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心者,君主之官,主不明,则十二官危”…… 心脏,好比一台“发动机”,一旦出现故障,就可能会威胁生命。 心脏不好的人,往往会有以下表现: 1,胸闷,甚至会有剧烈的胸口疼痛感,小心心绞痛; 2,一躺下就感觉气短,坐起后,稍微缓解,这时,要考虑心衰; 3,总感觉焦虑、心慌、坐立不安等,若出现心率增快、心律不齐,最好去查一下心脏。 4,咳嗽不止,无发烧迹象,尤其夜间较多,要谨慎; 5,感觉乏力、易疲劳,可能是左心室功能受损,排血量降低。 心脏不好的人,多吃“三红”、少做三事、勤动“三处”: 多吃“三红”: 1,西红柿 西红柿,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有抗氧化作用,保护血管。 国外研究发现,从西红柿籽周围 黄色果冻状的汁液中,分离出一种被称为P3的物质。 这种物质具有抗血小板凝聚的功效,可防止脑血栓的发生。 所以,患冠心病及中风的病人,每天适量吃些西红柿,或榨成汁,有利于保护血管。 2,樱桃 中医认为,樱桃可以补心气,养心血。国外的营养学者,索性把它叫做心脏的“阿司匹林”。 樱桃不仅能使血脉畅通,还能温暖心阳。 一般水果含铁不多,而樱桃却含很多铁,缺铁性贫血的人吃樱桃可以补铁补血。 3,胡萝卜 胡萝卜,含有胡萝卜素、槲皮素、山奈酚等有效成分,是很有效的护心食物。 胡萝卜素有助于降血脂,促进肾上腺素的合成。 槲皮素、山奈酚 能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血脂,促进肾上腺素的合成,从而降压、强心。 胡萝卜中还含有琥珀酸钾盐,有助于预防血管硬化,降低胆固醇,有降低血压的作用。 胡萝卜是高血压、冠心病患者的食疗佳品。 少做三事: 1,少熬夜 偶尔一次熬夜,过后好好休息,或许没事。 长期熬夜,会大大增加心脏的负担,因为长期熬夜会使身体处于应激状态,导致身体分泌大量的肾上腺素,促使全身小血管、微血管痉挛收缩,使局部血液量减少,易形成血管栓塞,严重会导致心梗发生。 2,少吸烟 烟草中含有4000多种化学物质,可诱发冠状动脉痉挛、心律失常,甚至导致心脏猝死。 香烟中的尼古丁会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心肌耗氧量增加;而一氧化碳进入血液,使血液携带氧分的能力下降,加重心肌缺血情况,从而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 3,少久坐 长期久坐不动会导致血液循环减慢,尤其是下肢,不仅会诱发下肢静脉血栓,还会增加心脏血液流量不足而诱发心脏病。 另外,长期久坐不动会导致机体各个脏器功能下降,心脏也是如此,会引起心脏机能衰退。 勤动“三处”: 1,敲心经 用一只手沿对侧心包经的路径,从中指尖向上沿途按揉,内关、极泉等穴重点按揉。 2,踮脚尖 适当踮脚尖,可以起到“护心”作用。 这个小动作,可以刺激脚上的经络、穴位和全身各部的反射区,有助于改善一些冠心病人群的胃肠道不适等症状。 3,屈肘甩手 屈肘甩手时,双臂耗费的力量大,对身体血液循环有很大提高,多多练习,能加强心脏功能。 做法: 双臂弯曲90°于腹前,双手握拳,交替着向身体两侧甩开。 甩手时,不断用手的劲力扩张胸肺,增强血液循环。 因心的鼓动,再藉由气动帮助血液在血管内流动,可使气血通畅。 保护好心脏,谨记“三个一”: 一勺油:清除体内血栓 每天一勺紫苏仁油(大约5毫升即可),补充身体所需脂肪酸,还可保护好心脏。 紫苏仁油富含不饱和α-亚麻酸,其含量可达67%左右,被称为“陆地上的深海鱼”,是目前人们严重缺乏的营养素之一。 研究发现,α-亚麻酸是细胞膜构成的主要组成部分,进入体内可分解为EPA和DHA,其中EPA为“血液清道夫”,可清除血液内垃圾,预防血管堵塞。 同时,α-亚麻酸还能软化血管,参与脂肪代谢、糖代谢等,可减少血小板聚集,预防动脉粥样硬化,从而保护心脑血管。 中国营养学会2013年版,推荐α-亚麻酸每日摄取量1600-1800毫克。 一项运动:加强心脏功能 有一项结论在《英国运动医学期刊》上发表,若中年人坚持有氧运动,可平衡身体的协调性及平衡性,对肌肉的健身有很好的作用。 坚持一项有氧运动,如慢跑、快走、游泳等利于加强心脏功能,提高肺活量。 建议,每周运动5-7次,每次运动时间因人而异,约30分钟以上为宜。 切记,运动要坚持,规律运动,更利于心脏健康。 一杯茶:排出毒素 “茶为万病之药”,我国已有几千年茶文化,日常多喝茶水,有很好的养生功效。 荷叶泡水喝,降脂,改善血液粘稠 荷叶,归心经,含有生物碱、黄酮类等有效成分,有降低血清中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量,改善血液粘稠状态,有很好的降脂作用。 |
|