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己真正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我及我 2019-06-25

 -若看而不见,如何前往- 

我们所面临的生活,其实是内在角度的反映。

内在所在,自然是关于我们的自身,关乎每个人自己本身的所在。可生活之中,我们是被外在世界塑造的人,并非是我们自己所塑造的自己,更不是源于自己的意愿来培养自己。

我们一出生,就有可能已经被父母打了主意将来要做什么,或者高考之后或者毕业之后,都会有一些参照,除了来于父母长辈,社会自身的呈现也在暗示着,你可以做哪些工作,这些社会现状的呈现,本身就在塑造你的想法。老师?会计?工程师?程序员?医生?摄影师还是插画师?

当社会给你提供了各种模范参考,很多时候,也代替了你的思考。重点在于,你会直接依循于社会,而难以依循自己的内心。

当我们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的时候,我们很容易去看别人去了哪里做了什么。我们,从来不会看自己。

我们不会看自己,观察自己,探索自己。我们只是被动接收世界的一切信息,基本上,是毫无意识地以生命延续着生活。不可否认地,是世界在指使着我们的生活。

毕竟,我们所接受的传统教育,给我们建立了一个模范的世界。世界给我们设置了现实,我们,却以为这一切就是真相。

于是,我们“理智”地遵从于此,循于无人质疑的道路,工作、学习、生活······几乎都是相同的模样。不可否认地,连行为方式和思维模式,都是相似的······而无数人因此困惑于生活,迷茫于自己的未来······

“这是一种极为狭隘的世界观,它是以恐惧为基础的。”雷德·霍克如此评价我们所接受的教育,他认为这样的教育让我们以设定好的方式来看待这个世界。

设定好的方式,那就是依循于过往经验而来的,依循于头脑,也就意味着依循一种过去式,这正是我们思维的局限之处。因为头脑智慧以过去的一切来思考未来,可我们明白,已知是无法连接到未知的。自此,我们一如既往地被框限。

也许,我们会动用过念头,也想过去做什么,却会出现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要去做这件事的疑问。质疑的出现,是没有清晰地看见自己,未了解不探索,对于想做的事情听信于人,或者停留在表浅的认识之上。

连想做的事情都会有所质疑和犹疑,缘故于我们对于一件事情的看法来于外界,来于某些知识,来于某些经验的传递······我们倾向于希望获取现成的答案,而不是亲自深入去经验一番,于是惶恐于对一件事情的迷茫之中,甚至对于自己的了解也茫茫然。

对于这些,我们甚至是毫无意识的。

如同我们不应该习惯于让别人告诉你你是什么样的人,尽管有时那是一面镜子,但是你终究要靠自己去理解和了解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你知道你是什么样子的人,才能知道你能成什么样的事。

何况,对于通过语言获得的知识,一定要有直接的体验。直接的体验最好的方式就来自于自我观察。

自我观察,简单而言,就是观看自己,照看自己,察觉自己。而它还有更深的意义,会随着我们的深入而深入。自我观察,是临于当下的,它会让人产生关于自己的洞见,引导我们当下的所作所为。

只有保持自我观察,才能够对自己的生活有所意识,更好地具备关于自己的觉知,不至于被外面世界一味牵涉而无知无觉。

世界总会以“说教”的方式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以知识灌输予我们理智,从而以持续的思维控制着我们的大脑。这样的控制是无声无息的,比如它会让我们有相似的价值观和追求,有相似的审美取向和就业意愿。

自我观察,就是要这样打断持续的思维,这会带来“内在角度的转换”。终于,当你进行自我观察以后,你就可以慢慢转换内在的角度。

要想获得这种内在角度的改变,我们就需要以一种更为有意识的方式来理解和了解自己。

自我观察就是一种有效的途径。

自我观察是慈悲而客观的,客观性会让我们诚实地看待自己。

也许你从来都是随时间的脚步往前走,起床的时间起床了,吃饭的时间吃饭,工作的时间工作······其他事情也如此,你会发现你正在经历的一切都是无意识的,你会看到你完全意识不到你自己!

那么,自我观察如果开始,你会因为停留而对自己本身有所意识,你会去看自己的所作所为,会看见自己真正在干嘛。你所看到的,你所感受到的,你都会引起注意,可如果没有自我观察,你的意识状态只会随时间流淌,而无法觉知自己,也就无法悟到关于自己的信息。

在所看见,所感受之中,你会因为停留凝视而临到专注自己的状态之中,你看见自己的习惯与习性,你就会重新看待它们,从而看到自己背后的诉求,以及内心深处渴望的东西。

因此,因为自我观察,因为有所意识,你将不再受制于自己的习惯。如果不去看见它,那么,我们就不会对自己有所选择,不会去看见自己的心意。

没有自我观察的自我,总是会被动地陷入世界的“安排”之中,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主动性,亦没有办法正当地感受自己,很难去体会和领悟自己。

只有对自己进行观察与觉知,你才不会被外在世界框限或告知而被动地选择,被动地生活,自我观察会以自我主动性去引领自己,让自己亲自去经验与体验,自己亲自去发现关于自己并符合自己的真相。自此,当我们不再一味地处于被动的状态,我们将会以主动性,发生内在角度的转变。

那么,当我们面临一个问题,我们不会是被带跑,被动做决定的,于是,处理事情的方式,将不是惯常的思维角度和视野当中的选择,自主性会引导我们悟到别的选择,而这,如果没有自我观察是不会发生的。

自我观察会让我们有静止的时间,可被别忘记静能生慧。“静”当中,你才会有所悟,因为入静时,意识状态已经不一样,这就如同写作时候的意识状态和寻常生活的意识状态也是不一样的。

在习惯性模式中,人是很难发现自己的行为模式有什么缺漏的,只有自主的觉察,才能够发现。你也许不知道,好比你不会意识到,每逢何时你总是会习惯地接受别人的建议而不会拒绝。

只有进行自我观察而有所停留,你才有可能发现,才会有意识地自己做出符合心意的决定和选择。进行自我观察,才会让你看到真相,才会重塑自己的世界,否则,只会一直活在被“安排”的无意识世界中。

直到有一天,我们不再以别人定义的真相为基础去生活,并非理智-情感复合系统提供给我们的意义来生活,而是真正活在亲自所见,亲自感受,经由自己的亲自经验和领悟的真相之中,那种可以自行做主的有意识的世界,才会是充分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更好地发展自我的。

直到,正如雷德·霍克所言——自我观察会吸引来帮助,它是宇宙中一股重要的吸引力。它可以让我们在应对理智—情感复合系统时更加有效率和客观。

那么,我们一定也会在自我观察的成长当中,感受到真正爱自己,以及自己更多的可能性。

在文字里获得力量的我,希望透过文字赋力量予你 

  所有的相遇,都因你而来  


适逢的文字,适逢的你我,适逢我的微信公众号:我及我

 如果刚好喜欢我的文字,欢迎关注公众号,适逢更丰富更即时的文章~ 

 在这里,见你所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