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阴煎《景岳全书》卷五十一:理阴煎别名理营煎(《仙拈集》卷一)。 处方熟地9~21克或30~60克 当归6~9克或15~21克 炙甘草3~6克 干姜(炒黄色)3~9克 或加肉桂3~6克 功能主治益肾健脾,活血调经。治真阴虚弱,痰饮内停。胀满呕哕,恶心吐泻,腹中疼痛,妇人经迟血滞。 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煎至280~320毫升,热服。 命门火衰,阴中无阳,加附子、人参; 外感风寒,邪未人深,但见发热身痛,加柴胡6克; 寒凝阴盛而邪气难解,加麻黄6克; 阴盛之体,外感寒邪,恶寒脉细,加细辛3~6克, 甚者再加附子3~6克, 或并加柴胡以助之; 阴虚内热,宜去姜、桂,单用三味, 或加人参;脾肾两虚,水泛为痰, 或呕或胀,加茯苓4.5克,或加白芥子1.5克; 泄泻不止,少用当归或去之,加山药、扁豆、吴茱萸、破故纸、肉豆蔻、附子之属; 腰腹疼痛,加杜仲、枸杞; 腹胀疼痛,加陈皮、木香、砂仁之属。 摘录《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医略六书》卷二十六:理阴煎处方熟地5钱,当归3钱(醋炒),炮姜5分(盐水炒),肉桂5分(盐水炒)。 功能主治女子鼻衄,阳虚血走,脉细数者。 用法用量水煎,去滓温服。 各家论述阳虚之人,脉络空虚而荣血散溢,故血得上出于鼻,天癸不能下行焉。熟地补阴以吸经血之上溢,当归养血以归营血之乱行;肉桂盐水炒以统摄其血,炮姜盐水炒以止涩其血也。水煎,温服,使血暖阳回,则阳能统血而血不外走,何有衄血之患,天癸无不渐来矣。 摘录《医略六书》卷二十六 加减理阴煎《温病条辨》卷三:加减理阴煎处方熟地、白芍、附子、五味、炮姜、茯苓。 功能主治久痢,小便不通,厌食欲呕。 各家论述此由阳而伤及阴也。小便不通,阴液涸矣,厌食欲呕,脾胃两阳败矣。故以熟地、白芍、五味收三阴之阴,附子通肾阳,炮姜理脾阳,茯苓理胃阳也。按原方通守兼施,刚柔互用,而名理阴煎者,意在偏护阴也。熟地守下焦血分,甘草守中焦气分,炮姜通中焦气分,当归通下焦血分,炮姜通中焦气分,盖气能统血,由气分之通,及血分之守,此其所以为理也。此方去甘草、当归,加白芍、五味、附子、茯苓者,为其厌食欲呕也。若久痢阳不见伤,无食少欲呕之象,但阴伤甚者,又可以去刚增柔矣,用成方总以活泼流动,对证审药为要。 摘录《温病条辨》卷三 《镐京直指》:加减理阴煎处方熟地、当归、炮姜、制附子、白芍、炙甘草。 功能主治痢久伤及肝脾肾之阴阳。自痢无度,头汗声低,脉弱或弦,舌红空薄者。 摘录《镐京直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