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记载:心为君主之官,乃五脏之主。 没有心脏,就没有生命,若心脏停止跳动,生命也将终止。 心脏,大约相当于一个拳头大小,却承载着一个人的生命重要体征,推动血液流动全身各处,包括各个器官、组织等。 随年龄增长,到了40岁,心脏开始老化,其功能会逐渐下降,出现气喘、胸痛、胸闷等症状。 “脸上”出现4种表现,最好去查一下心脏,别忽视!表现一:“扑克脸” “扑克脸”指面部无法做出过多的表情变化,表情单一。 若出现扑克脸时,可能是心脏出了问题。人会表现出惊讶、微笑、愤怒等表情,都是由面部肌肉控制,而肌肉控制表情需要消耗能量。 若心脏冠状动脉出现了狭窄,心脏的需氧和需血会减少。这时,系统就会本能的将各种消耗氧气的动作降到最低,也会导致脸上表情比较单一。 表现二:鼻褶心征 当鼻梁的根部出现一根横纹或一条青筋时,被称为鼻褶心征。 一般小孩子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内寒或肠胃瘀滞,而对成年来说,可能是心脏出了问题。 表现三:莫名牙痛 牙痛不仅是牙齿病了,也可能是心脏出了问题。 心脏病产生的疼痛是放射状的,以心脏为中心,这种疼痛会传送至胳膊、后背、牙齿等。 而这种牙疼,称之为"心源性牙疼",其主要特征为疼痛难忍、疼痛的位置不固定、且使用止痛片无法阻止疼痛。 表现四:舌头发白 贫血症型心脏病的表现形式,一般是舌头惨白,且伴有胸闷气短的现象。 若出现这一表现时,要预防病情恶化,避免诱发冠心病、动脉硬化等。 谨记,3样食物最好少吃,会加速血管堵塞,诱发心脏疾病!食物1:加工肉类 肉类经加工后,加入了大量的食品添加剂,还包括盐,会增加致癌风险,还会显著增加心脏病的风险。 如果要吃肉,最好吃些新鲜的肉类,同时也要控制好摄入量,尽量选择瘦肉。 食物2:反式脂肪酸类 反式脂肪酸是一种“坏脂肪酸”,被称为“餐桌上的炸弹”,进入体内会增加血管动脉硬化的发生,促使斑块形成,堵塞血管。 生活中常见含反式脂肪酸的食物有 丙肝、冰激凌、蛋糕、炸薯条等,会增加心梗、冠心病的风险。 食物3:高盐食物 盐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调味料,帮助调节体内电解质。 但摄入过多,会促使血压升高,诱发高血压,从而增加心脏病的风险。 生活中常见高盐食物有咸菜、腊肉等,建议,每人每天盐分摄入量不超过6克为宜。 养好心,做好四件事:第一:吃 饮食结构的失衡,是导致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建议,饮食上,以“多菜少肉”为主,可每天每天吃一斤蔬菜、半斤水果。 保护好心脏,预防血管疾病,还应控制好油脂的摄入,最好均衡搭配食用油。 据统计,我国八成的家庭对油的摄入量超标。目前,我国食用油水平是每天42克左右,远远超过推荐摄入量25-30克/天。 控制食用油量的摄入,同时搭配食用,均衡补充不饱和脂肪酸,避免单一脂肪酸摄入,更利于血管健康。 将亚麻酸类油脂丰富的棕苏子油、油酸类油脂丰富的橄榄油、亚油酸类油脂丰富的大豆油按1:2:2的比例搭配,每天约25-30克。 棕苏子油,是一种富含α-亚麻酸的天然植物油,其含量可达67%左右。研究发现,α-亚麻酸,是一种人体必需脂肪酸,有助于促进心血管健全。 研究发现,α-亚麻酸有助于软化血管,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减少脂质沉积及改善纤溶功能。 同时,α-亚麻酸还可清除血液垃圾,降低血液胆固醇、低密度胆固醇的量,增加血管的通透性,保护心血管,预防血管疾病发生。 第二:动 运动,是很多疾病的良药。 平时多多运动,让身体活动起来,利于身体各机能恢复,提高身体免疫力,利于身体内毒素排出。 同时,坚持适量的运动还能促进热量消耗,利于控制体重,达到很好的减肥作用。 最好选择轻度和适度的有氧运动,可增加心脏功能,直接作用于心脏,利于改善机体功能的恢复。 平时可选择的运动有慢跑、快步走、游泳、太极拳等,每周运动4-5次,每天运动30分钟以上为宜。 第三:睡 拥有良好的睡眠,利于身体能更好的得到休整,避免身心过于劳累。 若睡眠不足,容易使人处于一种应激状态,促使血管痉挛、收缩,导致血压升高,从而增加心脏负担。 建议,最好在晚上10:30之前入睡,利于肝脏排毒,对清除体内垃圾有很好的帮助。 第四:戒 ![]() 吸烟对心脏的伤害很大。 数据显示,大约75%的冠心病、高血压患者有吸烟史,且吸烟者比不吸烟者患冠心病的风险高出3.5倍。 香烟中含有大量的有害成分,如尼古丁、一氧化碳、焦油等。 尼古丁进入体内后,会刺激血管发生痉挛、收缩,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焦油会破坏血管内膜,并增加血管斑块的形成。 ![]() 戒烟,可减少对心脏的损伤。 统计显示,戒烟后2年内,冠心病的风险大大降低;戒烟后15年内,心血管疾病风险会恢复到非吸烟者的水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