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校合作·摘录

 如you 2019-06-25

1、家校合作共育是教育现代化、民主化、科学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和社会发展到当今信息时代的必然选择。

2、从工业时代到信息时代,从强调共性到个性

3、信息时代的家校共育

4、家校合作共育的价值意义:

1)有利于增强家庭的教育功能,促进新型家庭、家教和家风。有利于家庭和谐氛围的营造;为家庭建设提供有力保障;促进父母的再次成长

2)有利于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拓展教育教学资源,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家校合作共育回答了办学的多元主体问题,强化了学校的自我管理,提高学校管理科学化的水平。

3)家校合作共育有利于师生、亲子和相关参与人员共同成长。人类社会的基本关系是家庭关系

5、新教育家校合作共育德途径与方法:

1.加强制度建设。制度是做好一件事情的重要保障。在家校合作共育推进上,制度建设分为两大类。一是学习掌握国家的相关政策、法律、规章制度,二是制定和完善本机构的相关规章制度。

2.积极搭建平台。“家校合作委员会”、“新父母学校”

6、《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

7、生态教育为遵循,生命教育为灵魂的家庭教育新模式 

8、家庭教育是根的教育

9、合作,就是互相配合做某事或共同完成某项任务,目的是事情的完成。

10、这是一个双向的发问。这是一个动态的发问,这是一个主体间性的发问。

11、中观层次包括学区教育部门在辖区内或者是学校在本校范围内推进家校合作的探索和努力。

12、家庭教育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它是在与熟人的交往中学会与熟人交往,这是发生在公共场所的学校教育无论如何也取代不了的。

13、双方在合作中自我发展的内在需要

14、社会转型背景下,全球化、信息化、民主化浪潮的影响

15、第一部分是对家校合作的教育价值、社会价值、基础教育阶段家校合作应该坚持的价值理念及家校合作的理论基础进行了理论分析。

16、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各自的独特价值

17、家校合作即在坚持和谐、完整的人、责任的理念下跨界融合中实现自我完善。

18、活动过程结构:实践层面家校合作呈现低水平运行状态,具体表现为:合作低层次、合作低共识、合作低意愿;人际组织关系结构:教师和家长关系的失衡,具体表现为:依赖型关系、孤立型关系、对抗型关系

19、树立正确的家校合作观,共生理念关照下家校要多元、平等合作;

20、构建伙伴型的亲师关系,营造和谐合作环境;

21、明确家庭和学校各自的责任担当,避免教育责任的相互推诿和越界

22、全球化、信息化、民主化的今天,

23、作为人生活的两大场域。学校和家庭是人成长发展的两大摇篮

2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也提出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尊重子女的健康情趣,加强与学校合作”的基本方正政策。

25、合力,实现最优的育人目标

26、合作是一个互动生成的过程,参与主体都能得到发展自身的机会。家庭和学校作为不同的社会组织,本身具有异质性。

27、共生·共赢

28、教育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都是系统的一部分。

29、探寻出更优化的家校合作模式

30、家庭和教育发挥出最大教育合力,更好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实现基础教育的本真目的。

31、我国著名亲子教育与家庭德育学者孟育群将当前家校合作的问题总结为:认识上的偏差与误区,方法上存在的不合理。

32、家校合作被边缘化,家校合作追求形式、缺少实效,家校合作缺乏有效的沟通途径,家校合作过程中忽视学生的中心地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