在仁者爱人的思想的大树上,生发了许多分支。第一是仁,要求人人都能从自己的父母兄弟爱起,然后爱天下人,第二是义,就是要做对社会正义公义有利的事情,第三是礼,其实这是一种社会等级制度,第四是智,人要努力求索知识,不管是在道德上,还是在认识世界上,都要掌握改造社会的能力,都要提高道德修养。在国家的治理上,主张仁政与德治。

而道家的创始人老子,在这些方面,与儒家的孔子所主张的完全相反。老子思想的核心是道,道是天地自然的根据,是起源,是推动一切发展的内生源头。所以,不管是人,还是人类社会,还是天地万物,都要按照道的运行法则,那就是道法自然自然而然,不需要认为的干涉,就让一切按照应该的原有的样子运行。所以在人生观上,老子主张清静无为,无为而无不为,主张清心寡欲,过一种减法的生活。在社会和国家的治理上,也是主张无为而治,你不要 去干涉它,它自己会去运行去发展。所以老子主张小国寡民的治理模式。

也就是说,孔子主张积极有为,主张加法的生活,主张奉献的生活,主张道德的生活。而老子主张无为的生活,主张减法的生活。老子认为,社会变坏了,受到人为的干涉了,才会有所谓的仁义道德。这就是人为干涉社会的结果。

就他们的思想来看,孔子向老子问道,向老子学习,肯定是火星撞地球。

在史记的记载中,有两种不同的说法,老子向孔子说的话不一样,但是大体上,是反映了老子的思想的。

在《史记老子韩非子列传》中,老子这样告诉孔子:

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於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

这段话,集中体现了老子的思想。

我们可以想象,孔子见到老子,向他学礼,因为孔子一生的梦想,就是恢复周礼,而礼的主要内容无非是仁义道德之类的话。而老子毫不客气地指出,“你所说的礼,倡导它的人和骨头都已经腐烂了,只有他的言论还在。意思是说,这些东西早已经过时了,你又何必孜孜以求以前存在现在已经不适合的东西。

接着,老子说一个人如何处世,那就是顺应时代潮流,顺应时代的变化:“况且君子时运来了就驾着车出去做官,生不逢时,就像蓬草一样随风飘转。”

接下来,老子阐述了自己的人生观。老子是主张无为的,主张人要柔弱一点,要善于隐藏自己,善于藏锋隐锐,不要那么刚强,因为刚强的东西往往死得快。

“我听说,善于经商的人把货物隐藏起来,好像什么东西也没有,君子具有高尚的的品德,他的容貌谦虚得像愚钝的人。抛弃您的骄气和过多的欲望,抛弃您做作的情态神色和过大的志向,这些对于您自身都是没有好处的。我能告诉您的,就这些罢了。”

而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老子对孔子说了另外一番话,不过,与上面的话,有异曲同工之妙。

老子告诉孔子:“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吾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送子以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已,为人臣者毋以有已。’”

“有钱的人送钱,有德的人送言,我是个穷人,就冒充仁人送你几句话吧。做人呢不能太聪明,聪明人呢往往死得快;与人交往呢不能太苛刻,不要议论别人,也别老是揭别人的短,因为这样就会很危险。做人呢千万不能太任性,不管是做个普通人还是公务员,都得低调行事”。这里面,明显体现了老子无为贵柔的思想。

孔子对老子的话大为赞赏,极为崇拜。回去以后,他告诉弟子们,说老子是龙,是深不可测的大思想家。

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於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孔子告诉弟子们,世界万物中,鸟飞的很高,但用网可以捕捉;鱼在水底游,但用网可以捉到,因为它们都是有形的东西。只有龙,乘风云而上天,千变万化不可捉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