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妈妈我忘记做作业了,但我看了14本书……”

 拈花微笑图书馆 2019-06-24

自从我儿子上了小学之后,我都不敢再把朋友聚餐啊、工作安排啊搁在非周末的晚上——因为每到月高星稀,我要从白天里的“精英女性”,摇身变成吃人的狐狸精陪读的老母亲。

当然,偶尔出去浪一晚,和三五酒肉朋友聚聚也是为了安抚久未归位的人性。只是那一顿晚餐,还没有吃到最后一份甜点,我举起手腕一看表,卧槽,是不是表坏了?咋就这么快到晚8点了?

草草收场,还好酒肉朋友都知我懂我,说:“你滚吧滚吧,我们继续浪到十二点,等下群里发照片给你过过眼瘾~!”

哎,谁让她们一个小孩幼儿园,一个潇洒丁克族,一个家有鸡爹不用愁。

我来不及送她们一个白眼,就提了背包和外套狂奔到路上拦出租——我必须得赶在21点前回到家,给我儿子检查作业、检查书包、签名作业本,以及,开电脑给他做学校布置的网上口算——最最晚21:30前他必须睡觉,不然他第二天早上6:30爬不起来……

01

紧赶慢赶回到家,还好只有20:45。我一进门就冲着儿子问:作业本拿出来签字,快快快。

结果,我看到我儿子从故事书上抬起了一张迷茫的小脸。

“哎呀,妈妈,我忘记做作业了……”

我僵在离开他大概5米处的距离,充分感受到了“远交近攻”的内心翻滚。

我正要发飙,但一下子不知从何下口——只怪这种突发状况太过稀少,毕竟小册老才刚刚一年级,开学还只有3个月不到。

“你外婆呢?她没有让你做作业?!”我知道我妈靠不住,她当年管作业的灭霸造型早就在对第三代的宠爱面前溃散得灰飞烟灭。至于猪队友……哼哼,他自然不是在加班,就是在去加班的路上,不过回家了也不知道语文练习册是哪一本……

“妈妈,我忘记做作业了,但我看了14本书……”

然后,啪,我儿子摊给我看了他今天一晚上的阅读战利品。

然后,他拿着一本本告诉我:

这个故事叫《火绒甲》(火绒匣)、这个叫《瞎眼的酒长》(瞎眼的酋长)、这个叫《变成鹤的国王》(变成鹳的国王)……

02

那天,我最后并没有发火。

我纠正了儿子读的错别字,然后收起了他看的故事书,把它们和没有看过的那一堆分开放——这套60册的《彩色世界童话全集》我买于3年前,一直在书柜里积灰,最近我整理家中藏书,把它们取了出来,随手堆在了沙发上。

我家的书,基本覆盖了除了床和马桶以外的所有家具的水平表面。自从我儿子“自以为”识字开始,他就喜欢乱翻各种印刷产品,包括报纸里夹着的广告和水电煤缴费单……

但是今天,我不能表扬他爱读书的好习惯,而是非常严肃地告诉他:我们得马上把作业做了,不然明天你就要吃批评。

我打开电脑给他做网上口算,打开书包找到作业本签上名字,一年级基本都是口头作业,我们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所有的作业,也就用掉了20分钟的时间。

等一切收拾停当,儿子跟我说晚安关灯睡觉的时候,是21:15分。

03

作为一个从小做事都非常高效的人,我本以为handle儿子的小学学习应该没有任何问题。但从实战了2个半月来看,我果然小看了陪作业的“琐碎性”和小朋友的“拖沓度”。

而作为一个魔都公办小一生的陪读妈妈,我遇到了无数“小问题”(将来我会一桩桩写出来),而这次的这一桩,就牵扯了一个矛盾:

如果小孩非常喜欢做一件事情(是指好的“兴趣”,比如阅读),它占用了大量的时间,甚至影响了必做事件,是不是应该制止它的发生?

一、让小孩知道,兴趣爱好很重要,但“任务”更重要

我后来想,如果我没有提前结束聚会回家“督导”,我儿子是不是那天晚上作业就不做了?或者也不会按时睡觉?

7岁的小孩,本身自控能力就差,更遑论自我管理时间的能力。

我是一个崇尚自然养育的家长,几乎没有特别push过儿子的学习。他爱看什么书就随他看,从漫画到文字书,反正家里“遍地是书”;他有一阵特别迷恋“秩序感”,喜欢做数学题,我就找出数学书让他自己琢磨;他有时又很喜欢乱涂乱画,我把家里最好的素描本拿给他练笔……

所以,儿子从小活跃自由,但却缺乏规则意识。如今当了“小一生”,他可能并不知道“做作业”是他必须每天要完成的任务,就像他还不理解爸爸妈妈上班,每天完成工作量,才能拿工资一样。

所以,我第二天,花了整整半个小时的时间,心平气和地跟他解释了什么是他读书的“任务”。

小家伙还狡辩说:“妈妈,你们不是说,爱看书这么好的事情!多看一会儿也很好啊!”

我直接回答他,再好的事情也要看时机,如果时机不对,好事也会变成坏事。

为了看书,通宵不睡,对一个长身体的小孩来说,就不是好事。为了看书,作业不做,那小学生也别当了。

二、上学以后,学习内容很重要,但学习习惯更重要

与儿子谈话的后半段,便从学习内容谈到了学习习惯上。虽然我觉得他不一定完全理解。

其实我想告诉他,回家作业可能会简单也可能会难,内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养成回家要做作业,对当天的学习有个巩固总结的习惯。

就像放学回家第一件事情是换鞋洗手,这就是卫生的习惯;每天晚上9点上床,养成早睡早起按时作息的习惯;每天放学回家看书半小时以上,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很多教育专家都说,在一个小孩的学习之初,如果把学习习惯培养好了,以后学什么做什么都不难。这话真对。

有句话讲,这世上人的努力程度,还远远没有达到拼智商的地步。其实,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教育就是这样:这些孩子间的优胜劣汰,还远远没有达到拼智商的地步——大家拼的也就是一个学习习惯:作业是不是不拖沓,遇到不懂,能不能当天搞清楚绝不拖过夜。

三、聪明的人会提高效率,只有傻子才打持久战、拉锯战

我反复跟儿子说:你只有争取把效率提到最高,才能留出更多的自由空间,做自己爱做的事情。

陈默老师在她的课程“不做焦虑的小学生家长”里就说,很多小孩作业效率不高,因为他们没有玩够。

我觉得特别有道理。而对于父母,其实只有让孩子玩够了,闹够了,才可能静下心来好好学习。效率一旦提高,就不会出现本该30分钟做完的作业,拖上整整3个小时。

其中关键的一步就是:明确告知+反复强调,只有完成了今天份额的学习任务,你才能有权去玩掉属于你的“玩乐项目”。

比如,这次我儿子因为看了14本书,他看够了,“玩”够了,所以作业做得特别快。

四、适当的放手,唤醒小孩的“求好的自我”

我始终觉得,孩子都有一种“求好的自我”——希望自己更完美一点,希望得到掌声而不是骂声。哪怕再顽劣的小孩,潜意识都是如此。

我儿子是个皮大王,但我知道他只是忍不住要“调皮”,主观上还是希望“乖”,希望得到老师和我们的认可。

我从开学第一天,就在给他做规矩——回家休整完,第一件事情必须先做作业。

规律立了两个半月,执行得不好不坏,效果完全取决于执法者(我)在还是不在。我知道问题出在没有惩罚措施,比如我发现他作业没有做,总是不忍心不管他,让他第二天被老师骂。个么,他觉得我是他的底线,是他的保障,有我在,他不会第二天交不出作业来。

我曾深刻反思过我这个底线的存在是不是阻止了他自我的唤醒。答案是确定的。

于是,我做过一个尝试:让他自己决定什么时候做作业。他回家后,我不提醒他,随他一会儿玩乐高,一会儿搭积木,一会儿翻翻书,就不催他打开书包做作业。大约过了一个多小时,他自己来书房找我了。

“妈妈,我们做作业吧!”

那天,他的作业也做得特别快。

今天啰嗦了那么多,其实我只是想把这一阵子陪读经验写下来和大家讨论讨论。

人家说,君子不器,但在教养之初,真的不去“体制”与“规矩”中滚一滚,人生太过放浪形骸,毕竟是不行的。我们的小孩,将来还是必然要在这个充满规则的社会中生存,在属于自己的“任务”中收获等量的价值,创造自己的生活。所以,我只想在他将懂未懂之际告诉他最基本的准则。

从心所欲不逾矩,也是有了“矩”的底色,才能“从心所欲”。这和掌握好最基本的学科知识,再去自由发挥个人特长一样,精彩人生从不是拔地而起的。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